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中临床科研思维培养与实践
2021-01-12王仙仁庄惠文熊观霞
吴 旋 王仙仁 庄惠文 熊观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广州510080)
医学科研分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1],二者偏重不同。临床科研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目的为提高诊断水平、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和进行疾病病因的宏观研究[2]。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研究生,偏重基础研究。事实上,医学本科生毕业后,
除少数考取研究生外,绝大多数医学生转变成临床医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良好临床科研思维是优秀临床医生必备的重要素质[3],必须重视医学教育本科阶段临床科研思维培养和训练。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过程,临床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培养提升至关重要[3]。近年来,科室在本科见习教学采用 PBL教学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但教学过程中缺乏临床科研训练,学生们无法体验临床科研精髓。作为医学本科教育重要一环,耳鼻咽喉科见习实践不可或缺,但短时间进行临床科研训练是否有效果?目前,如何对医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思维培养和训练,在临床教学领域中相关文献及报道较少[4]。本研究拟在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中采用临床科研训练,了解临床科研训练对医学生临床实践影响及教学效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见习学生共290名,其中男生139人,女生 151人,共 36批次,按照见习时间先后顺序,每批学生7~9人为一组,以组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学生耳鼻咽喉科见习时间为1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照方法。对照组学生148人,男68人,女80人,平均年龄20.9±1.2岁,采用PBL教学法;试验组学生142人,男66人,女76人,平均年龄21.2±1.4岁,采用临床科研训练结合PBL教学法,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及见习前临床综合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学生接受一致教学资源(教材、授课教师、学时、试题难易程度等),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八版)。
1.3 教学实施
1.3.1 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
见习前期,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选择耳鼻咽喉科见习常见病,查阅相关病种最新进展,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展现临床病例特征和诊治要点。见习教学过程:①教师床边介绍病例,出示影像图片及检查、检验结果。②示教后,提出2个临床诊治问题。要求每位见习生针对问题查阅教材、文献。③病例讨论时由3~4个学生分别解答问题后,带教老师根据回答的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临床病例诊治,教师结合临床病例诊断和治疗,介绍该类疾病研究热点。
1.3.2 试验组采用临床科研训练结合PBL教学法
见习前期,选择耳鼻咽喉科见习常见病,结合临床科研要求,带教老师编写4~5个多媒体课件(如分泌性中耳炎、突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喉癌、变应性鼻炎等),课件在展现临床病例特征和诊治要点同时展示该病例相关的临床科研问题,课件中临床科研案例设计来源于本科室临床科研课题,已经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如数篇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例如,针对突聋方面研究热点:内耳出血,提1个相关临床科研问题,如下:脑血管意外原因包括血管梗塞或出血,内耳血管属于脑血管分支。研究显示,突聋可能病因是血管梗塞,突聋患者中会不会出现内耳血管出血,如何证实,内耳血管梗塞和出血症状及诊治各有什么特点?针对该问题,带教老师整理科室同事在该相关领域现有科研成果,利用图片及视频介绍如何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发现临床科学问题,分享查阅中外文献技巧,展示解决该问题的临床科研路线及所获得科研成果。
见习教学过程:①带教老师床边介绍病例,出示影像及检查、检验。②病例示教后,提出1个临床诊治问题,同时提出与该病例相关1个临床科研问题。要求每个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③病例讨论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问答式讨论,分析该病例临床诊疗思路及诊治方法。同时,分析学生回答临床科研问题存在不足,结合该类疾病最新研究动态及热点,分享如何在临床工作发现临床科学问题,如何带着问题查阅及分析中外科研文献,介绍相应临床科研路线,如何整理临床数据并将其转化成临床研究论文及申请科研基金。
1.4 评估指标
(1)见习结束,学生进行耳鼻咽喉科理论知识闭卷考试。题目来自科室见习考试题库,包括基础知识题60分,病例分析题40分,满分100分。两组试题难度系数一致。
(2)问卷调查。每组见习结束时,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制定问卷自评价量表,自评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06,量表一致性和信度可靠。评价项目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科研思维、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见习信息丰富程度、增强今后临床工作自信心、减轻学习负担、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评价分为1.不满意,2.一般,3.满意。试验组学生还需反馈回答4个问题:是否有助于锻炼发现临床科学问题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查阅中外文献技巧;是否有助于熟悉临床科研的流程及方法;未来临床工作中是否会进行临床科研,反馈评价指标分3个档次选项(1=无帮助,2=一般,3=很有帮助),单项选择。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见习学生考试成绩
试验组学生总分及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础知识成绩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耳鼻咽喉科见习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分,x±s)
2.2 两组见习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达83.1%。采用 chisquareχ2检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科研思维、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见习信息丰富程度、增强今后临床工作自信心、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试验组学生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减轻学习负担,两组学生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试验组学生经过临床科研训练后,评价反馈结果,75.4%学生认为有助于锻炼发现临床科学问题能力,78.9%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查阅中外文献技巧,84.5%学生认为有助于熟悉临床科研的流程及方法,81.7%学生肯定在未来临床工作中会进行临床科研(表3)。
3 讨 论
3.1 临床科研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科研思维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属记忆类型的基础知识成绩,两组比较无差别;反映临床思维能力的病例分析成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教学评价结果提示,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培养临床科研思维等方面,试验组学生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分析其可能原因。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二者相辅相成,临床实践为临床科研提供研究方向及样本,临床科研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甚至能改变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3-4]。本研究中,临床科研训练与见习实践紧密结合,临床科研问题亦是临床实践活动延伸,尽管临床科研对疾病探讨部分内容超越出了目前教学大纲范畴,但更是代表着该类疾病未来发展方向。师生围绕临床病例的临床诊治,探讨该类疾病的最新进展,学生能感知到更多临床新信息,能获取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临床思维广度、深度及创新性。
表2 耳鼻咽喉科见习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n(%)]
表3 试验组142名见习生对临床科研训练的反馈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阶段有意识将临床科研训练应用于见习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临床科研意义及实际应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临床科研思维,还能拓宽学生的临床知识面,使他们所接受临床知识结构立体化,临床思维能力更加全面,为将来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2 临床科研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临床科研兴趣及今后临床工作自信心
医学生未进入临床见习,对临床科研可能有一定神秘感[4],由于对自身临床科研能力没有自信心,感觉临床科研高不可攀,甚至存在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出现这种心态原因是见习前没机会接触临床科研,因此,见习期间让学生接触临床科研,将为学生揭开临床科研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对临床科研的自信心。
医学本科生临床科研思维培养形式多样[5-6],可以让学生对临床科研全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实质性经历科研中的某个环节如参加科研训练;或者让学生完成整个临床研究,包括临床研究论文写作和投稿。由于耳鼻咽喉科见习时间短,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完成整个临床科研过程如研究论文的写作和投稿,本研究中,因地制宜,试验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方式,教师传授给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进行临床科研的方法和经验,让学生对临床科研全程基本了解同时与学生分享临床科研成果,学生可初步掌握如何带着临床问题查找文献并进行临床科研全过程。本研究中临床科研训练方法实践性较强,带教老师分享临床科研成果同时也让学生深受激励、鼓舞和启示,学生会有焕然一新感觉,发觉只要掌握一定技巧,临床科研也可以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成果。本研究中,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今后临床工作自信心、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等方面,试验组学生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借鉴和参考老师在临床科研过程中成功经验,也是学生对临床科研信心的源泉和保证,并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通过临床科研训练,试验组大部分学生反馈良好,84.5%学生熟悉临床科研的流程及方法,78.9%学生较好掌握查阅中外文献技巧,81.7%学生表示在未来临床工作中会进行临床科研,对今后进行临床工作自信心明显增强,学生对临床科研兴趣亦有明显提升。
3.3 临床科研训练教学顺利实施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临床科研训练结合PBL教学实施过程,须注意如下一些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3.1 对教师带教水平要求高
临床科研训练实施过程对教师临床教学能力带来一定挑战性。耳鼻咽喉科的见习学时少,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不能额外增加授课时间,教师须严格掌控见习授课及师生互动讨论时间,掌握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有机融合并向学生生动展示的授课技巧;教师课前须充分备课,除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学科最前沿的信息,还需整合科室各个亚专科的临床科研成绩优秀的教师科研成果,整理归纳形成多媒体课件。此外,教师自身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一定的临床科研经验,有助于掌控师生讨论互动环节及教学顺利实施。
3.3.2 学生需配合查阅文献及课堂积极参加讨论
为了完成教师提出的临床科研问题,试验组学生需努力学会使用国外常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如Pubmed、Medline等和国内常见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当然,存在个别学生能力有限及性格内向,无法完成文献检索或者在临床讨论过程中不愿意发言或少发言,教师须想方设法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强调临床科研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引导学生参加临床讨论。
3.3.3 临床科研训练可能会增加学习负担
见习教学尽管没有增加教学时间,但试验组学生,要利用课后空余时间,检索大量文献并研究临床科研问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本研究问卷调查提示,在耳鼻咽喉科见习期间,两组学生对学习负担评价没有差别。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试验组医学生刚进入临床见习,对老师所采取的临床科研训练产生强烈兴趣,尽管耗费了一些时间,学习过程可能辛苦一点,由于耳鼻咽喉科见习时间短,见习很快结束,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因此评价学习负担没有明显加重,同时也说明本研究临床科研训练得到学生良好互动及反馈。
4 结 语
将临床科研训练引入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临床问题并掌握查阅分析文献技巧,通过借鉴和参考教师临床科研经验,体验临床科研精髓,使见习教学与临床科研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临床科研思维同时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