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营养干预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2021-01-10赵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围术期

赵丰

摘要:目的: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分析实施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病例选取2019-2020年我院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关手术治疗,针对其围术期的护理,均分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指标: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生化指标、体格指数、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指标有: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生化指标,体格指数以及营养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数之P小于0.05。结论: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首先评估其营养风险,然后针对患者的营养不良现象,予以个体化的营养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控制并发症,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围术期护理方式。

关键词:个体化营养干预;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2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受疾病本身的干扰以及自身食欲问题,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概率[1]。大多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通常都会深入恶化,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营养不良,会降低患者的生理功能。同时,手术创伤以及治疗操作会加重减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升高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死的发生风险[2]。所以,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必须落实相应的营养评估、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干预措施。基于此,文章选取6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积极采用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护理措施,分析该种护理模式对患者各个方面的有利影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19-2020年我院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均值(70.12±1.63)岁,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关手术治疗,针对其围术期的护理,均分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可比(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入院之前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入院后积极接受相应手术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且无代谢性疾病患者;对于该项研究知情且同意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质性严重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患者;不予以配合该项研究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观察组予以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

(1)针对性培训研究人员。针对相应科室的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个性化营养干预具体的实施流程以及操作方法;营养评估方法,具体包括: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体格测量方法,并要求使用型号统一、精度符合标准的测量工具;营养士软件的应用。

(2)具体的干预方法。患者入院起三天之内,通过SGA体格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由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在营养师的帮助下,使用营养健康管理软件——营养士来搭建患者个人的营养档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综合且详细的评定。并且,结合围术期的不同时段,确保实施有效、合理的营养干预,具体包括:术前个体化的营养饮食,依照患者的具体营养需求,借助营养士软件的智能营养运算功能,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配置方案,具体内容包括:膳食品种、营養素比例以及总热量。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确保餐次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全面保障患者均衡的营养。术后禁食期患者需要遵照医嘱予以相应的序贯营养支持。康复阶段营养支持结合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以及具体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积极使用营养士软件,实现动态化的指导,保证患者逐渐恢复有效的个体化营养干预。

1.3评价标准

对比指标: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生化指标、体格指数、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概率。

研究工具:(1)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使用的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工具(SGA),评价指标:病史、饮食状况、消化道病症、活动能力需求、疾病营养、临床体检结果。营养正常:SGA-A、轻-中度营养不良:SGA-B、重度营养不良:SGA-C。

(2)体格检查: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上臂围(MUA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重、身高。

(3)实验室检查:检测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浆总蛋白(TP)、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红血蛋白(Hb),血样采集在患者空腹状态下进行,仪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4)生活质量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QOL)草案、慢性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表,具体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工具性活动能力(ADL)、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状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营养指标,组间无差异(P>0.05),干预28天后,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P<0.05),详见表1。

2.2实验室指标比较

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TLC、TP、ALB、Hb,组间无差异(P>0.05),干预28天后,上述各项实验室指标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围术期并发症比较

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18%)显著低于对照组(43.14%),统计学数值P小于0.05,详见表3。

2.4 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对照组比较,QOL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ADL、BADL、I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讨论

结合相关统计学研究可知,40%-80%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占比最高[3]。现阶段,肿瘤相关医疗工作人员不够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对于营养支持方案没有明确的规定,患者在饥饿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接受相关的治疗,导致患者对治疗的耐受程度不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风险大,患者生活质量差,且治疗后寿命时间短[4]。文章研究中通过营养调查评估-建立档案-个性化营养护理-再评估的干预模式,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予以了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干预,以此积极探索出一套可行、有效且经济实用的营养干预护理方案提供给肿瘤疾病临床护理。

接受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创伤以及手术侵入性治疗,会紊乱其代谢,损害其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患者继发性感染的危险[5]。结合相关研究可知,想要积极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控制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需要予以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6]。

文章选取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手术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生化指标、体格指数、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显示,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生化指标,体格指数以及营养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P<0.05)。文章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直观的证实了该项护理干预措施的可行性。

临床上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的重要评价指标是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患者体内铁代谢水平以及蛋白质状况的反应指标为血红蛋白,细胞免疫功能的评定使用总淋巴细胞计数,上述各项指标在人体抗感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7]。文章研究中将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总蛋白作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证实,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统计学差异明显。从而直接说明了,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非常积极的改善作用[8]。

机体营养储备的质量直接影响肿瘤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恢复的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9]。文章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个性化的口服营养饮食干预方案,实现了对患者营养状况的积极改善,让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更高,控制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学者针对术前个体化营养支持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这一理论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与文章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相一致[10]。由此可知,针对营养不良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在落实营养干预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与交流会有效加强,从而积极缓解患者内心的负面因素,树立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帮助患者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11]。同时,疾病类型、疾病轻重、术后营养情况、是否存在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住院费用[12]。文章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住院耗时比较无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患者更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更加良好,并发症控制情况理想,从而帮助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13]。所以,个体化营养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为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减轻经济负担[14]。

总结全文,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首先评估其营养风险,然后针对患者的营养不良现象,予以个体化的营养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控制并发症,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围术期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蔣春霞,曹晓东,顾虹,陆燕,肖淼丹,丁一冲.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1,7(11):1490-1495.

[2]刘舒.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D].湖州师范学院,2021.

[3]杨欢,王晓坤,张锦雨,范金虎,乔友林.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对上消化道肿瘤死亡风险的影响:林县食管鳞状上皮重度增生人群营养干预试验35年随访结果[J].中国肿瘤,2021,30(03):192-198.

[4]程丽娟.儿童消化道肿瘤的营养干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8):973.

[5]刘苏瑶,王琳,许菊青,杨舒,王峻,樊卫飞.老年消化道肿瘤的营养评估与干预[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08):767-770.

[6]张琦,虞正红,倪小红,齐碧蓉,Sandeep Moola.营养筛查与营养干预在消化道手术患者中的最佳证据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09):799-802.

[7]田宝文,张佳田,张国艳,张强华,刘雪竹,苏亚楠,钟敏,刘国辉,周钢.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干预分级建档延续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9,26(20):55-58.

[8]田宝文,张佳田,张国艳,张强华,刘雪竹,苏亚楠,钟敏,刘国辉.基于人体成分分析营养干预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5):25-27.

[9]尹腾飞.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与焦虑抑郁现况及相关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9.

[10]杨丽. MDT营养支持模式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长江大学,2019.

[11]张海燕,徐芸,张帆,王芳,王天霞,张伟.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在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07):92-94.

[12]白建红.不同时机营养干预对Ⅳ度骨髓抑制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04):19-20.

[13]李群.早期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3):416-418.

[14]韩姗姗.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4):65.

猜你喜欢

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术期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认知行为干预在口腔拔牙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舒适护理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