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校本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整合实践

2021-01-11田海龙杜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田海龙 杜军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中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教师可以整合各项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国学经典课程,从而改善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从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高中信息技术整合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实践三大方面进行探究,其中具体的实践包括深入开发国学经典内容、创设生动校本课程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开展国学主题教育活动、布置国学主题实践任务等,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资源与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校本课程;高中信息技术;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3-0064-02

国学经典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道德思想,蕴含为人处世之道,是经过历史选择与洗礼的经典书籍,高中阶段开发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教育教学中,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改变了教学的方式,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开发与应用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教师可以整合信息技术进行实践,通过运用互联网资源、网络学习平台、新媒体资源,更好地改善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效果。

一、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

高中阶段开发国学经典校本课程,首先需要明确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这样才能更加具体地、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应用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为更好地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国学指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主要是以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及其经典著作为基础,包含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等内容,同时又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诸多内容,形成的一整套系统的文化与学术体系。国学中蕴含了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对于当代社会和高中师生也具有深厚的影响。而国学经典是一个系统的文集,包括“经、史、子、集”:经部有《易经》《诗经》等;史部有《史记》《汉书》等;子部有《老子》《庄子》《孟子》等;集部有《全唐诗》《全宋词》等。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主要是在学校的支持下,由教师自主研究与探索,根据相关教育教学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与本校教学现状进行开发的相关育人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补充教学课程的空缺、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发展教师相关的能力等。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多样的教学方式、布置不同的实践任务,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效果,更好地进行应用实践。

三、高中信息技术整合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实践

1.深入开发国学经典内容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国学经典校本课程,首先应该深入开发国学经典内容,这需要教师结合国学经典中的“经、史、子、集”内容,借助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搜集和整理国学经典,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同时将它们制作成多媒体电子课件、微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展示在计算机与多媒体大屏幕上,推送到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软件、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中,或者编制成校本课程的读本分发给学生,以此为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材,按照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国学经典。经部可以选择《诗经》、史部可以选择《史记》、子部可以选择《老子》《庄子》《孟子》《墨子》《论语》等、集部可以选择《全唐诗》。以这些国学经典的文本为基础,教师可以去互联网或图书馆搜集和整理各类图片与视频资料,可以将图书馆中的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的图文信息拍下来,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百家讲坛”的节目视频,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搜索相关文章等。教师将这些内容进行融合与整理,制作成校本课程资料、电子课件、微视频,发放给学生或推送到各大平台上。

2.创设生动校本课程情境

国学经典内容经过以上步骤的开发,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教学基础,进行校本课程的相关实践,可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灵活多样地运用相关资料,创设生动的校本课程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思考与探究的兴趣,推动校本课程的初步开展,为开发更为多样的课程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发放国学经典课程的普及读本,推送与之相关的PPT课件,让学生通过阅读读本与观看课件,了解有关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为上课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内,先用计算机将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电子课件与微视频推送到大屏幕上,比如先秦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简介、主要代表作简介,以及《诗经》《史记》《全唐诗》的介绍,并融入与之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内容,如“易中天讲儒家思想”“曾仕强讲《道德经》”“百家讲坛”的视频片段等,以此创设生动的课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从而更好地导入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教学。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更好地提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继续结合其具体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通过提出各类探究性的问题和创设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结合国学经典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然后根据这些情境提出问题,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究问题,并将探究的结果存入Word文档,以及制作成PPT文件、Excel统计表格、简单的Flash动画等,结合这些内容选派小组代表展现本组的探究结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研究国学经典,而且还能够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成效。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先秦诸子百家的国学经典文本,引入以下动画微视频:孔子“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老子“驾牛西去”的故事、《庄子》中“大鹏展翅”的故事,通过展示这些生动的小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结合这些内容提出问题:动画微视频讲述了什么内容?分别与什么人物或者著作有关?主要思想是什么?先秦诸子還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与代表思想?请根据以上内容,用Word编写演说稿,用PPT制作演说课件,用Excel制作统计表格。之后,便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和任务进行实践。

4.开展国学主题教育活动

除了以上国学经典中的相关内容、主题思想,教师还可以开展国学主题教育活动,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其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开发的先秦诸子百家代表作、《史记》、《诗经》、《全唐诗》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比如结合《老子》《庄子》《论语》等先秦诸子的代表作,开展“阅读经典,感悟哲理”的阅读交流活动;结合《史记》等历史学著作,开展“品读历史,体会人文精神”的经典诵读活动;结合《诗经》《全唐诗》等诗歌著作,开展“以诗为友”的诗歌知识竞答和校园诗词大会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主题活动,更好地提升校本课程实践效果。

5.布置国学主题实践任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发与应用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目标在于育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行德育,更好地立德树人。因此,教师可以依托一些国学经典文本及其主要思想,布置国学主题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先用Word软件等进行主题实践规划,之后依托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多人合作,参与实践活动,最后将实践活动的过程、得到的结果和心得感悟等内容制作成实践报告,以电子文档、微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例如,以《论语》和儒家思想的“仁者爱人”等为基础,教师可以布置“以己之力,奉献爱心”的主题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向敬老院献爱心、向环卫工人递早餐、向孤儿院送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

总之,对于国学经典校本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教师应该认识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国学经典校本课程,通过深入开发国学经典内容、创设生动校本课程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开展国学主题教育活动、布置国学主题实践任务,更好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在其中,提高高中阶段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廖学文.美在涌读中绽放:信息技术下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8):50-51.

[2]  张晓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147.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