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经济转型发展语境中的寿县音乐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
2021-01-12朱绍庚
朱绍庚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离不开旅游消费指数的贡献,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传统的依靠“青山绿水,城墙村寨”吸引游客的方式,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下,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层面的需求。区域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实现区域音乐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文化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资源,理应适应产业化的发展需要,为文旅经济转型发展做出贡献。寿县域内山水灵动、楚风汉韵人文荟萃,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青山秀水古文化”是对寿县最为确切的概括。域内传统音乐资源之丰富是寿县的文旅经济转型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一、文旅经济转型综述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1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其主要目的是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分别从着力丰富产品供给、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九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在未来,小众的、独特的文化旅游业态将会成为一种新潮流。未来的文旅产业很大程度上会结合文化产业来做旅游,譬如大型音乐实景演出、主题公园、教育基地等,通过文旅产业带动景区的人气,实现商业收益[1]。
文化旅游是我国目前大力扶持的第三产业模式,是通过开发人文旅游资源而发展出来的旅游产业。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交融对于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也具有重大意义。
文旅经济转型不仅仅是强调经济的发展,更大程度上来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发展。我国目前文化软实力的不足与经济硬实力的飞速发展并不匹配,而文旅融合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优秀文旅产业的创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路径,更是振兴文化自信的绝佳路径。
二、文旅经济转型发展视阈下的寿县音乐文化资源分析
寿县拥有2000多年历史,是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域内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蕴藏极为丰富。发源于安徽中部地区的凤阳花鼓、寿州锣鼓、正阳关“抬阁”“肘阁”皆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戏曲文化中古长淮卫的“卫调花鼓戏”、安徽地方戏西路庐剧、推剧;民间说唱安徽大鼓、寿州大鼓等皆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轮番上演于寿州大地。其中抬阁肘阁、寿州锣鼓、寿州大鼓与推剧在寿县最为当地民众喜爱。
(一)抬阁肘阁
寿县最著名的传统音乐形式当属“抬阁肘阁”,因其灵活巧妙的表演形式闻名于淮河两岸,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抬阁肘阁”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最初是以说唱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后来经过改良逐渐演变成当下的戏曲化样式。寿县古城孔庙等,会定期上演“抬阁”“肘阁”。
“肘阁”是由“抬阁”演变而来的,“肘阁”和“抬阁”都是由2~8位成年男士执撑一个较大的阁体,阁体根据剧情需要辅以鲜花、果蔬、兵器等进行装饰,在阁体上站立的表演者则是4~6岁的孩童,小表演者扮作戏剧、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站或立于阁体之上,按角色需要做一些动作,将支柱用彩服巧妙地隐藏起来,使这些孩童让人有亭亭玉立之感。这种特色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上下配合、随停随行、边走边舞,因为其灵活巧妙地表演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演出时有民族器乐八音班演奏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等,具有浓郁的区域艺术特色。
图1 抬阁肘阁表演
(二)寿州锣鼓
寿县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楚风楚韵”横流。楚人对鼓类音乐形式的喜爱,伴随着楚人后裔的传习生生不息、流传至今,寿州锣鼓由此催生。寿州锣鼓是现存淮河流域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它见证了自先秦以来,楚国地区打击音乐的发展与变迁,较为充分地展示了楚地音乐的特殊性。
2006年12月14日,寿州锣鼓作为区域民族音乐精粹,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州锣鼓主要传播于寿县以及淮河沿岸地区,在传播同时吸收并改编了淮河地区传统的“凤凰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双绞丝”“十八番”“小五番”等经典锣鼓谱选段。演奏时,乐器包括钢锣、大筛锣、大腰鼓、大小钹、云锣、手锣。其中作为主锣的“钢锣”音色独特,脆亮清透的气质将楚韵徽风展露无遗。寿州锣鼓在演奏时,主指挥由锣手担任,有时鼓手也会兼任指挥,锣手与鼓手相互配合领队表演各类曲目。因而寿州锣鼓演奏效果既具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番锣鼓”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具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高亢、激昂的特点,素有“会说话的锣鼓”的美称。
图2 寿州锣鼓表演
(三)寿州大鼓
鼓类音乐是楚风音乐的标志,寿县地区不仅仅有寿州锣鼓这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群体艺术形式,还有寿州大鼓这般的个人鼓类表演形式。寿州大鼓发源于寿春,流行于江淮之间颍上、凤台、霍邱、怀远、寿县、正阳关等地点,与寿州锣鼓一样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大鼓来自民间,因为受到地方民间艺术的熏陶,其场次、韵白和唱腔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再历经一代代艺人们的加工演绎,其风格愈加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伴随着历史的推移,艺人们积淀了很多代表性的作品,像赵匡胤兵困南唐、杨家将、呼家将,都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图3 寿州大鼓的传承人柴现修
现如今,时代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准逐年提升,寿州大鼓的听众却在逐年减少,不仅听的人少,能够演绎寿州大鼓的艺人更是屈指可数了。近年来,寿县东门城楼——宾阳楼,游客们经常会看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城楼上摆上一方大鼓,看见过往的游客便唱上那么几段,他就是73岁高龄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大鼓代表性传承人柴现修老人。老人坚持不懈地创新大鼓书作品,他希望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对寿州大鼓的热爱,让这门优秀的传统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四)推剧
寿县的区域音乐资源除了鼓类艺术外,还有一种戏曲类音乐形式——“推剧”。推剧是国家稀有剧种,也被称为“四句推子”,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寿县当地的文化名片之一。推剧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其主要内容大多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歌颂当地人民幸福的生活。四句推子在淮河岸边破土而出,是淮河人民的精神食粮和乡音乡情。
推剧唱腔源于自然状态下口传心授的民间歌曲唱腔,吐字采用了地道的地方语言,其舞蹈沿袭了寿县花鼓灯的舞步,自然纯粹、通俗易懂,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推剧音乐固然优美,但戏曲形式为年轻人所生疏;歌曲固然紧随时代,但听众们已然难以对其提起兴趣;思想性固然为社会正能量急需,但缺少好的载体。鉴于这种现状,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周朝生先生对于推剧有着崭新独特的艺术推想,他认为上述三者只要有机融合,就可以实现推剧音乐、歌曲化、思想性的合而为一。他对原始的推剧歌曲《中华五字歌》进行了改编,把原本的歌词繁杂、曲调冗长转变为简单易懂、旋律优美的推剧形式,更是创作了《悠悠淮水情》等一大批优秀的推剧类新歌曲,为传承保护“非遗”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4 周朝生《悠悠淮水情》(节选)
三、文旅经济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与寿县区域音乐文化资源利用策略
寿县的传统区域音乐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是在文旅经济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当地旅游产业中却极少涉及这部分优良资源。绝大多数具有当地民俗风情和特色的传统音乐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传统音乐文化在其呈现方式和营销手段方面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传承价值没有得到发展[2]。这种现状不利于寿县旅游业的深层次拓展与保护。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以寿县传统区域音乐文化为切入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一)以实景演出的形式再现绚烂辉煌的寿楚文化,打造千年楚都的旅游新名片
在文旅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实景演出作为一种文化旅游产业形式,在文旅项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1.实景演出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在现有的实景演出案例中,河南开封打造的《大宋·东京梦华》成功地将一千年前大宋都城“东京汴梁”的世俗繁华,通过歌舞,戏剧,文学,美术,服装艺术等众多艺术载体,完美的再现于当代人的眼前。这完全相当于打造了一张开封的新时代名片,为文旅经济转型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细观这部作品中的传统音乐元素,主创团队成功再现了大宋时代特色的音乐形式——“八阙连歌”,借用脍炙人口的宋词为歌词填曲,这部作品的配乐还使用了河南省的标志之一豫剧。在这部作品的演出过程中,豫剧《破阵子》由河南本地人用地道的河南方言来演唱,让观看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河南特色,听到了正宗的豫剧[3]。这不仅为演出增添了地方色彩,还为豫剧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有调查显示演出结束后,旅游者对豫剧的关注度有大幅度的提升。
寿县在历史渊源上与开封有着极其相似之处,甚至历史更为悠久,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在传统音乐资源方面,寿县也丝毫不逊色于开封,各种区域传统音乐形式不管从历史根源还是流传深广度来看,都可谓博大精深。所以,寿县完全具备创编自己的实景演出的历史文化条件。1)借鉴《大宋·东京梦华》的成功经验,由政府牵头,组建专业创编团队,吸纳周边高校音乐,文学等专业高级人才,网罗民间非遗传人;2)收集整合文献,音像等数据文字资料,结合民间非遗传人历代相传的演出技艺,创编能够弘扬寿县历史文化,又符合时代特色的实景演出剧本。例如创作“女娲补天”的推剧曲目,用女娲补天的故事作为歌词,用作实景演出的背景音乐。将《淮南子》中众多著名成语故事,再现于发生地。再如,历史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在寿县周边八公山上上演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经典典故。作为被世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完全可以利用八公山古战场遗址,寿县古城墙为演出场地,融合当地耳熟能详的区域音乐表演形式,再现这一恢宏的历史场景,真正实现“水”“城”“居”的完美结合,让今人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寿县历史的厚重多姿。
2.实景演出的资本途径与品牌宣传
实景演出项目是文旅产业的杰出代表,是文旅转型发展的代表性产业形式,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宣传册。《大宋·东京梦华》是在开封市政府的支持下管理运营的实景演出项目,日常的运营由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实际的管理完全贯彻市场发展理念。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为独立民营控股、政府参股的股权结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决策与经营方式。《大宋·东京梦华》排演耗时三个月,花费高达1.35个亿,参演人员达到700人,而且演出团队每年都会对其演出进行适宜的调整、编创。《大宋·东京梦华》这部以北宋为创作背景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可谓是传承创新历史文化的成功典范,在充分展现开封文化的同时,强力地推进了经济的长足发展。
对于实景演出项目来说,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财产,寿县要运作实景演出项目,首先就要进行项目品牌定位,就像《大宋·东京梦华》以“中国首部依托清明上河图展现大宋社会生活的实景演出”进行宣传,抓住了观众对清明上河图的喜爱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进行了良好的品牌营销。寿县的实景演出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战略定位,辉煌绚烂的“寿楚文化”,“千年楚都”,《淮南子》中众多历史故事等等,都是寿县文旅新名片的备选方案。依托地方政府投资专业的营销公司,由专业的营销人员利用历史名城的文化效应进行品牌营销[4]。让实景演出成为寿县标志性的文化名片,用最直观的听觉、视觉让游客们感受到楚文化的辉煌以及寿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切实打造新时期寿县文旅转型的新名片,推动文旅经济的发展。
(二)以情景演出的形式,依托博物馆资源,展演历史文物的前世今生
如果说实景演出是传播寿县音乐艺术文化的优秀产业形式,那么博物馆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性”“教育性”就为人们学习当地文化提供了良好途径。当下,参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也成为游客旅游攻略中的重要日程。所以打造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知名博物馆,也是推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历史上四次为都、十次为郡的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其博物馆——“寿春楚文化博物馆”,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地下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它所潜藏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1.创编小剧本,在馆内演绎音乐文物的“前世今生”
2017年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在众多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其中的小剧场——文物的“前世今生”,可以说是其制胜的法宝。这个小剧场运用了歌舞,演唱,器乐等多种音乐表演形式,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历史故事的趣味性,降低了传授历史文化知识的门槛,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完成了这档综艺节目的使命:吸引年轻人关注国家宝藏,传承文化信仰,守护中华文明。该节目播出后,不但成为全名热议的话题,而且各大博物馆的参观量显著上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参观热潮。
寿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跨越千年时空,其中不乏“有故事”的文物。借鉴《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模式,可在馆内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借用文物自身的历史故事,通过歌舞等表演形式让参观者通过直观的视听感受接受历史的洗礼。1)结合“实景演出”创编团队,纳入历史学,考古学专家,对馆藏文物进行筛选,选出“有故事”,有“创作潜能”的文物;2)创编团队创编文物历史故事,融合寿县地方传统音乐形式,以歌舞,大鼓书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样式呈现给参观者。
2.深挖音乐文物吸引潜能,建立音乐主题分馆
在湖北省博物馆一楼大厅中,艺术舞台上展出了现代复制的全套曾侯乙编钟,它的恢弘气势震撼了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每天来此观看编钟表演的人络绎不绝,对于表演中所使用的古代乐器更是好奇不止,因而展示曾侯乙编钟等古乐器的《曾侯乙墓》展厅深受参观者喜爱。湖北省博物馆作为综合性国家一流博物馆,这种运营模式对寿县博物馆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寿春楚文化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试开放。分为楚都遗珍、晚蔡履迹等11个展厅,较全面地展示了寿州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没有音乐类专题性意义的专题展厅。针对寿县绚烂的音乐文化,博物馆可开辟出一个“楚声回响”的专题性分馆,将寿县地域内具备独特文化价值、具备历史性与艺术性的文物汇聚于一处,展览的不仅仅是音乐方向的文物,还可以是与寿县有关的艺术文化。也可以学习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的表演形式,打造一台寿县的音乐器乐演出,形成文物与实物的无缝对接。
(三)创建艺术展演场馆,助推音乐文化传承
展演场馆是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重要条件。传统的展演场馆有着无法替代的文化与风俗资本,是优秀民间演绎人员的汇聚场地,对于非遗传承人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是帮助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1.设立茶馆类艺术展演场馆
在文化旅游产业中,苏州评弹一直是知名度高、人流量大的音乐旅游产业化代表。评弹被当地人们称为“说书”,评弹演员被称为“说书先生”,表演场馆称为“书场”[5]。苏州的书场中光裕书场是现存影响力最大的评弹演出场馆,光裕书场上午开茶馆,下午开书场,好不热闹。苏州评弹为游客带来书卷气息浓郁的婉转吟唱,来苏州的旅游者大多都会选择去书场坐坐,感受苏州真实的生活。这无形中也就成就了苏州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苏州文旅产业的发展。
寿县有着和苏州极为相似的先天条件。“寿州大鼓”等传统音乐形式无论是历史厚度还是传播广度,都是有其深厚的土壤的。寿州大鼓书在清朝时,就是在当时的茶馆或者书场中间架鼓演出的,多年的传承积累创编了如《百善孝为先》、《岳飞传》等众多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1)在时间安排上,寿县茶馆可以选择白天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切磋大鼓书等技艺、交流生活的场地,晚上则为各地的旅游者提供品茶活动的同时,能够观看大鼓书、寿州大鼓、推剧等艺术文化表演;2)在演出样式上,寿县拥有的众多非遗艺术应该借此舞台得到充分的展示,可以编创有关茶文化的推剧歌曲或寿州大鼓书等在此展演;3)在地理渊源上,大别山脉是我国著名茶叶产区,其茶叶品质完全可以媲美苏杭名茶,这也为寿县的茶馆类文化场馆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6]。
寿县茶馆也可以考虑在茶馆的二楼增添几间10平方米左右的共享茶馆。近年来“共享经济”这一新兴产业形式在各个方面渗入了人们的生活,寿县可以依托这一形式,以私密性空间为主打,提供无人售货茶叶柜、共享茶具等辅助器具,在空间内安装大屏显示器转接一楼民间艺术表演现场,在客户自主享用茶叶的同时,感受寿县艺术文化的底蕴。
2.打造寿县音乐文化主题酒店
在苏州,不仅仅有光裕书场这种茶馆艺术展演方式,也有像苏州书香世家平江府酒店这样的文化主题酒店。该酒店中每一天都有专业的艺术工作者进行苏州评弹、昆曲、古琴等表演,也同样有茶道、香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品鉴展演。苏州书香世家平江府酒店作为苏州酒店文化的代表,致力于为游客建造:苏式生活、苏式艺术、苏式味道,最苏州的酒店。让入住酒店的游客体验三百年的古园林生活方式,分享三千年的古苏州文化历史,为苏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就在于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主题酒店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文旅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形式。目前寿县的酒店行业还在坚持传统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关注到寿县的文化资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没有利用好寿县独特的音乐文化资源。寿县创建的主题酒店应当:1)利用好当地的优秀非遗音乐资源,为入住旅客提供独特的以“歌舞”为主题的住宿服务,营造出寿县特有的音乐文化环境氛围,让旅客感受到寿县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7];2)设立非遗艺术品鉴厅,在展厅内利用大屏幕滚动播放寿县非遗艺术文化的介绍资料,摆设书架陈设相关书籍,提供立式电子阅览屏供旅客欣赏了解寿县非遗文化,可以在品鉴厅中轻声播放寿县人耳熟能详的音乐,如《追梦寿春》、推剧《孟姜女送衣》等;3)酒店的客房可以按照寿县音乐的种类来进行分类,分为鼓类主题客房,戏曲主题客房,和民间歌舞主题客房等。应做到客房主题鲜明,合理运用各类艺术的主要色彩,如民间歌舞主题客房就可以有控制的使用花鼓灯演出服饰的主题色——粉色,并在客房中为旅客配备花鼓灯的宣传册与相关音响资料[8]。
四、结语
在文旅经济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寿县要合理使用具有悠久历史、广泛传唱度的多彩音乐文化资源,创设出体现寿县历史名城特色的音乐旅游产品,利用音乐的影响力来提高旅游者对寿县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的深层认知,在振兴旅游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旅游的过程中,以音乐作为文化载体,传承发展寿县“非遗”音乐艺术,达到音乐艺术与文化旅游两大产业共同繁荣的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