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独立的阅读者

2021-01-10王艳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王艳霞

摘  要:对于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在当他们还没进入校园的时候,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对于文字、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接触。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进入了小学的学习阶段,开始接触了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更深层次层次地接触了阅读。因为认识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在孩子们的小学阶段,培养一个独立的阅读者呢?下文,仅以个人观点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拥有一个独立的阅读精神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总的教学目标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独立的阅读能力,能够感受文字中的情感,对于这些通过文字传递出来的情感或者是知识能够有一定的自己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进一步地拥有高情操,多趣味,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的环境和基础。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体会到阅读的兴趣

大多数的小学生,在他们进行阅读时,刚拿起书看到书中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会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调整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令学生感觉乏味的阅读课,转换成让学生自己能够去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要知道阅读是一种很好习惯,当学生还没有步入小学阶段时,学生们就已经或多或少地进行过阅读了。学生们的阅读方式,大都相同。当他们的妈妈在孕育他们的过程中,就开始进行胎教,读一些书。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会给孩子们买一些绘本,让他们指着绘本上的图画进行“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这时家长就会在睡前给孩子读一些童话故事。那么,所谈到的这几种阅读模式,可以称为“间接阅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通过一些图画,或者是家长的讲授进行的阅读。

那如果教师在阅读课上,先通过“间接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学生想去读这个文章渴望,先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去进行阅读,慢慢地再形成学生自己的一个独立阅读的模式。比如教师在上阅读课上,给学生讲授统编版教材中《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时,第一段描写的是作者的发出的疑问,通过举了好多例子以后。所以当教师,给学生读完这个第一段以后,然后就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蝴蝶在下雨天究竟是怎样躲雨的呢。让学生们带着这个疑问,和好奇心去独立地阅读《蝴蝶的家》这篇课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教学目标要集中

要想培养学生拥有一个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先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想培养学生拥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应该让孩子的阅读就仅在阅读课上,还要让学生,把这种阅读习惯带到课下,带到生活中。

首先,要让他们对看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难题。当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大都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学生手里拿着书,嘴里也在出声读着,但是他们的心并没有被书中的内容给吸引到,我们所常说的那种“没读进去”。另一种就是,看得很认真,即使没有出声音朗读。

那么,当我们面对第一种学生时,要想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阅读者,就要多多地培养他们的专注能力,在上课之前就要,把他们的注意力给收回来。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课上的专注力,这就要让学生发现阅读课上,语文课文的“美”。

例如统编版教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是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教师讲到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老师可以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豆荚里面的豆粒。因为肯定有同学见过,紧接着老师就要继续提问,那你们看一下你们见到过的豆粒和作家笔下的豆粒有什么不一样。下面大家就去认认真真的去阅读这篇课文,然后看看下文中的豆粒,和你见到的、想到的是否一样。读完之后,留几分钟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和同桌或者小组讨论交流。这种童话故事本身,就让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很喜欢,教师子又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学生们肯定会“读进去”还会和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有效的链接。这就减少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发生。

三、培养独立的阅读者,教学方式要创新

所谓的独立阅读,他讲的“独立”是指哪种意义上的独立?是完完全全让学生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地坐在没有人的空间里面的独立吗?不只是空间意义上的独立。我所理解的独立就是,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且这个阅读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发起的,而不是教师留下的某种强制性性的作业。还有就是,当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是中,在学生的脑子里有一个文字在加工的过程,也就是指学生对看他所看的书籍有他自己的领悟和见解,既丰富了他们的文字知识,又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自己,对语言、对文字有自己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在上阅读课时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他对这篇课文的见解,还用《一个豆荚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来举例,教师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把一些基本的字词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问题标注出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围绕着本篇课文进行问题探讨,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学生自己刚才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位学生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在给予适时的评价。这样一来,独立的阅读之后可以跟同学之间有一个有效的分享。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书和故事是一样的,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对于同课文的理解也会不太一样。

要想培养学生拥有一个独立的阅读能力,说白了就是需要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完成的任务,这需要渗透到學生的生活中,且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步新. 培养独立的阅读者——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策略教学研究[J]. 广西教育,2020(28).

[2]邓秋蕊.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提问策略教学的调查研究[D]. 淮北师范大学,2020.

★ 文峰区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研究》编号:(wfjky20037)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