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智转型研究

2021-01-12高向杰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化数字政治

高向杰 李 月

(1.河北大学 工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也要关注技术变革,借助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赋权赋能。数字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已经全面融入了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格局。数字化革命给科技、社会和文化带来影响,并促使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国防等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成效显著。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1]。数字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数字时代的技术变革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何直面和回应数字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成为了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应的课题。

一、数字青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数智化升级

(一)新时代大学生面临数字化生活

当前,“00后”成为了大学校园舞台上的主角,“00后”作为出生于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技术革新突飞猛进时代的青年一代,他们身上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大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其成长发展过程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新媒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集群发展演进的深刻影响。在网络社交、网购消费、网络约车、网络金融、在线学习、直播带货等数字时代的应用场景中,青年既是推动者和创造者,也是享受者和获益者。因此,当代大学生明显表现出了“数字青年”的特点。青年围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又分化为我们称之为“新部落主义”的更为多元复杂的圈层和圈群。数字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因此,面向数字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数字生态新环境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介入到融合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化与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发展趋势[2]。数字时代的技术变革深刻影响着社会和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同样也全方位影响和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数字时代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直面和回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直面和回应数字时代提出的命题,直面和回应青年需求和关切,充分利用数字生态新环境的优势和条件,构建起数智化的有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能力本身现代化的问题,也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认受性的问题,更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三)数字红利赋能赋权思想政治教育变革

数字时代,数字物作为技术人工物,是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的人工生产。按照产品种类说,数字物可以分为电子文本、声音、图像、音频、视频、网络等形式。按照生产关系说,数字物是一种集合各种数字信息所构成的人工产品,把自然物与数字物相互交融,形成一个生存世界[3]。数字技术集群的整体演进升级突破了因结构、制度、资源、时间、空间等因素导致的约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方式、方法。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进入青年学生的数字化生存场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搭建新平台和新载体;二是使得针对不同青年学生群体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定制式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根据需求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三是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赋权,破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不足、职权不一致的状况。

二、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4]。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变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领域的新特点,运用数字理念、数字思维、数字视角推动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技术赋能、教育为本,以内涵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起来”“活起来”[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特点,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创新

将移动互联、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进行综合性运用,对于5G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进行整体思考、科学谋划、前瞻布局、系统推进。

(二)协调

建设数字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校内各职能单位、各层级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资源、路径、载体等方面形成整体性。

(三)开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决定了其内容、方法、途径等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在开放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吸引力、传播力和美誉度,同时注重开放与稳健、开放与安全的关系问题。

(四)共享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果和影响面。

(五)绿色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数智思政更能融入新的元素、运用新的载体,强调节能、环保、高效的理念,通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及价值观。

三、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和实现路径

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要坚持落实“党管青年”原则,加强对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全面领导,围绕“构建什么、怎么构建、谁来构建”等问题做好顶层设计。

(一)建立数智化的思想引领体系

信息抑或是内容输入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前提和内在依据[6]。借助数字技术、精选信息内容,持续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爱国情怀培植、价值观念引导,在相关实施项目的内容打造、形式设计、话语风格上要下功夫,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培育出对青年学生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和平台为目标,规划构建矩阵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搭建起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号、博客公号、抖音号、B站公号等在内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分层次的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矩阵平台,增强互动性和回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织密搭牢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内容建设方面,要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复杂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7]。注重将宏观叙事和宏大叙事转化为与青年学生大学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注重将内容的思想性、引领性、启发性与趣味性、吸引性、服务性相结合,将家国情怀、政治引导、思想启蒙、价值引领、道德养成、审美培育、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劳动教育等融会贯通,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针对新生主要提供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运用、数字图书馆使用、网络保护与网络道德等内容;针对在校生提供数字技术技能(Python、MATLAB、爬虫软件)、数字校园文化、数字学习辅导、数字社会实践、数字志愿服务;针对毕业生提供数字经济就业、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直播)创业、数字技术创新创意等内容;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学生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精细化的内容;针对COSPLAY(二次元、JK)爱好者、汉服爱好者、电商创业青年、直播主播青年、斜杠青年、街舞青年等趣缘青年学生人群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内容。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增强对于青年学生实际需求和实际困惑的回应能力。借助对教育大数据和舆情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云计算研判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前瞻性和预测性更强。

在渠道拓展方面,前文提到学校层面要规划设置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号、B站公号、抖音号等数字应用平台,与学院层面的数字应用平台以及接入易班网平台的班级工作体系,共同形成了数字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矩阵,在思想引领、答疑解惑、师生交流、学习辅导、生活服务方面形成了叠加效应,特别是增强了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的互动性和回应性,直面青年关切、答疑解惑。

在路径拓展和载体建设方面,要注重在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中广泛深度融入数字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思想政治实践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中广泛运用微电影、短视频、直播、卡通、动漫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创造优秀校园数字文化作品,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专门开辟抗疫红色直播号,传播抗疫科学知识、讲述抗疫青春故事。通过以上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载体,激活青年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又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另外,还可以依托学生社团与社会资源联合开展系列数字活动,比如,数字阅读,通过拓展数字阅读活动载体,使数字阅读成为青年利用闲暇和碎片化时间的时尚,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转型和场景转换的同时,要注重转换话语体系与话语风格,探索易于青年接受、适于数字传播的话语风格和呈现形态。用青年喜闻乐见的“青言青语”与青年互动对话,青年更加亲近,“亲其师而方能信其道”。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青年化、时代化特点更加显现,学生更加喜欢思想引领类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数字化时代风险的预测研判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健全数智化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乐于、勤于、善于关照和服务教育对象[9]。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的亲近感、认同感,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10]。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效果离不开对学生发展权益的维护和实现,将思想引领与发展权益维护以及创新创业创意创造活动深度融合,对于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

建设线上与线下相衔接、数字虚拟空间与园区物理空间相融合的青年发展综合服务体系,将政策关注、工作力量、工作资源借助数字化路径向基层、向一线集结,而基层、一线所面临的问题和诉求则通过数字化渠道迅速进入学校、学院层面决策议程和全校视野,可以极大加速学生管理服务工作“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研判和解决,使得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思政功能和育人效应得到进一步拓展、释放和加强。请销假、开证明、成绩单打印、成绩查询、报名、教室场地审批、证件补办、宿舍信息、学生活动申报等业务都可以通过数字系统办理。师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都得以从繁琐的流程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的思想成长、学术发展等互动与实践活动中。

(三)构建数智化的智慧保障体系

高校要注重加强对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融入学校、学院重点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开展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的一个抓手,是高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工共同的使命和责任。通过智慧党建、智慧团建的大力推进,形成先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使得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成为高等学校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共同愿景和努力方向。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融入到学校重点工作和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路径进程之中,伴随着易班系统启用与学校层面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布局进一步形成跨层级的协同效应。

从过程看,数智思政建构过程要注重“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的创新方法。各单位在探索数智思政工作中主动作为,开展创新试验和模式探索,对于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项目载体,通过学习模仿和创新扩散成为普遍做法,并被制度化地纳入学校工作体系。因此,通过搭平台、建设施、带队伍、强能力、重评估等方式,数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程度才能不断增强,实效不断得以释放。

实践与理论向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完善政策、探索实践的同时,高校还可以依托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智慧科研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调查、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创新试验、社会服务等研究工作,并可通过教职工素质提升计划系列讲座、辅导员培训班等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数字思政和网络思政素养和能力。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数智转型,还要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发展的数据库、信息库、案例库、人才库、导师库等基础设施,形成多库联动的格局。不断拓展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支持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整合积累了历年开展的综合性、专项性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和小样本、精细化的质性研究数据和案例。这些都可以为数智化思政体系的建构提供更为充分的智慧支持和保障。随着相关实践和研究持续深入,可以同步推进数据的安全控制和开放共享。例如,运用大数据开展学生学业行为动态监测、学生四年成长发展轨迹动态评估、学生职业匹配分析测度、学生卫生安全与文化建设研判、学生网络舆情热点研判和预测都为更有效地履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决策咨询、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提供智慧支持。

四、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预期效果与趋势前瞻

通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矩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智支撑体系更加完备。包括党务工作者、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素养显著提升,应对网络社会思潮挑战和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应对数字化风险的体系和水平显著提升。围绕数智思政建立的城教协同、产学融合等协同育人平台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景,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青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会大幅提升。青年教师和广大学生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完成大量科研成果。

当前,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网络育人目标不够明确、主题不够鲜明、内容不够创新、管理不够完善、队伍不够精良等系列问题[11],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取得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仍需要牢牢抓住数智化和数字青年的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以上存在问题,逐步破解,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转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青年学生正处于社会化关键阶段的成年早期,是全面成长发展的人生阶段,青年也有了更高诉求和期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高质量发展,坚持利用好新环境、新技术、新平台,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在经验基础上凝练理论,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提升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以此为实现青年的高质量发展拓展技术运用和制度安排。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人”的发展逻辑,数字技术赋权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想象力和可能性,但也并非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因此,对于“数字、网络、在线”等技术手段不能盲目夸大,数字技术衍生出的非线性风险尤其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情怀和温度,也需要在场式的对话与互动。因此,以符号编码式的传播互动和在线服务不能替代现实场景中的人际互动,数智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传承中创新,将传统模式与网络模式相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将人的数字化存在与数字的人性化回归统一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一价值目标,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智化数字政治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