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阈下“讲说论”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1-12蒋紫燕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师生资源信息化

孙 杰 蒋紫燕

(中原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并由此引领着现代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2021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1]。由此可见,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讲说论”教学模式的提出,给高校课堂注入了新活力。该模式既注重教师“讲”的时机与时限,又重视学生“说”(专题发言)的指向与意义以及师生共“论”(讨论)的方式与效能,以促进学生拓展视野、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2]。鉴于此,笔者对信息化视阈下“讲说论”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与问题思考能力,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使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信息化对“讲说论”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促进传统观念转变,感知信息教学优势。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遵循课前新课预习、课中教师讲授、课后教师布置作业的教学过程,强调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造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全员互动”式智慧教学等新型课堂的出现,冲击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动摇了传统教学观念。显然,在教育更加开放、注重创新、讲求实效的今天,以单向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渐让位于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信息化下的高校课堂既能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多屏显示和无线上网,还能实现分区学习、协作和互动等[3]。课程学习不再局限于实体课堂、书籍,人们可以时时处处利用泛在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知识学习、探索,以充盈知识深度、扩宽知识视野。这些信息条件的介入,使得“讲说论”课堂变得更加丰富、高效。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完成动手、动脑的准备工作,亲身体验学术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在“说论”中迸发智慧火花。传统的教育理念也逐步从原来的“如何去教”转变为“如何让学生学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自主学习。伴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在讲、说、论三结合的课堂实践中,除了使用原来以书籍文字、黑板粉笔为载体的传统教学资源之外,还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开发,结合图画、电子书、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进行互动讨论,扩大教学的边际,增强了知识获取的立体性、趣味性,给学生带来多感官的刺激,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线上知识资源库都建设得更加完善,其内容更加全面、形式更加丰富,知识获取体验更加多元化。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地运用网页检索、查看资料库等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学习资源,不必一味地依赖教师,可以独立地开展探究活动。在“讲说论”课堂中,学生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往往离不开教师的辅助性引导。相当一部分教师通过信息资源的利用,采取“学习前置”,使学生更带目的性地学习,不但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还能缩短课上的无效发言和讨论时间,让教师在最短时间内着重讲解难点、重点知识,加快学生间知识共鸣的产生,触发又一次的自主探究。

(三)突破单一空间教学,提高师生交互效率。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活动相对受限,师生、教具、学习资料等构成要素几乎都被局限在单一的教室空间,而且通常每门课的课时有着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自由性。如今,信息技术进校园,打破了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课程安排下于自在地点、自在时间通过MOOC、超星、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展开学习,对于重、难点知识还可以反复查看,同时平台以大数据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即时交流。这样不仅扩展了教学空间,强化了知识的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课堂互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办公室之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由于社会、高校对信息化融入课堂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逐渐学会利用移动端、PC端以及课堂投影屏幕端搭建知识交流平台,为实现师生间的高质量互动创造优良的技术环境,促进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无障碍交流互动。这种形式下,也促使“讲说论”教师在把握学生学情基础上提前把控上课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利于教师“讲”的节点释放,也让每位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以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四)共享优质信息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资料是传统教学资源的“汇聚点”,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师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多样化、多元化,让教学信息的选择不再只限制在纸本上,也不再仅扎根国内,更可延展至国外,把握国际动态,将前沿的学术资源传送至课堂,以综合、智能、更具有交互力的资源为既有教学资源增添色彩,且把前沿知识信息以慕课、微课等形式写入先前的教学资源体系之内。如今,国内有很多优质的线上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学堂在线、网易云课堂、智慧树等,拥有大量丰富、优质的资源,它们不再限定为某个人使用,而是一个群体都可以共享同类资源,让更多人拥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目前大部分网络学习平台除了拥有海量的学习资源,更打造了广阔的学习分享平台,人们发掘的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发散出去,让自己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帮助他人收获知识。另外,一些广受大众喜爱的聊天软件,如QQ、微信等,是学习平台里交流环节的进一步补充,促进了师生间资源共享。这些条件的利用,帮助师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扩大信息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促进“讲说论”教学模式的路径

(一)教育主体:提升能力。一方面,教师应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时代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迫在眉睫。一是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乐于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高校要分层、分类地加强信息化教学的认知与操作培训,尤其是针对中青年教师,让他们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中坚力量;可以采取定期开展微课比赛、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展示、交流会等多种教研活动,加大考察力度,必要时建立绩效工资倾斜机制,以此鼓励全校教师广泛开展信息化教学,进而影响“讲说论”课堂。二是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把关键的方法“讲”出来。教师不仅要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更要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养成线上学习的习惯。教师可设计线上知识检索、筛选、探究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技术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授人以渔”。三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深化学习,把正确的知识“讲”出来。如今,师生处于相似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在多数情况下师生能够获取同等的知识信息,学生收获知识的速度或许已经超越了老师,掌握的知识也更加丰富。这种情况下的课堂,教师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新意识必须有更强大的知识储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做信息时代的践行者和学习者。另一方面,学生要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学生作为互联网教学的实施对象,首要的就是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接受能力。要适应信息化融入“讲说论”课堂,必须让大学生明确信息技术不是弱化教学内容的手段,更不是消磨时间、松懈学习的理由,而是将其看作提升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和学习方式,逐渐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同时,要坚持自律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信息资源繁杂广布,加上“讲说论”模式的内在要求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因此,要推行课后的自主学习,学生须牢固树立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诱惑。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打卡计划、组建学习监督小组、定时汇报等形式,保证学习持续推进。同时,网络信息资源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的传播特点,对此学生应主动思考,提前整合、加工以及拓展相关知识,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输出自己的论点,主动参与到师生探讨之中,做课堂的“主人”。

(二)信息资源:优化供给。第一,汇聚科学准确的教育内容。高校教学实践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供应。为了保证资源被充分利用,高校应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先筛选优质善用的知识信息,再由高校骨干教师队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课程内容等精选精编,塑造合理适用的知识结构,精心维护、更新,保障资源用到实处,带动学生进行流畅性、持续性地自主学习。第二,自主设立教师教学信息分享台。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定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制定了成百上千个优秀教案,可将它们修编成册,制作成视频课,推动建设教学信息分享台,供广大教师参考。诚然,主题研讨式课堂沿用已久,分享台的建设必定会为“讲说论”模式注入新鲜养分。然而建设教师教学信息分享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联动教育主管部门与周边院校,妥善配置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持续改进,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和教学需要。与此同时,“讲说论”教师要不断通过信息平台汲取资源,转化为自有资源,落地于实际应用中,优化课堂实践。

(三)交流互动:深化发展。第一,推动师生建立长效联系。“讲说论”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而学生在此过程中,难免产生迷茫、疑惑,需要教师及时指点迷津。微信、QQ、钉钉、微博、企业微信等聊天软件的出现,弥补了交流的空间、时间差,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便于沟通,教师可以选择一到两个聊天软件作为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建立情感联系,输出知识、引导方法、鼓励讨论、关怀学生,增强课堂交互的延续性、教育的连贯性,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也能得到积极回应,启发思考。第二,注重在交流互动中收集学情。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教育平台的人对人的大数据分析统计以及线上师生间的交互反馈都能够被收集、解析,使教师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学生的信息资源,紧紧围绕学情及时评价反馈,最终得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输出方式,塑造出以学生为本的“讲说论”课堂,实现更好的课堂效果。第三,创设信息化交互教室。一般来说,教室是师生长时间交互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室的环境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的交互体验,进而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交互表现。以智慧教室为例,其中的互动设置在“讲说论”课堂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其空间布局颠覆传统的“并排剧院式”,多以环状小组为单位,并且学习终端设备直接与教师端互联,便于协作学习、教学互动,丰富了课堂交互表现形式,这为推动建设信息化交互教室,满足多维互动要求提供了重要借鉴。

(四)管理服务:加强建设。第一,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调整,高校要紧跟时代动向,以持续的经费支撑保障前期教学软硬件资源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换代,否则,这些资源终将落后于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时代要求。众所周知,国内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但仅靠政府拨款难以支撑偌大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为此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吸纳资金,让经费进一步向薄弱环节倾斜,同时也需从投入—产出角度权衡其技术设施与平台的资源配置效益,方能让资金用到实处,保障其信息化建设合乎时宜。第二,建立信息技术管理队伍。显然,一个优良的信息化课堂,离不开管理团队的保驾护航,如此,方能使课堂的技术环境处于一个较为安稳的状态。那么此时,一要重视管理队伍的技术素养,明确并核实其录用条件,并在工作中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加以培训、调整。二要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薪资与福利,以此吸引更专业、综合素质更强的信息技术人才,为团队增添活力。三要完善奖惩制度,对严格按照工作制度、要求处理事务的人员给予合理奖励;对工作懈怠、失职人员给予适当惩处,以此督促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第三,设立线上课效评价信箱。该信箱时时开放,由学生匿名以文字评价的形式直接通知给上级负责课效考核的领导,其不同于各高校固定的教学评价表,并不强制也不应是形式上的评价,而在于突出反映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这样既保护学生的言论隐私,同时给予教师一定的授课压力。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积极核实,一经发现,必须予以正面回应,加快形成双向有效的评价与管理方式。

猜你喜欢

师生资源信息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