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训练策略探究

2021-01-11罗夏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训练模式初中体育合作学习

罗夏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合作训练策略:人员分组要合理、教师引导要有效、激励评价要多样化,目的是有效提高体育训练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 合作学习 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136-02

合作训练是初中体育课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运动意识。但目前所采用的合作训练模式呈现出一些弊端,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小组内无法找到努力方向;组员没有明确分工,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应有作用;教师指导不足,过于强调小组自行交流,导致学生无法深刻领会动作要领等。对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合作训练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一、人员分组要合理

分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可分为异质分组、同质分组、自由分组和自然分组等。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自由分组和自然分组两种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均衡各组力量。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训练,首先要合理分组,更多地采取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把体能、运动水平、性别、成绩,甚至性格等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合作小组内,其好处是形成组内优势互补,促进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时增强组间竞争意识,使学生通过共同的努力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进行足球“脚内侧传、停球”这一基础技术动作的教学时,笔者根据学生现有的技能水平,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者技能熟练、身体素质较好,B层次者技能掌握良好、身体素质一般或不够全面,C层次者技能掌握较差,无法很好完成技术动作。笔者要求学生分为5人小组进行合作练习,其中每组要有A层次者1名,B层次者3名,C层次者1名。由于小组成员技能水平不同,A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成为主导,积极向组员提供帮助和指导,而B、C层次的学生为提高传、停球质量,积极练习并向A层次学生虚心求教。在这个合作训练的过程中,A层次学生收获了其他同学的尊重,也提升了自信心和自豪感,B、C层次的学生得到A层次学生的助力,提升了练习的效果,小组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实现了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训练目的。

(二)同质分组

异质分组固然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容易出现“好者更好,差者更差”的不利局面,因此教师应灵活辅以同质分组方式,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体育教学中的“同质分组”,指将体能、运动水平、性别、成绩等相似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学习小组内。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以身体素质、身高、爆发力为特点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同质小组,分别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能力较强的A组训练目标设为2.4 m以上,能力次之的B组训练目标设为2.2~2.4 m,能力相对较弱的C组训练目标则定位在2~2.2 m。这样分组可以确保同一小组的成员水平相当,学生能够有效讨论、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而对教师而言,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尽量使每一名学生能够获得发展。如指导A组学生时,可以鼓励他们超越自我,挑战跳得更远,也可以帮助他们制订更细致的训练计划,如动作细节练习、发力技巧训练等。此外笔者还鼓励A组学生积极指导其他两组学生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指导B组学生则鼓励他们通过同组比赛和向A组看齐等方式,不断提高跳远能力。C组学生处于同等水平的群体中,有利于他们消除畏惧心理,提升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教师指导时也能更好地针对共性问题,帮助C组整体提升。

二、教师引导要有效

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初期,成员之间往往无法立刻形成默契,在这期间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意见不统一、需求不同、成员性格不合、技能水平相差较大等。因此,实施合作训练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效引导、积极干预,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指导和情感支持。如在分组之初,教师可以先给每个小组3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或做一个运动才艺展示,促进小组成员彼此熟悉,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合作训练培养默契;可以建议每个小组在开始训练前选举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主导整个小组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合作训练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还要认识到分组合作模式并非完全交由学生自行练习,自己要随时巡视、及时指导,根据训练进度灵活调整训练方式,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足球“脚内侧传”的内容时,笔者在完成讲解示范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并在课堂结束前举行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传接球比赛。开始比赛之后,笔者发现部分技能层次较低的学生为了不失球,逐渐出现动作变形或忽略要领等情况。笔者马上叫停了比赛,再次强调动作要領,并鼓励技能层次较高的队员担负起示范和监督职责,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支撑脚的脚尖正对来球,接球腿的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与地面平行,以脚内侧接球,并注意伸脚的提前量和后撤时机。合作训练过程中,队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不仅形成了初步的默契,也萌发了一定程度的团队意识,比赛渐入佳境,各组队员配合越来越默契,最后完满完成了比赛。

在体育的合作训练中,通常学生完成分组后,教师就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组内自由发挥,这样做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也容易导致组内出现分工不明、相互推诿、指责争吵等问题。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及时发挥调控作用,协助、指导学生做好组内分工。例如,在进行仰卧起坐的合作练习时,传统训练模式是一人做练习一人负责压腿并计数,这样安排有时学生容易因为谁先练习、谁负责压腿等问题争论,以及出现负责压腿的学生忙着纠正练习者动作而忘了计数等现象。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笔者以1,2,3作为编号将学生分为3人小组,指定1号做仰卧起坐时,2号负责压腿,3号负责在旁监督1号的动作并计数,依次轮换。明确分工后,学生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练习态度也更为认真,练习质量有所提升。

可见,在合作训练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合作训练始终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纠正,切实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意识。

三、激励评价要多样化

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渴望被认可的年龄特点,开展体育合作训练时,如果教师能积极地实施激励性评价,那么学生的心理需求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并且能激励学生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在教学中不吝于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其受到鼓舞,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日常的合作训练中,笔者尤为重视激励性评价的落实,主要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及学生自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

(一)学生自评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让学生评价自己、审视自己,是促进他们自我激励和自我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思维活跃、独立意识逐渐成型,但也存在叛逆心理,往往不愿接受批评,所以进行合作训练后,教师应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在体育课堂及合作小组中的体会及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使其对自己的表现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如进行立定跳远小组合作训练后,笔者让成绩差异比较大的一个小组成员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说自己跳得怎样、跳得好或者跳得不好的理由是什么、哪一个技术要领没掌握等。一名只跳了1.3 m的女生点评自己:“我可能是摆臂不够充分就跳了,小腿力量也不够,所以跳得不理想。”当学生找到跳得不好的原因,再以此为基础实施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相对更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也更容易找到改进的方向。

(二)组内互评

同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同组成员关系密切、相互了解,因此组内互评的结果往往更直接、深入,更容易切中要害;同时组员之间也更容易接受和听取同伴提出的改进意见,有助于实现评价相互激励和提高的根本目的。在实施合作训练之后的组内互评环节,笔者通常采取表格形式,让学生填写组员合作态度、合作积极性、个人能力及小组合作质量等多个方面的情况。经历这样的评价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内的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促进他们在此后的合作训练中更加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合作共赢。

(三)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应当侧重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评定学生或小组的综合表现,而非简单直接评判为“好”“不够好”或“差”,这样能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评价中更易发现自己做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进而扬长补短,不断提升学习质量;二是注重评价合作训练状况及效果,要对小组合作程度、学生参与态度以及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予以评价,以此评估合作训练是否适合体育学习、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小组成员是否做到互帮互助等。教师在这些方面获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在教学中改进策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三种评价方式应当结合使用,若仅进行教师评价,那么容易导致“一言堂”,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导致评价过于主观和片面;若仅进行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则容易出现意见的偏颇和盲目,学习方向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唯有將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教学需求配合其他更多评价方式,如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才能既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凸显教师、家长甚至社会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准进步方向。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组、正确及时地引导以及积极地评价,能够利用合作训练模式集中团队力量,在体育训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达到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实现的学习目标,提高运动技能和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罗 夏(1976— ),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第二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为初中体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训练模式初中体育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模式分析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高校篮球队短期训练方法探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