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2021-01-10柳运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摘要】目的:分析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本院接收的42例新生儿黄疸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做分组后,其中甲组患儿实施蓝光照射干预,乙组21例甲组的基础上实施的是白蛋白静脉滴注方式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总结效果。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黄疸消失时间和治疗时间,乙组的各项时间少于甲组,数据资料分析可知差异明显。乙组的TBIL、DBIL、IBIL等治疗低于甲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情况,乙组的不良反应2例,甲组的不良反应例数是4例,换言之,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针对黄疸新生儿实施白蛋白滴注+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单一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更满意的效果,能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可行性比较高,值得借鉴和实施。

【关键词】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79-02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几率比较高,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代谢异常,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完全,再加之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因此肝脏无法快速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进而出现黄疸症状。黄疸可自行缓解,但是临床上依然有无法自行缓解而加重病情的案例,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所以为了能够避免恶化等情况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方案,降低恶化风险,保障安全。当前随着临床方式的不断增加,蓝光照射方式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方式可行性高,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少,为了分析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选择42例新生儿黄疸案例为对象,详细讨论了不同疗法的差异性,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3月间接收的42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做平均分组后,其中甲组新生儿为21例,男女分别是11例和10例,年龄在3~26d,平均年龄(12.36±0.28)d。乙组的男女分别是10例和11例,年龄在4~25d,平均年龄(13.26±0.29)d。资料分析可知差异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方法 两组案例实施常规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甲组患儿接受蓝光治疗,使用蓝光双面疗箱,治疗期间设置波长425-475mm,照射灯管长度20-25cm,灯管与创面之间的距离为30-40cm,连续照射时间为5h左右;根据新生儿的耐受性间歇4-7h后,再试试连续的蓝光照射[1]。乙组的案例实施的是联合治疗干预,其中蓝光照射与甲组相同,同时实施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将白蛋白的用药剂量为1.0g/kg,与10%葡萄糖溶液(20ml)混合后做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患儿均接受三天的治疗,三天后评估临床疗效[2]。

1.3 观察指标 (1)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评价;(2)记录新生儿黄疸消失时间和治疗时间;(3)对临床治疗指标进行统计,并总结不同疗法的安全性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用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从临床疗效来看,乙组新生儿在联合治疗干预下,其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数据分析见表1。

2.2 两组案例的黄疸消失时间和治疗时间乙组新生儿的黄疸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细见表2。

2.3 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 乙组的TBIL、DBIL、IBIL等治疗低于甲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3。

2.4 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情况 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P<0.05),数据分析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臨床上发病率较高,会直接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为了能够切实保障新生儿安全,在临床上应采取科学的治疗与干预手段。本病症是指新生儿出生28天内出现的血清胆红素升高,再加之新生儿的肝肾功能不成熟,因此无法将血清胆红素排到体外,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造成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最终发展为黄疸[3]。医学界将黄疸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生理性黄疸,另外一种是病理性黄疸,针对具体情况,注意的是及时干预治疗。生理性黄疸情况比较常见,部分患者是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将会逐渐小消失,不需要过多的治疗。而相比之下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影响较为明显,会造成新生儿的四肢与躯干位置出现黄染等现象,危及身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治疗。当前临床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没蓝光照射治疗的阶段需要将新生儿放在光疗箱内,多是通过连续的蓝光照射,而胆红素会吸收蓝光,在425-475mm的蓝光内可以有效改善改善胆红素的构造,并且可以避免胆红素和葡萄酸的结合,在临床干预治疗中,单一的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出现腹泻和发热等现象,因此在当前临床研究中需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损伤。间隔治疗方式有一定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几率。如果肝功能损害,不能采用蓝光方式治疗。因此在临床的干预和治疗前,必须注意的是检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能根据新生儿的肝功能变化以及体重等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

但是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单纯的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可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在对治疗方案进行改进后,发现实施白蛋白静脉滴注的方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白蛋白与胆红素之间存在相关性,该物质在与胆红素结合之后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物质,此时如果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比较高,百蛋白和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下降,因此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上静脉滴注白蛋白之后,可以提升体内的白蛋白水平。依据临床的治疗现状得知,在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浪光照射治疗后,在光线作用下可以使胆红素转化为E型胆红素,该物质的性质不稳定且可能转换为Z型胆红素;而Z型胆红素以为具有脂溶性的特征,也可能降低蓝光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静脉滴注白蛋白具有稳定的效果,可以改善E型胆红素的性质,减少Z型胆红素的行程,并且两种物质在结合之后也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注意事项,合理的干预和治疗之后,促进了恢复。在整个治疗阶段,必须避免同时治疗,避免导致白蛋白变性,失去治疗效果。在整个治疗中对家属进行指导和教育,合理的控制滴注的速度,并且要注意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解决各种问题,避免了很多不良因素,可确保患者短期接受治疗,减少不良影响[4]。

分析和对比具体的治疗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黄疸消失时间和治疗时间,乙组的各项时间少于甲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情况,乙组的TBIL、DBIL、IBIL等治疗低于甲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情况,乙组的不良反应2例,甲组的不良反应例数是4例,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说明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联合治疗方法具有先进性,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5]。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静脉滴注的效果明显,合理干预治疗之后,能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借鉴实施。

参考文献

[1]李蓉.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配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226-227.

[2]后启燕.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8(08):76-77.

[3]宋贵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对其TBIL,DBIL、IBIL水平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2):55-56.

[4]孙晓琳.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9):139-140.

[5]伊明江·达吾提.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09):55-56.

作者简介:柳运盛(1979.08-),男,贵州印江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科临床。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观察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