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2021-01-10王妹敏
王妹敏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对于降低患者疼痛感及改善心理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治疗方案一致,根据临床护理方案将对象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发生、疼痛持续时间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得到改善,组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调查显示: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及负面心理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整体护理;疼痛;心理状况;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74-02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或慢性肺病者,疾病会带来强烈的疼痛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发展为开放性气胸和血气胸等肺部集中的风险性[1];当前医疗体系下,外科手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常用及有效方式,积极治疗普遍能够得到满意的预后。从临床来看,自发性气胸由于疼痛感较强烈,患者出现各种负性情绪的可能性较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干预,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康复进程及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将从护理的角度进行剖析,通过病例对照的形式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n=38)男性29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6.2±7.0)岁;对照组(n=35)男性27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 27-50岁,平均年龄(35.8±7.5)岁。两组手术方案及个人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1)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自发性气胸;②患者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②合并乙肝等传染性疾病或循环系统疾病者;②藥物过敏史患者;③精神疾病或思维、沟通、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实施胸膜腔穿刺或闭式胸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外科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方法:(1)成立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为核心,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能力和过往工作表现等划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基础护士不同级别,护士长分配调节工作,将各个岗位的职责落实到人头,并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合理调整部署;(2)强化基础护理,根据过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及内部会议等形式,明确不同情况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恢复阶段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各个岗位的护理人员通过培训及考核后进入病房工作;(3)重视心理护理,自发性气胸持续存在的疼痛普遍会引发患者的不良情绪,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疼痛;首先,护理人员须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自发性气胸的病理知识以及疼痛发生的原因,并告知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症状及自觉疼痛感会解除,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疼痛耐受性,对于心理状态较差或理解能力有限的患者,可配合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进行,避免过多专业术语的使用以免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3)体位调整,指导并协助患者将其体位调整至半卧位或卧位,并在颈部和腰背部放置软针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提升胸腔容量进而缓解其自觉疼痛感,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指导其进行翻身、伸腿等程度较轻的被动训练,并按压患者的下肢和腰背部,以缓解体位首先而引起的疲劳和疼痛;(4)疼痛干预,当患者进行咳嗽和排痰时,护理人员可使用双手或抱枕对切口周围进行轻度按压,以降低咳嗽形成的张力,从而降低局部疼痛;同时,在不影响患者休息和医护操作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听轻音乐、看书或呼吸调整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升其疼痛耐受性。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发生率,以WHO制订的疼痛评定标准为基础,分为0-Ⅲ级,级别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Ⅱ、Ⅲ级认定为疼痛;②借助SAS(自评焦虑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状况:分界值为50分,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评分60~60分为中度焦虑,评分>69分为重度焦虑;借助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状况:分界值为53分,评分53~62为轻度抑郁,评分63~72分为中度抑郁,评分>72分为重度抑郁;③采用科室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对象的护理满意率,分为完全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 选取SPSS19.0软件对比相关数据。(x±s)表计量资料;检验采用t检验;%表计数资料,检验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疼痛持续时间(2.41±0.58)d,低于对照组的(3.26±0.69)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t=5.7130,P=0.0000)。研究组疼痛0级13例、Ⅰ级16例、Ⅱ级7例、Ⅲ级2例,疼痛率23.68%;对照组疼痛0级10例、Ⅰ级12例、Ⅱ级8例、Ⅲ级5例,疼痛率37.14%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805,P=0.03855)。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均得到改善,组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调查显示,研究组对护理服务完全满意28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37%,对照组完全满意18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4例,满意率88.57%,组间有统计学意义(x2=5.9243,P=0.0149)。
3 讨论
在外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自发性气胸患者普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手术及疾病本身所带来的剧烈疼痛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增加各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延长患者的康复周期[2-3],而患者不理想的心理状态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整体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护理手段,涵盖了护理管理和具体实施两个方面;首先,在管理环节要求根据科室收治的患者情况及人员配置情况,合理配置工作岗位,结合过往工作经验对不同情况患者在治疗和康复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加强培训和考核,以提升护理质量,并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收集患者或家属的反馈意见,对护理方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应用价值。
针对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的护理开展来看,患者的疼痛和负面心理虽属两个不同的护理目标,但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4];在解决患者的疼痛方面,首先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不仅能够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同时也有助于保证后续各项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5];其次,通过转移注意力和肢体按摩等形式,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疼痛耐受性,也能够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和剧烈程度。心理护理则是兼具两个护理目标的核心方针,通过积极有效的情绪引导或成功案例讲解等形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正确的形式参与到病情管理中来,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由此引起的加重疼痛的問题[6]。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经过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再者,患者的自觉服务满意水平也是评估一项护理方针的主要标准,患者的满意度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1)治疗效果或康复进程是否符合自我预期[7];(2)主观感受是否被照顾;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缩短了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并降低了剧烈程度,极大的提升了患者康复阶段的体验感;其次,心理护理等具体护理方针的实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创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让患者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良苦用心。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改善其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单操作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治疗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675-1676.
[2]张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25(3):229,233.
[3]马晓媛.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18):2865-2867.
[4]傅玲莉.优化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8):2439-2442.
[5]吕娜,李颖颖,庞艳杰,等.全程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2):2281-2282.
[6]葛海红,戴丽华.自发性气胸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17(23):58-59,60.
[7]李中蕊.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z1):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