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入碘伏治疗难治性气胸与护理
2016-12-12李星鑫周国旗李朝英刘振峰
李星鑫 周国旗 李朝英 刘振峰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引流术;碘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45—02
自发性气胸是指无外伤或人为因素情况下,脏层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而引起。该病多发生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基础疾病患者。在上述基础疾病晚期,即使少量气胸,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另外,自发性气胸反复发作对患者造成身体及心理伤害。因此,寻找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治疗方法尤为重要。笔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碘伏治疗难治性气胸,能缓解患者痛苦,减少复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56~85岁,平均68岁。全部患者均采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后,胸腔内注入稀释碘伏。适应证:基础疾病得到控制,胸腔闭式术后5~7 d仍有漏气,引流管通畅,胸片提示肺已基本复张者。
1.2治疗与护理
1.2.1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 根据胸片或者CT片找到气体最多的部位作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打开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12 G中心静脉穿刺包,沿穿刺部位的下一肋骨上缘注射器带负压进针,当有气体抽出时停止进针并用左手固定,右手送人导丝进胸腔约30 cm,左手缓慢退出穿刺针和注射器。然后,左手固定导丝,右手持中心静脉导管顺导丝插入胸腔内约10 cm,拔除导丝,将穿刺管连接到胸腔闭式引流瓶中,固定导管及延长管防止脱落。
1.2.2术前护理 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讲述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方法及目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焦虑,从而获得安全感,树立手术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同时,护士需介绍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器械和具体操作步骤,使患者了解,以便积极治疗。对于极度紧张患者,可肌肉注射12.5 mg氯丙嗪。
1.2.3注射治疗 患者取舒适体位,严格消毒引流管接口,10%碘伏20 ml加入生理盐水80ml中缓慢注入胸腔。注药期间引导患者心情放松,呼吸均匀,避免剧烈咳嗽,并观察患者神态圾有无不适。注射完毕后夹闭引流管至少4h。
1.2.4药物注射后护理 注药后,责任护士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间隔10min变换1次,使注入药物在胸膜腔内均匀分布,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变换体位过程中严格防止坠床事件发生。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包括胸痛,呼吸困难,过敏反应,低血压等。患者采用的引流管较软,易弯曲,护理过程中不定时检查水封瓶中放置的玻璃管水柱,观察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未见波动,则嘱患者咳嗽,观察水柱有无波动。如发现水柱波动不正常或不波动,有可能是引流管发生堵塞,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结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3例治愈出院(86.7%),1例术后出现复发,经治疗后好转。1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死亡。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气胸是健康人无肺部基础疾病因肺泡破裂发展而来,继发性气胸是由于肺组织损害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合理诊治及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氧疗、医学观察、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管理、判断持续性漏气、有创性操作防止复发和漏气等,因此,自发性气胸治疗过程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不仅是选择最佳治疗手段的前提,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腔内注射药物引起化学性炎症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有高渗糖闭、红霉素等,常见的治疗不良反应有胸痛、呼吸困难发生或加重、过敏反应、低血压等。
本研究显示,碘伏胸腔内注射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疗效显著,治愈率达到86.7%,该结果与近来1项meta分析结果相近。本技术所采用主要药物碘伏为临床常用消毒药品,其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不良反应较轻,目前临床报道尚无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死亡病例,但既往的临床研究显示胸痛的发生为主要的不良反应,同时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反应,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胸痛情况,将其作为护理重点。另外,需了解患者是否对碘伏过敏,若平常对碘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则不能使用该方法治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护理仔细,让患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加强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