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美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01-11阮庆贺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美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认识美育育人功能、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充满美感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对策,以发挥美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美育课程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 美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140-03

美育是五育体系之一,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美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滋养学生的心灵,而且对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等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今许多中小学校对美育的作用认识仍存在偏差,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严重弱化和虚化美育的实施,十分不利于学生美育素养的发展。在倡导五育并举、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梳理当前中小学美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发挥美育育人功能、实现学校美育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中小学美育存在的问题

《國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结合《意见》与中小学美育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美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美育功能认识不到位

我国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已经进入发展核心素养的阶段,但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素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思想,导致教育工作者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弱化和虚化美育。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普遍认为应试是提高升学率的主要途径,而学生的升学率,大的方面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升学率高的学校,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生源,社会声誉会越来越高,容易形成良性发展。小的方面影响到校长、教师的晋升及评优。面对这种种现实,绝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好更关注升学率,甚至导致考试成了指挥棒,上面考什么下面就教什么。而美育课程不是必考科目,导致这个课程形同虚设,逐渐被弱化和虚化。第二,美育概念理解不足。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美育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认为美育就是让学生参加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训练,忽视对全体学生普及美育。第三,美育功能认知不足。由于很多学校会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优先录取,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美育就是为了比赛、考级和升学等。这些畸形的美育理念,透露着功利性思想,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及美育的本义背道而驰,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不按要求开设美育课程

由于美育课程普遍被认为是“副科”,没有考试的压力,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思想上对其不够重视,出现用考试科目去挤占美育课程,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等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加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应试教育思想冲击、美育师资不足、美育设施短缺等,没有按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有美育课程,但是经常被占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统考科目,导致学校美育课程被挂空。缺少课程支撑的美育是苍白的,是有名无实的,更无法实现美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与教学目标。

(三)美育师资队伍缺额较大

在美育师资方面,当前较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普通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边远的学校,能招聘到大专院校毕业的专职美育教师少之又少。虽然艺术院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但是大部分毕业生会优先考虑除教师以外的艺术类职位,如服装设计师、家装设计师等,余下想当教师的毕业生则优先选择城镇学校,主动选择农村边远学校的人较少,这导致农村边远学校一直存美育师资缺额较大问题。二是学校领导对美育重视不够,将更多的编制分配给其他统考科目的教师,以此吸纳更多优秀的统考科目教师,美育科目教师则出现招纳不足的现象。

(四)校园文化环境缺少美感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部立体的美育教材,其蕴含自然美、艺术美等美育元素,这样的环境对提高师生美学素养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人工雕琢的痕迹太重,占据狭窄校园空间的不是一座座不锈钢雕塑、水泥雕塑,就是眼花缭乱占满墙壁的喷绘,广告公司的制作几乎覆盖整个校园,使校园缺少自然和艺术的美感。加上校园文化缺乏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文化景观呈现“大杂烩”样态。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谈不上什么格调、美感和生机,与真正意义的校园文化环境相去甚远,当然也很难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破解当前中小学美育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美育育人功能

1.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

丰子恺说:“教育是教人以真善美的理想,使窥见崇高广大的人世的。再从人的心理上说,真、善、美就是知、意、情。知意情,三面一齐发育,造成崇高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完全的奏效。倘有一面偏废,就不是健全的教育。”可见,完整的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蕴真涵善,它以情感为内核,通过审美活动让学生产生愉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启迪和道德的教益。因此,教师要认识美育能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进而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美育的开展,让学生在美学教育的熏陶下,精神更富足,道德水平不断上升。

2.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言语——语言智能,节奏——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多种智能。美育课程是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的学科,其实施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一是语言智能。加德纳说:“句法、音韵与语言智能的核心是密切相连的。”在音乐、书法、美术等课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发现艺术语言中的音韵美、节奏美,由此逐渐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二是音乐智能。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音乐作为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国家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教师要上足、上好按要求开设的音乐课,让学生通过足够的音乐训练,发展音乐智能,变得更加耳聪目明。三是空间智能。加德纳指出:“空间智能也是作为一种能力的混合物存在的……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实践,又会刺激相邻领域技能的发展。”美术和舞蹈课程与空间智能的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应在这些课程教学中强调空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

3.促進学生身体的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仅应当健康,还应当美;这种美跟健康、跟身体的和谐发育是不可分开的。”因此,教师在美育课程教学中,应将美育与体育结合,把审美的知识融入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中,从美育的角度去关注、塑造和提升学生身体的健康美。此外,教师还应在舞蹈、声乐等美育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美学观,使他们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肥胖、减肥过度、用眼过度等健康问题。总结而言,美育情感性、愉悦性的特点能改变体育锻炼的单调性和枯燥性,彰显体育活动的魅力,由此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塑造健美身材、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

4.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该文件强调了劳动教育与美育等相融合的重要性,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加强以美育促劳动教育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多开展实践操作的活动,如歌唱比赛、舞蹈创编、美术创作、美食造型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身体劳作的乐趣,提高劳动的兴趣。我校为了破解学生在家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难题,每学期都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美食节,把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美食节中,班主任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分工合作,最关键的是要求学生所制作的美食需要融入美学元素,如优美的造型、亮眼的色彩等,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这样的实践活动,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劳动的兴趣,促进了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开足上好美育课程

1.按要求开足美育课程

《意见》指出:“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载体,离开课程的美育就会失去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是实施美育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学校要开设美育课程,除了按要求开好国家课程,还要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意见》还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各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传统和实际,研究开发本地本校的特色课程,如戏曲、武术、国画、书法、篆刻、剪纸等,以推动美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提高学校美育的质量。例如,我校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还开发了书法和太极拳校本课程,在全校普及书法及太极拳教育。以太极拳教学为例,我校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出十二式太极拳,要求学生在大课间集体练习。这种集武术、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太极拳,成了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

2.认真上好美育课程

单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还不够,还要认真上好美育课程,才能真正让全体学生获得美育的熏陶、打好美育基础,提高美育课堂的质量,乃至实现学校美育目标。要上好美育课程,首先要因材施教,遵循美育规律,尊重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美育教学方法。例如,为了提高美育教学质量,我校构建了“慧美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学法—迁移应用)。在教学中充分借助美育寓教于乐的特点,让学生在愉悦的、具体的情境中习得知识,提升智慧、能力和兴趣。其次加大美育与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力度。正如蔡元培所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只有将美育的内容渗透至各个学科,才能使学生的美学素养普遍提升。最后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美育的实施,而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正好给美育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因缺乏专业的美育师资,更要利用好信息技术,重视美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完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安装,使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美育资源,提升美育课程学习质量。

(三)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美育师资的短缺是制约当今中小学校美育发展的瓶颈,不解决师资问题,学校美育就会寸步难行,学校美育的目标就会落空。《意见》指出:“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因此,当前中小学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途径配齐美育教师:一是整合校外资源,一方面通过招聘途径把校外有艺术特长的人员充实到学校美育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吸纳专业的美育人才,具体的措施如《意见》所提,“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这是破解目前中小学美育师资不足难题的重要措施。二是整合校内教师资源,从非美育教师当中培养美育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在专业美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从别的科任教师中调剂一些担任美育教师,前提是学校要对教师先进行美育课程教学培训,或者多让教师接受专业培训,这是当前解决中小学美育教师不足问题最为简便和快捷的办法。

(四)建设充满美感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处于充满艺术美的校园环境中,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自然会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素养。因此,中小学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重点围绕“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要求,将自然景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打造格调高雅、体现美感和朝气的具有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中时刻享受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例如,我校的校园环境,是围绕体现自然美、艺术美等要求进行顶层设计。在校园中随处见到充满生机和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梅、兰、竹、菊等植物,这些植物高低错落、形态多姿;校园到处张贴着书法老师书写的木刻楹联、师生书画作品,以及历代名家的书画复制品等。整个校园翰墨飘香,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充满美感且立体形象的育人教材。

综上所述,要发挥美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美育课程的育人目标,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一代新人,需要教师着重破解当前中小学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丰子恺,金雅.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丰子恺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加德纳.智能的结构(经典版)[M].沈致隆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金雅,郑玉明.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聂振斌.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美与德智体劳融合促进‘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A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阮庆贺(1966— ),男,汉族,高级教师,首届自治区义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对象,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现任钦州市灵山县第四小学校长,研究方向为美育、艺术、学校管理等。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育问题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美育教师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