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郑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1-12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郑州价值链

刘 哲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郑州作为新一线城市,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元,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郑州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代替规模和增速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习总书记在郑州考察制造业企业时提出“要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的具体要求。[1]在此背景下,郑州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也要求郑州必须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推动创新发展的质量革命,在国内外叫响郑州创造和郑州品牌。

一、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量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技术先进性。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新型材料,用最尖端的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能。先进制造业既可以是对新兴技术的开发利用,也可以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2]第二,产业高端性。先进制造业依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从传统产业剥离出来,体现出高附加值,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型产业和热门产业。同时,先进制造业要求产业工人具备较高的技术、管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知识型、技术型工人比重高。[3]第三,管理先进性。利用运筹学思想、人本管理理念等现代管理思想对企业价值链进行管理,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第四,模式创新性。先进制造业体现出市场的竞争优势,注重管理、技术的多方融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用新的制造模式和发展模式提升价值链的所有环节。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它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4]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第一,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质量和效益替代规模和速度继而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经济发展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其本质上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第二,高质量发展就是更有效率、更可持续,与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6]第三,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升经济增长动力。[7]

先进制造业与高质量发展联系紧密。一方面,先进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在于通过关键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扶持新兴产业,推进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端跃进。先进制造业立足于人民利益的根本需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可有力推动先进制造业走“深”走 “实”。高质量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使经济优势更加显著,综合竞争力更强,把中国制造推向全球,不断叫响中国品牌。

二、郑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对原先追求规模和速度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批判和超越。长期以来,郑州制造业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峻。同时在创新驱动、体制机制、人才供给、资源约束、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1.供给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郑州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低端供给过剩,尤其是原材料和消费品制造业普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多年来,地方政府把过多的资源投向了发展较为容易的领域,使得这些领域投资拥挤,产能迅猛增长,造成产能过剩,而过剩的产能不能及时消化将影响整个资源的使用效率。郑州在电解铝、水泥、玻璃、纺织等行业问题突出,这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挤占了高端制造业的资源,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

2.创新驱动能力不足

虽然郑州制造业发展态势较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郑州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制造业主要依赖技术引进,原始创新能力不强,这导致核心关键技术储备有限,价值链常年处于较低环节,低附加值只能带来量的积累,无法实现质的提升。此外,郑州产业转型升级显得较为被动,尤其是数字化转型缓慢,制造业无法实现高度智能化,这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高附加值产能相比差距明显,这极大地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3.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郑州也配合出台了《郑州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郑州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然而依然存在体制机制的障碍。在统筹部署、创新导向、培育新制造经济、产业基地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上还缺乏更强有力的措施,服务型政府角色定位还有待提高,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还存在,以“管”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在个别领域较为缓慢。另外,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影响,有时过于关注经济增长和就业保障,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低端产能过剩、高科技产品比重较低等趋利化现象,因此政策体制的不健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阻碍。此外,市场准入还是较为严格,随着产业普遍成熟,严格的准入制度将降低产品品质,限制选择的多样性,尤其是对民营企业显著不利,缺乏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限制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意愿,不利于项目融资,也不利于郑州优势的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交易达成率低,制约了郑州制造业品牌走向世界。

4.金融服务制造业支撑作用不够

当前,郑州制造业企业正在向价值链高端挺进,尤其是在机械设备、轨道交通、生物制药、汽车装备等行业与发达国家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需要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目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还很严格,民营资本、外资进入程序繁琐,金融服务滞后不能有效助推郑州制造企业在全国或世界产业链中向高端发展,只能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一方面,金融服务的滞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影响极大,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伸展拳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未能充分与企业结合,让企业有更充足的资金来支持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项目的并购,从而实现行业的优化重组和技术再创新。

5.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不足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第三产业,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关联度不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人力资源、土地、环境要素来创造经济价值,而当今世界竞争加剧,制造业向上游和下游的高利润环节延伸,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郑州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在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与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而代工模式无法参与高附加值竞争,这极大地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规模,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健康发展。[8]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受政府部门支配,灵活性不足。政府部门通常控制着质量检测、信息服务、技术咨询、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资源,而大量民间的创新服务机构很难进入市场,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郑州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资源比较分散,无法有力支撑制造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了解不够深入,仍然持有服务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陈旧思想观念,导致“重制造、轻服务”的决策依然长期执行,这些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借鉴

郑州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依靠传统方法和现有模式很难得到解决,急需寻找新的管理模式,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了当前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管理模式选择。近年来,国内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管理模式有很多创新举措,这些新经济增长引擎的发展方式和机制的典型经验,能够带来一些借鉴和启发。

1.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上海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城市,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在政府层面,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制度改革,推进营业执照办理、企业公章制作、纳税环节并联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出台多项政策,统一标准和管理。其次,上海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发展优势,区域产业间合作联系紧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建设了跨区域产业基地,延伸了产业链,集中优势资源攻坚技术堡垒,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水平。同时,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是全国的样板,它坚持技术创新,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消化过剩产能。最后,加强国际创新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制造业的尖端技术制定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发挥上海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加强产学研的合作,积极开展产业发展论坛,提供智力支持,打造人才创新的高地。

2.德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德国提出了“工业4.0”,重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德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外转移,国内主要发展的是依附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价值链上游制造业产品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战略制定,下游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此外,德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通过制度来进行研发创新扶持和鼓励,尤其是中小企业创造了德国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每年有4000到5000个受资助项目,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同时,企业每年都要从盈利中提取5%到10%的研发经费,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3.美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开始 “去工业化”,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实现了迅速发展。第一,美国制定了多项有利于制造业的法案,如《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其中对制造业所需原材料进口减少关税,对美国制造企业投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9]正是由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加了美国制造业企业的信心和国际竞争力。第二,移民政策的推行,吸引了众多科技人才和大量的投资者,他们为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制造业迈向新的高度。第三,美国制造业更多关注产业价值链两端,技术开发和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行业是美国攫取高额利润的制胜法宝。

4.日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日本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选择和政策扶持。日本在每个时期都会重点发展一些主导产业,最为典型的就是“筱原二基准”理论,它认为只有收入弹性高的产业才有可能扩大市场份额,决定了高附加值产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此外,日本在融资方面主要是通过日本开发银行,对相关重点产业给予长期贷款,并对企业提供相关担保。在税收方面,给予特别优惠和减轻赋税。同时,日本政府为企业提供最新科技信息,便于企业做出决策,为企业提供人力培训给予政策补贴,这些利好于制造业的政策实现了日本经济的腾飞。

四、提升郑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郑州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能过剩的行业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要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第一,淘汰过剩产能,提质增效。《郑州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淘汰出清落后产能,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退出。针对郑州市高耗能产业,要去掉利润率较低、耗能过高、还带来环境污染的过剩产能,尤其是及时关停煤炭火电机组。在钢铁行业,去产能主要把对象瞄准“地条钢”,对生产“地条钢”的企业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其拆除要做出明确规定。第二,降低制造业成本。制造业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一方面,要通过贷款投资、股权融资、并购等形式,把企业做大,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管控,如原材料价格、用人成本、货物流通成本等。其中货物流通成本优化空间较大,可以通过物流信息技术有效获取企业仓储信息数据,了解企业仓储的“降本”空间,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第三,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当前,价值链竞争是全球竞争,郑州要逐步摆脱价值链的低端,提升郑州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郑州要积极构建数字经济赋能,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继续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占领国内国际市场。同时,郑州制造业要把目光锁定“一带一路”战略,调整贸易和投资策略,利用郑州的枢纽优势,在铁路和航空同时发力,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积极输出郑州制造产品,推进产能合作。

2.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郑州应该坚持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方向,打造创新应用为导向的新制造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一,形成创新要素聚集效应。当前,智能制造已然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数据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数据”就等于高利润。《郑州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了制造业的创新体系,重点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郑州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高端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要积极建设地方培育发展创新中心,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平台。第二,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郑州制造业在高端装备业上,突出了郑州制造业发展优势,打造地下空间装备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业的应用,进一步占领竞争制高点。在新材料研发上,以超硬材料、研磨材料、先进功能陶瓷的新材料产业为重点,深度挖掘工业基础能力。此外,加快补齐工业基础的短板,突破“卡脖子”的困境。围绕集成电路做文章,在芯片产业培育下足功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摆脱核心芯片依赖进口的现状。同时,加紧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着力引进液晶面板项目,发展通信5G技术、光电子器件,完善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第三,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郑州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价值链低端产品、落后产能面临逐步清理或改造升级的考验。郑州制造业要进行改造升级,必须走高端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路线。[10]

3.完善制度环境,保障创新发展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发挥经济职能,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第一,健全产业政策体系。提高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给予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实现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移,有效利用税收杠杆、财政补贴政策和产业专项基金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放宽准入政策,取消对民营企业一些不合理的限制,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第二,改善技术创新环境。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让利,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积极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国家级的制造业研究中心,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实现多方共享。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当前,郑州要积极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要明确侵害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机制,对裁判标准,范围认定、侵权认定、损害赔偿认定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技术交易实质上就是知识产权的转移,政府应该给与适当补贴来降低企业获取智力成果的资本,从而进一步刺激企业的创新精神。

4.提供金融支持,降低转型成本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将为制造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助力郑州更多的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第一,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郑州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政府要时时考虑郑州制造企业的需求,优化资金安排,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是中小企业是市场最活跃的主体,银行应给与贷款优惠政策,进一步缩短贷款周期,简化程序,让中小企业释放最大活力,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力郑州制造品牌。发挥郑州“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枢纽中心的地位,综合运用银行贷款、项目融资、出口信贷等方式,积极支持制造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投资,打造郑州制造业的品牌,对郑州制造业优质企业,金融机构可以贷款支持企业并购国外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实现制造业技术革新。同时,金融机构要与企业开展长期合作,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助力郑州制造业品牌建设。第三,金融支持制造业与新技术融合,促进转型升级。金融助力制造业企业推进产能优化,对郑州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利用新技术优势,开展企业并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其拓展市场。同时,积极培育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天使投资等,把更多的资金转移到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实现资源聚集,便于企业升级改造,从价值链的低端引向价值链的高端,进而逐步占领竞争的制高点。

5.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

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制造业延长价值链,提高附加值,它与制造业有天然的产业链条关系。[11]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提前占领了竞争市场,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第一,完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郑州要根据自身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聚焦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在集成电路与显示、软件服务产业。第二,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服务效率。政府要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依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实际特点,制定法律法规,确保市场主体地位,保障企业的权利,同时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建立诚信体系,注重信息披露和信用评估,形成产业间的公平竞争,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在制造型产业发展一定阶段后,凭借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把服务真正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实现服务型制造的华丽转变。

猜你喜欢

生产性郑州价值链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