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空间教学策略研究
2021-01-11李金花
李金花
【摘要】数学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人们需要把握数学的思想,感知数学的魅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创造想象空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關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减负高效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教师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空间与图形贯穿小学数学学习整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开启空间认知和推理的重要一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融入减负高效的教学理念,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一、提升老师自身的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教学指南,应了解其职业素质如何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在实施减轻负担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更加致力于工作,充分热情地进行课堂教学,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提高教学意识。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开发每个学生的能力,并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提高教师的素养并不容易。教师应意识到终身学习和包容性学习的必要性,并将其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除了定期参加学校教育外,还有必要在课后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以确保成为适应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简而言之,要发挥减负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务实的精神,才能建立一个出色的数学课堂。
二、借助表象认识空间概念
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就是说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更多的关注地关注“看得见”的东西,而对“看不见”的东西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因此,在空间概念启蒙时,可以先用直观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再将小学生的视角从客观事物里升华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避免学生出现一时之间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在教《长方体》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堆立体图形,可以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等,让学生观察并分类,之后问学生:“为什么要将这几个立体图形分为一类?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这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十二条棱,且相对面完全一致,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图形,还逐渐建立其表象的概念,这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大有益处。
三、借助图形经验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是考验学生的主要内容,只有学习者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实践技能后,才能形成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也要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学习中,为了加深小学生对多边形的空间感知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观摩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比如,利用课件出示多边形的图形,让学生想象下列平面图形旋转一周之后会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为了深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片面图形,所以能够迅速展开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将先前学习的知识与现在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空间感知能力,接着展开小组讨论,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四、优选课堂教学素材
纵观小学空间与图形相关知识,发现此类知识具备显著的空间性、抽象性与理论性特点,对于更倾向形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而言,要对这一知识点深刻理解且熟练运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降低该知识点的学习难度。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能够增强学生感性认知的方式非常多,教师可结合所授知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优选各类素材、实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感性认知后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课堂中的感性素材,虽然空间与图形知识点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课堂教学中都能找出不少辅助教学素材,此类素材的运用能够明显提升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需要善于发现且利用好这类素材,其中包含出现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此加深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感性认知。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讲台上的水杯、黑板擦等各种实物加深学生的认知,其中黑板擦为长方体、粉笔盒是正方体、教师水杯是圆柱体等。在这类素材的引导下,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知有所增强,借助形象思维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总之,空间与图形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提高重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并且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尝试更多有效性教学策略,推动数学教育朝着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前进,深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巩子坤,杨婷,张都,周心怡.三~六年级学生分数概念的错误理解及其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5):14-20.
[2]罗育华.巧妙追问 “追”出课堂精彩[J].试题与研究,2021(2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