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逻辑和理论思考

2021-01-12魏先法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办实事党史现代化

魏先法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郑重方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这“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1],“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1],对于强党建、明大势、开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汲取历史智慧,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

铭记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历史作为定格在一定时空的实践活动,是现实生活的生成基础。它不仅与现实生活具有物质联系,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而且与现实生活具有精神联系,为我们提供间接经验和精神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1]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汲取党的历史智慧,旗帜鲜明地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从党史经验中汲取智慧

中国共产党是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精华的忠实继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以文化优势雄踞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具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的博大情怀,能够开辟一条通往世界大同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先进性为立党之本,不仅在中国担当先锋队和领导核心,还要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人类解放正道的沧桑历史,是一部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宗旨品格、纪律作风的精神发展史。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伟大精神和精神谱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处理各种重大问题,作出许多重大决策,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对时代课题作出的具体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作出的重大决策、确立的基本路线,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情、对时代的思考,是理解整个党史的主题和主线。对于我们理解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必然性依靠偶然性开辟道路,大事件在细节中决定成败。参与历史活动的一切当事人,其个体情感、时空转换、交往方式都是左右历史活动、历史过程的直接力量。虽然这些力量处于毛细血管的末端,似乎作用不大,但重大问题往往是“起于青萍之末”,甚至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悬殊。无数的革命情节、革命细节、革命故事围绕在重大事件、重大决策的周围,汇聚成无形的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有无数的红色经典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也是我们理解和走进中国共产党的最好入口。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创业故事、改革故事,让这些感人的故事飞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走进那段岁月,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魅力。

(二)以正确的党史观捍卫党

历史已经固定在过去的时空中,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却是不断变动的,甚至有人戏称历史是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观的不同,不仅体现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臧否上,更重要的是延伸到现实生活之中,影响到对现实社会关系的认知和判断。古代有“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3]的警示,现代有苏联共产党因否定历史而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一种否定中国革命、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若隐若现,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所谓的“重新评价”贬损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通过对历史进行碎片化解读否定历史必然性。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公知、网络大V,借助网络和境外媒体,以所谓学术的名义对民众洗脑,配合国外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就是正本清源,树立正确党史观,对这种若明若暗的“灰犀牛”“黑天鹅”进行有力回应,对诋毁党和国家历史的图谋进行坚决斗争。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问题有两个著名的决议,即1945年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改革开放前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和明确的结论。党中央还在一些重大纪念活动中对历史问题进行了梳理,为我们正确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提供了明确的遵循。加强这些决议和精神的学习,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提高坚持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对于我们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党史人物和事件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对于我们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正确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我们汲取党史智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反面经验、反面人物、错误典型的批判分析,有利于我们认清错误的根源,提高政治能力,提高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度,提高遵守纪律、维护团结、保持优良作风的自觉性。总之,党史经验、党史传统来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比来自国外的间接经验具有更深刻的影响力,是做好现实工作的宝贵资源。

二、把握历史大势,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

历史的优势在于比现实具有更加广阔的时空范围。站在历史之巅,以百年千年的宏观视野和历史思维观察世界,更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对提高把握国内外大局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

(一)为做好因应时局提供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是大局意识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历史思维,就是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把握现实,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保持历史定力和战略主动。加强对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是增强历史思维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一点历史。学习历史,根本上不是为了研究细枝末节,而是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我们要继承中国的历史传统,明了世界发展的大势,不被纷繁复杂的乱象所迷惑。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中华民族复兴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我们清醒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复兴的全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基本依据。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要从人类发展历史中把握,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把握,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历史中把握,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全局中把握。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视野看,当今世界具有天下情怀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不仅具有长期雄踞于世界巅峰的辉煌,而且具有引领人类走向世界大同的基因。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视野观察中共党史,不仅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中干了什么,而且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这样干,将向何处去。对于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都能了然于胸,做到心明眼亮。北宋诗人王安石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这个道理。

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资本主义开辟了世界近代史,造就了超越古代的巨大生产力。从三大历史形态看,具有几百万年历史的人类就是要经过生产力加速发展的现代化阶段,最终走向持久和平的共产主义社会。虽然人类社会至今仍处于马克思所判明的时代,甚至有人借此提出历史终结论,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给我们预示了资本主义的穷途末路。中国之治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东风,正在日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增强,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层面的作用下降,表明社会发展道路的优劣之争已经从器物层面转移到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从历史变化的角度把握这种大变局,争取主动性和预见性。

(二)为应对风险挑战提高斗争本领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在迎接困难挑战、风险考验中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近代诞生,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起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受法国巡捕的搜捕,到相继遭受大革命失败、反“围剿”失败以及日本侵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后遭遇和平演变图谋、新时代遭遇中美贸易战等,这些挑战虽然使中国共产党一度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但都没有阻挡住中国共产党前进的脚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认识到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来之不易,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取得的,都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曲折的探索和付出重大的牺牲。只有做好斗争准备,坚持底线思维,才能争取比较有利的环境。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从党史中学习和总结斗争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1]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中练就了高超的斗争本领和斗争艺术,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比如:既联合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方针,团结——教育——团结的公式,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诤友态度,独立自主、求同存异、管控分歧、合作共赢的外交思路等,这些经验都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取得的。我们要进一步总结,把党的斗争传统、斗争经验上升到规律的高度,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为迎接新的挑战和斗争服务。

通过党史学习,有利于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世界形成更加清醒的认识,保持工作的预见性,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矛盾性、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存在看似阻碍发展,只要能够破解就能转危为机,推动事业更进一步发展。当前,一些人不仅没有问题意识,而且对问题绕着走,做一些掩耳盗铃、蜻蜓点水的表面文章,避重就轻,逃避责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起到扭转形势的作用。学习中共百年历史,就是要学会把该担当的责任担当起来,该亮剑的时候要敢于亮剑,要做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斗士,不能做事不关己、八面玲珑的“绅士”。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党史,以革命先辈、革命领袖的光辉典范为榜样,汲取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豁出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三、办实事开新局,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沉醉在过去的荣耀之中,而是为了在现实中更好地改造社会,书写无愧于人民的新历史。我们只有经过实践活动,才能把从历史中汲取的营养剂、正能量和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1]学习党史要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运用党史正能量。

(一)为发展好群众利益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人民奋斗的历史,是通过办一件件实事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我们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把这种为人民奋斗、为群众办实事的传统传承下去,在为人民办实事的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传承这种传统。有些人在学习党史中,热衷于表面热闹,追求形式上轰轰烈烈,党史故事、党史观念不能入脑入心,甚至连心头一阵热都达不到,更不用说联系工作联系实际落实到为人民办实事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顽疾进行了多次整治。在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4]。经过一百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消除了困扰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脱贫后仍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问题。同时,我国月均收入1000元左右的中低收入群体有6亿多人[5],也面临着收入增长问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及其他发展起来的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群众需要更好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环境等生活条件,需要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秩序。能否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能否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检验党员干部能否把人民冷暖挂在心上、与人民打成一片、心连心的试金石,也成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党员干部要以时不我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心态为群众办实事。虽然执政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利条件,但是共产党人为群众办实事不在于是否有权力,而在于是否发挥模范作用,是否具有为民务实的自觉。在9100多万中共党员中,广大普通党员没有国家公职,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为周边的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是为群众办实事的主力军,要发挥好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围绕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制定为群众办实事的规划,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到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把一件件实事办成巩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为群众办实事,不是对人民群众的恩赐,要以赶考的心态、以人民民主的方式、以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评判。

(二)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经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党的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就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以国家的意志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已经绘就,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凝聚起发展力量,确保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好的庆祝。

新发展理念是在新发展阶段谋划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立场、价值、目的、动力、方式、模式、道路的基本认识,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提纲挈领,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从实际出发积极作为,善作善成;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国家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各种突发性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自己的事做好。从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出发,综合考虑国内外条件的新变化,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确立了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为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奋斗方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次总动员。统一战线各主体力量要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与各级政府一道,形成上下一股绳、全国一条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谋划,做到知重负重、冲锋在前。各级政府部门要根据职责权限,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要坚守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初心,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把协商民主和参政议政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中国一直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奉劝那些抱着零和思维、冷战思维的国家放弃陈旧观念,与中国相向而行,与世界各国一道,走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办实事党史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为人民办实事
党建业务相结合 为民服务办实事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党史上的今天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