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度量本质理解分数的意义

2021-01-11陈瑛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分数的意义度量

陈瑛

【摘要】本文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论述把握度量的本质以理解分数意义的策略,通过不同教材的对比分析,理解教材之“意”;通过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多个物体的整体概念薄弱;通过凸显单位、单位累加、砌“墙”延伸等方式,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 度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086-03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认知的阶段性及对分数度量的经验存在局限,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分”与“数”,对分数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入。而巧用度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实际是一个“数”,可以通过数分数单位的数量得出这个“数”,它是分数单位的累加。为此,笔者尝试利用“单位”降低学生对分数的认知难度,帮助学生完整地构建分数意义的概念体系。

一、理解教材之“意”

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指出,分数一般有四种定义:份数定义、商定义、比定义、公理化定义。笔者查阅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和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得出四个版本教材均有“份数定义”;各版本教材中度量的角度含量各不相同,北师大版度量的角度呈现更丰富;浙教版从“商定义”入手;人教版研究分数的产生是从度量开始;北师大版的“剩下的不足一段绳子怎么记?”同样是测量,要解决的是“不够测量怎么办”的问题,同时给出了方法:先用纸条的一半去测量,发现不行的时候用纸条的[14]去测量。各版本教材的立足点虽不一样,但都紧扣分数的本质。因此,从“份数定义”到“商定义”,是数系的一次扩充,更是一次跨越与升华。

由此,“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材对“认识分数”的第三次呈现,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仅是内涵的深入及外延的扩展,而且是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渐系统化认识分数的进程。

二、深挖学生之“困”

五年级的分数教学要深入知识本质,了解知识的脉络及前后联系、厘清难点。为此,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

1.出示问题1:用至少两种方法表示[14],并说明理由。

班级里有93.5%的学生用2种或3种方法表示[14],但并未出现3种以上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是以画图为主要方式,并且集中在把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圆平均分成4份,涂色表示其中的一份;仅有4.3%的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如图1~图5)

由此可见,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停留在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的平均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仅有13%的学生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表征出[14],集中表现在下面三种情况。(如图6~图8)

由上述案例可知,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从平均分一个具象整体(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计量单位等)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逐步过渡到认识一个抽象整体(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但到了五年级再学分数时,由于时隔一年半,学生遗忘率高,不难看出,他们对“将一个具象整体平均分”的印象深刻,这也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关。

2.出示问题2: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14],请你在方框里用三角形表示出“1”,并阐述理由。(如图9)

这道题中学生的答案相似,几乎都将图9右边的方框理解为一个图形,其中[14]就是左邊的三角形,于是通过画图补齐这个图形,主要画法如图10~图12(见下页)。

此外,全班还有13%的学生不会做题,8.7%的学生并未按原来的大小来画,而是将整个长方形框平均分成了4份;但几乎没有人想到可以在图框中画4个独立的三角形。

由此可知,学生对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概念很淡薄,这是因为题目存在难度,还是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为此,笔者不由得思考: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再认识和三年级的两次分数学习区别在哪里,联结点又在哪里,在后续的学习中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数学若是从分数意义的字面定义来突破,过于表层化,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表面习得,还应突破知识的本质去获取。由此,学生对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的概念是明确的,对一个整体是模糊的,也就是对“1”的理解是薄弱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转换“1”的视角开始。

三、探寻教学之“策”

针对以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出现的困惑,笔者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努力改变教学着力点,通过转换视角、聚焦单位,从度量的角度将分数理解为“分数是单位的累加”,得出新的思维路径,将为后续的分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凸显单位,深入理解“1”的内涵

课前和学生玩用“1”说一句话的游戏,如8条鱼可以表达为1缸鱼、10根香蕉可以说成1把香蕉等。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了很多物体的数量都可以用“1”来表示,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对“1个”的固有认知。

师:3个苹果能看作“1”吗?怎么看?

生1:把3个苹果圈起来。

师:3个苹果可以看作“1”,6个苹果用多少表示?为什么?

生2:可以用“2”表示,因为有2个“1”。

师:9个苹果呢?

生3:用“3”表示。

上述教学引导学生把3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并用“1”表示,就是1个单位;6个苹果有2个“1”;9个苹果有3个“1”等。通过转换视角,学生逐渐理解“1”这个单位的内涵。随即可以利用“1个月饼”这一单位,延伸认识几个物体就是几个“1”,再把“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用[14]表示。

这一视角转换有效打破了学生对“1”的思维定式,充分唤醒了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已有认知,对“1”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一个物体和一个图形上,而是从多个角度丰富了“1”的内容。

(二)多元表征,深度挖掘分数的意义

在理解分数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自主借助形象、直观的图形或语言来表示分数的概念,并能灵活处理分数概念,巧用对比、精准提炼,促进深度理解。

在分月饼的案例中,[14]表示把1个月饼平均分,每份是[14],学生还用画图或语言描述等方式多元表征,建构[14]这一分数模型。部分学生作品如图13。

从学生的作品及前测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转换“1”的视角是有效的,通过不同表征系统的自由切换,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对[14]的理解逐步加强,此时再来提炼单位“1”,进一步丰富了对[14]意义的建构。从[14]延伸到四分之几,再到几分之几,分数的内涵不断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单位“1”的内涵非常丰富,即一个(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等)、多个(许多物体)、多组(渗透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的关系),都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此外,也要适当扩展它的外延,有不满单位“1”的量,也有几个单位“1”的量,都需要进行区分。

(三)单位累加,深层运用度量去释义

学生常常误解分数总是小于1(比一个蛋糕小、比一个长方形小……),对分蛋糕、分大饼等直观方式,学生容易出现思维僵化。而从字面上看,分数单位是表示其中一份的数。给出一个分数,学生也能说出分数单位是多少,但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其内涵了呢?

笔者从单位角度出发,借助数轴以[14]为一个度量单位,用[14]依次数出[24],[34],[44],此时的[14]就是一个用来数分数的单位,2个[14]是[24],3个[14]是[34],以此类推,不仅数出了真分数,还数出了假分数。[44]是1,再加一个[14],有5个[14],就是[54],这是教学难点,突破了“1”的局限。学生只有跨过了这道“鸿沟”,对分数的理解才更加深入。在数的过程中体会到四分之幾,就是将这样的几个[14]累加而成,有几个[14]就是四分之几。

要度量就要确定度量单位,其核心要素是单位及单位个数。通过数轴对分数作几何解释,这是一个半抽象的模型,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数轴,学生找到[14]这个分数单位,还能依次数出相对应的分数。分数就是通过这样的几个分数单位累加而成,分数的度量意义进一步得到深化,分数的化聚也充分得到了内化,学生从数轴上还能感受真正的分数是密密麻麻地分布在[0,1]区间上,从1开始就是假分数的呈现等。

(四)砌“墙”延伸,深化提升数学素养

特级教师许卫兵说:“思维是数学能力之‘核’,思维也是数学素养之‘魂’。”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通常一句话就把分数单位概括出来了,但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更多地浮于表面。为了让学生对分数单位、分数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借助分数墙去突破。分数墙就是用长短不一的积木搭成的一堵墙。假设其中最长的积木长度为1,那么其他较短的积木的长度都表示分数单位。用来数分数的单位不是只有[14],此时把单位“1”依次平均分成2份、3份等,分别找到了[12],[13],[14]等单位,分数墙自然而然“砌”成了。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这些用来数分数的单位,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取其一表示某一份。

利用分数墙,学生体会到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就(即几分之一)越少。同时理解了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几份,1份就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分数单位),如平均分成6份,1份就是这张纸条的[16],这张纸条共有6个[16]。在分数墙上能找到一些大小相等的分数,还能发现[22]=[33]=[44]=…=1,等等。这样教学,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再次回顾分数单位的产生、感悟单位累加的过程,从中感受到了度量的价值,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在思维延伸中深化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转换视角、聚焦单位,巧用度量释义,理解了分数是单位的累加。笔者对分数意义教学的尝试,紧扣内涵本质,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提升,实现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深化数学素养中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孔凡哲,黄建弘,等.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许卫兵.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素养导向[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1).

【作者简介】陈 瑛(1985— ),女,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分数的意义度量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拟度量空间中弱拟对称映射的一些特征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从“施教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地质异常的奇异性度量与隐伏源致矿异常识别
一类特殊的拟几乎Einstein度量直径的下界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