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2021-01-12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道德教育理想信念

赵 文

(九江学院 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5)

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而言,首要工作在于明确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要任务,目的就在于为网络道德教育点亮一盏指路明灯,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实践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精神。

一、将理想信念融入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

理想是一种志向,意指人生追求与奋斗的目标,是一种基于现实对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期盼与向往,是个体超越现实情境、实现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信念则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1]6。从坚定理想到在实践中产生信念,其根源在于主体从思想到行为全方位对其所坚定的理想价值的绝对认可和完全信任,信念形成后又反过来推动主体实现其理想价值。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主体的思想与行为。

在我国教育话语体系中,理想信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范畴,尤其是在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理想信念有其特殊的意义指向。它“把一种未来的社会蓝图视为最高价值,高度地信服和敬仰,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1]7。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理想信念是一种终极性的政治价值追求,其对社会主体产生的影响不是简单地局限于个体发展层面,而是一种着眼于引导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有机融合的观念体系层面,是一种立足于个体目标奋斗、实现个体价值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精神性力量。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社会主体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在立足国家基本国情和个体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觉认清和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确定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信念,并在实践中围绕社会理想的发展要求积极实现其个体的理想目标。

当今,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网络生活中提倡理想信念教育就极为必要,尤其是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生活中。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道德理论说教,而是必须在网络生活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理想信念,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追求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趋优向善。2019年新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2]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最核心、最深层的精神支撑,既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的重要动力。

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紧密融入其中,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其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一致性的思想理论基础,自觉地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自觉地在网络生活实践中积极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网络空间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应尽之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远性和崇高性,也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阶段性和迫切性,进而引导大学生理解自身奋斗实践与理想目标实现之间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在虚拟社会中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现实社会是同等重要的。在网络社会中不追求理想信念,必然会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放松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甚至弱化、淡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意志。一旦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降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标准和意志追求,必然会弱化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发展志向,也会限制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空间。

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生活

价值观是社会主体基于一定思维感官的关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抉择,是主体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认识和思维取向,集中体现在人们对自身、对其所在社会结构与社会规范、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对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方式等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来,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核心目的在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质上是要加深大学生对蕴藏在网络道德伦理规范之中用于支持规范成立的价值原则、价值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就是要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道德人格。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中也存在着调节、控制、引导社会主体的思想与行为的规范,这些社会规范界定着网络社会中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哪些是合法的、哪些又是非法的。这些规范实际上是网络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映射与反映,“网络伦理教育应加强对基本价值原则的质疑、批判、反思和确证”[3]55,以进一步明晰网络道德伦理的基本准则。

网络社会需要何种道德规范,需要何种道德价值,应该是由网络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道德需求所决定的。换言之,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应该反映出网络社会绝大多数主体的道德需求和道德意志。在中国网络社会中,能够真正反映出全体网络主体真正道德需求和道德意志的道德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42因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坚持在网络社会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流群体所认同的价值观不仅在现实空间得到彰显,也在虚拟空间得到认同和支持。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网络生活实践中,才能帮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社会并不是规避道德约束的避风港,网络社会也不是肆意可为、不受约束的“世外桃源”。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网络生活实践中,首先,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将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要义作为引导大学生道德认知认同的重要思想基础,帮助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明确价值导向和道德取向,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明德修身、立德树人,努力将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好网民作为自身网络道德人格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5]168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体而言,是涵养个体大德、公德和私德的集中体现,而这也正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网络社会中的延展。

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细处。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网络生活实践中,将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6],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交往活动、网络生产活动及其所处的网络环境中去。要在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感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与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融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一方面在网络生活实践中求真、扬美、向善,实现个体道德素养养成,另一方面也通过个体道德素养的培育反助网络道德环境建设,为网络空间道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在网络上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接受者和传播的载体。”[7]18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未来网络社会中最具活力的主体之一,其道德素养的优良情况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影响价值。新时代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的践行者、维护者和代言者。

三、将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生活

中华传统美德是人民群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凝聚而成的中华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学术界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8]122,如罗国杰认为,传统美德由基本美德、职业美德、家庭美德和文明礼仪四部分构成[9];张锡勤认为,孝、忠、恕、廉、耻、让、勤俭、贵和、知报、中庸、自强等32个德目便可概括传统美德的全貌[10]3;张立文认为,传统美德可分为人心德目群、家庭德目群、人际德目群、社会德目群、世界德目群等六个范畴群[11]12;陈来认为,传统美德可以分为性情之德、道德之德、伦理之德、理智之德等四种类型[12]366。虽然不同学者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的理解略有差别,但是对于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善美文化的核心地位及其道德教育价值与魅力却都是一致认同的。“中华传统美德不是全部传统道德品质和精神,而是其中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美德就是美之德,离开美就不是美德。”[13]88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中所凝练的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虽然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产物,但其精神要义却是基于人类的共同道德情感和共同道德特性而产生的,因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持久的价值性。所以在网络空间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我们既要坚守、传承与发扬优良道德传统的精髓,也要根据时代的特征与需求实现优良道德传统在内涵上的深化、形式上的优化,做到返本开新、与时俱进。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以中华传统美德所倡导的善美认知、价值圭臬来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具体而言,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将传统美德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其中:一是在网络社会中确立大学生对待传统美德文化的正确态度。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历史性凝聚与生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需要今人以虔诚、精诚的态度礼敬传承的,而决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产生于遥远的历史而漠视、轻视、怠慢传统文化美德。可以说,不以礼敬态度、敬畏态度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是无法领会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的。二是要善于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并积极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传播。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不断滋养出了丰厚的传统美德,并以一定的文化形式和一定的文化载体保存和流传下来。一方面,我们要加大传统美德文化资源的发掘力度,“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2], 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充足的道德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将这些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资源以一定的形式融入网络生活,让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重温传统美德文化故事,领略传统美德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中。三是要科学地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精言大义。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产生于历史中,其表达方式必然有着浓厚的历史味道。对于今天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而言,我们还应该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来阐释传统美德文化,引导大学生理解、掌握、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并赋予其时代风格、时代气息,充分彰显其价值魅力,以更有效地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鲜明标识。

四、将中国精神融入大学生网络道德生活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大学生涵养当代中国精神。为此,在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将中国精神有机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所谓精神,原意指人的精气神,这里主要指人的思维意识、心理意识,决定和支配着人的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而中国精神,则指的是中国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和国家所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标识和精神状态,是中国人民的健康精神生活的积极成果。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精神”这一概念,并强调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40。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新时代大学生也必须要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锻造自身的精神状态,发挥精神力量的巨大能动作用,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中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中国精神,进而重塑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

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中国精神教育活动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必须要注意做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充分展现中国精神的历史厚度。中国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步积累凝聚而成的。“中国精神独具特色的东方气质”,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精神标识”[14]40。将中国精神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中国精神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机械地映射到网络生活中,而是要将孕育中国精神的历史素材融合到网络道德教育活动中。只有在历史发展的深厚积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精神的源流与变化,把握中国精神的转轨与重塑,才能更好地传承与涵养中国精神。二是要充分体现中国精神的时代温度。中国精神产生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却始终坚守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始终围绕一定时代的主要矛盾和重点任务发挥精神激励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反映着“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个时代实践活动、现实生活的精神反映”[14]41。因而,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大学生在历史发展中感受中国精神的深厚底蕴,也要在时代实践中把握中国精神的精髓。为此,在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精神教育,必须立足当代实践,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也能坚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观念,保持不懈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状态。

当今网络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信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疯狂地生产、输出,大学生很容易被这些海量的信息所淹没。在这些碎片化、零散化的海量信息中,大学生很难自觉地获得系统性的中国精神教育资源,也很难自觉地通过网络生活来理解中国精神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所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就必然要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系统地、全面地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道德教育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