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学科组建设的实施方案
2021-01-11韦慕蓉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优秀学科组建的实施方案,认为教师可以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建设、文化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帮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落实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学科组建设 组织建设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144-02
高中学科教研组是做好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开展优质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目的是发挥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从而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真正地提高高中课程的教育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建设高中优秀学科组时,教师应主动地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并以校本教研为主要途径,以学科教师的教学问题为探究内容,以便在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中,逐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中,逐步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帮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组建队伍,做好组织建设
搭建高中优秀学科组的第一步是组建团队,让教师拥有特定的教研小组。然而,人员的组成并非随意的,而应当是遵循一定原则的。一般来说,学校可以按照年级和学科对教师进行分组,使得教授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一同开展教研和备课工作。而对跨学科的教师,则需要同时加入多个教研组。在组建了教研团队后,学校也应当根据教学的需求,设定科学的研究方向,并从学科教研组中选出“带头人”(也就是“组长”),方便整个学科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更有针对性地探究教育问题,加快学科教研团队开展教学研究。
例如,在高中政治学科教研组的组建中学校可以将同一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师组成教研组,使教师可以针对政治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探讨和交流。在组建了教研队伍后,由组员共同选择出思想品德较好、政治学科教育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以及统筹规划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成为整个政治学科教研组的“第一负责人”。随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教研组可以对政治学科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如針对某教师提出的“如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教研组进行集中讨论,并规划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以便教师在采用规划好的教学活动进行授课中,逐步实现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显而易见,教研组先根据年级和学科确定教研组的人员,再选出第一负责人,共同针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能够提高教研组整体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团队。
二、健全制度,促进正常运行
制度建设是维持教研组正常运行的保障。试想,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撑,那么教研活动就会经常呈现出无序的状态,教师也很难从教研活动中获得养分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创建高中优秀学科组时,教研组应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主动根据活动要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教师的课程建设、常规活动、教育反馈、教育质量分析等教研活动都得以有效落实,以便整个教研组的学术讨论和教研活动可以在制度的保障下有序实施,推动教研活动的正常运行。
例如,为了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真正地践行“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学科教育的品质,学科组可以制订“教研组常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教研组常规管理制度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学科组长的工作职责,包含结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教研工作等,基于学科特点制订和落实工作技巧;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确定活动的主题等。第二,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常规包含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落实学校布置的教研工作任务;青年教师每个学期最少应听课15节;每周最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等。第三,学科组工作考核评定先进和奖励。
学科教研组进行制度建设,能够为优秀学科组的形成提供刚性保障,使整个学科组的工作更有秩序地实施,进一步提升相应学科的教育品质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体现特色,强化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价值是拉动学校与学科的发展,凸显学校的教育特色,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一般来说,在高中阶段进行课程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这类课程主要是指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当地的教育特色进行课程的改革创新,建设出更加契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二是拓展性课程,即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创建的代表学校特色的综合性拓展课程,这类课程的存在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拓展性课程”为例,学科组可以为学生设定多样化、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自主选学中发展自身的个性。以语文学科为例,学科教研组可以设计“诗词”“小说”“散文”“现代诗歌”等多门课程,并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特定的教研活动,设计差异性的学习活动。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如喜欢古诗词的学生,可以选择“诗词”的课程;喜欢“散文”的学生,可以选择“散文”的课程,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在独具特色的拓展性课程中学习,满足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发展。
学科组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等,为学生设计特色化的拓展性课程,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能够切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科研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科研建设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抓手。长久以来,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学科组存在的价值仅仅是为了“上好课”,让学生掌握知识。其实学科组也担负着推动学科发展的重任。与纯粹做理论研究的专家不同,教师是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着最真实的教育感受,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学科组应当主动地做好科研建设,基于自身的经验出发,稳步推进高质量课程的生成。
例如,教师可以聚焦“以生为本”的课改内容,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出落实方案,推动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首先,学科组教师可以对“以生为本”的思想进行深度学习,深刻认识以生为本的具体内涵。其次,学科组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探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的方向,以便在丰富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紧接着,学科组开展实践教学,将新研究得出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以便从实际的课程反馈情况出发,再次进行课例分析,做好教育反思和教学总结工作,并撰写相关的论文,从而基于实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真正地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科组承担学校的科研任务,主动地通过讨论和实践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能够鼓励教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融入其中,从而推动学科研究的快速发展。
五、文化建设,形成良好学风
学科组文化是指学科组教师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也是学科组教师的工作精神和价值观念等,是构成学校教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塑造良好的教育风尚、打造优质的团结精神和学术研讨氛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的优秀学科组建设中,教师应意识到教研文化的支撑性作用,积极地创建教研组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以便学科组成员可以在良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高雅的学术道德规范,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探讨和备课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学科组的价值。
例如,在搭建了学科组后,组内教师能够发现,不同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不同,教育的能力也不同,而差异化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为了塑造良好的学科组氛围,同时提升整体学科组的教育水准,学科组可以为教师搭建合作型的学习小组,即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与经验匮乏的新教师组成一个小组,让教育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教育水平有待提高的教师组成一个新的小组等。这样,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向新教师传授自身的经验,教育能力较强的教师也可以指导其他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在良好的互助氛围中使学科组形成合作精神,帮助学科组的文化建设。
学科组重视文化建设,主动地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在学科组内为教师创建学习小组,能够让学科组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以便教师在相互辅助中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六、资源优化,实现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按照地点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是指学科专用教室、创客教室和未来教室等硬件资源,也包含优秀的教育科研论文、优质课等内容资源;校外资源则包含“云平台”等。随着近些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项资源也开始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现阶段进行资源建设时,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入现代化资源,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中的丰富资源,并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建立互动和交流渠道,以便建设校本化的学科资源。
例如,学科组可以基于校内网创建教研平台,积极地将学科组的科研方向、科研动态等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同时,学科组也可以鼓励教师进行录课,并将录好的课上传到网页中,以便其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观看这些课程视频,并在视频下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此外,对自己外出学习后获得的经验,学科组的教师也可以在网站中第一时间进行分享,促使其他学科组的成员开展学习和讨论,促進优质课的形成。
显然,现代教育资源的引入,为教师开展学科组的教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学科组的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延时开展学术交流工作,促进教研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总而言之,做好学科组的建设和管理,能够为优质课程的形成铺垫基础,也能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科组的建设,在打造专业化的教育团队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陆福根.略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5).
[2]陈彩霞.积极开展校本研修 切实推进学科组建设[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3).
[3]周百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普通高中学科建设[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12).
[4]赵宪宇.核心素养下学科组建设的内涵、路径与价值[J].教育视界,2016(17).
【作者简介】韦慕蓉(1972— ),女,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主要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卓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