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1-01-10曹友桂吴爱菊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基本原则

曹友桂 吴爱菊

摘要“红色故事”传递着优秀的革命传统,蕴含着不屈的革命精神,凝聚着深厚的革命文化,寄托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素材。运用好这一重要素材对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升华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史实为出发点,将“红色故事”讲“真”;二是以情感为切入点,将“红色故事”讲“活”;三是以教育为落脚点,将“红色故事”讲“深”。只有将“红色故事”讲“真”、讲“活”、讲“深”,大学生才会将“红色故事”蕴含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入脑入心并深入践行。

关键词 “红色故事” 高校思政课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23

The Basic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Stor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O Yougui, WU Aiju

(College of Marxism,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Red Story", which conveys excellent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contains unyielding revolutionary spirit, condenses profound revolutionary culture, repose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mission of the party, and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enri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important material to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ublimate their patriotic feelings, and to become a new person of the times who takes on the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refor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must be adhered to: First, taking historical fa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elling the "red story" as " true"; second, taking emotion as the connecting point, telling the "red story" as "living" ; and third, taking education as the foothold, the "red story" will be told "deep". Only when the "red story" is told "true", "live" and "deep" can the college students put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to their minds and practice deeply.

Keywords"Red St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Basic Principles

習近平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1]“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用史实将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改革创新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有精神、有行动的新时代青年。因此,“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也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遵循讲故事的基本原则,将“红色故事”的事实、情感、道理讲清楚,发挥“红色故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1以史实为出发点,将“红色故事”讲“真”

讲“红色故事”一定要讲真人真事。立德树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而真善美是良好品德的理想状态,求真既是立德树人的目标,也是讲“红色故事”的前提条件。讲好“红色故事”的大前提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用真人真事教育引导学生,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红色故事”因为生动感人、引人入胜的内容而吸引人,具有宣扬正确政治立场、达成特定价值目标的效果而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青眜。因此故事的真实性就成为发挥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为了达到目标故意捏造、篡改故事情节的话就会适得其反,尤其是没有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就容易让大学生辨不清是非,越讲越糊涂。讲好“红色故事”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忠于史实,不知道不清楚不确定的不讲,要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选择与课程目标和内容相符的故事去讲,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叙述方式,还原“红色故事”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历史的逻辑为根本遵循,陈述史实、讲清事实,并通过展示真实生动的遗址遗迹、遗留物品等的图片画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反应当时历史的歌曲、音乐、舞蹈、话剧、电影、动漫等,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还原“红色故事”的真实背景和历史原貌,以提高课程的关注度和有效性。以甘肃高校为例,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挖掘甘肃“红色故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红军长征故事、革命根据地故事、西路军故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莫高故事、防沙治沙故事等,把发生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的真人真事讲给同学们听,一起回忆聆听历史的声音,体会故事里的价值指引、感悟其中蕴含的道德文化、追随主人公的理想信念,用真实的历史事实、坚定的理论自信武装头脑,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改革创新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有精神、有行动的新时代青年。

讲“红色故事”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重史实和事实考察,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是讲好“红色故事”的另一个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深入社会实践掌握一手资料。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理论修养,将“红色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将“红色故事”融入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宏大历史叙事中,从宏观上把握和反应事实的全貌。在故事中凸显出鲜明的时代印记,透过故事窥见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出中国革命历史蕴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其次要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故事”资源,走访革命故里,实地参观学习,详细调研并收集大量资料,并查阅历史文献,考究经典故事,并对其进行整理汇编和提炼升华,结合高校思政课的不同课程和章节,使其与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全融合,如此才能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言之有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同身受,“红色故事”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在甘肃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甚至是同学们的长辈身上的“红色故事”,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整理这些鲜活的素材,比如2019年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甘肃省陇南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整理汇编了近10万字的《红色故事集》,实践团队的师生们通过走访甘肃陇南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徽县党史办、嘉陵镇稻坪村红色记忆展览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第一街等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详细调研并收集大量资料,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精彩的甘肃“红色故事”,其中包含了哈达铺“红色故事”,徽县“红色故事”,回忆录等篇章,记录了诸如《母亲珍藏的革命文物-红军盆》等经典故事,我们要将这些“红色故事”运用到我们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红色故事”讲得真实感人,把思政课讲得深入人心。

2以情感为切入点,将“红色故事”讲“活”

讲“红色故事”一定要有真情实感。“红色故事”长期以来已经造成的刻板印象容易让人理解为“老生常谈”的英雄事迹或革命故事,很难引人入胜,因此在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打破“红色故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形象,必须选好故事,用好情节,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情感情绪,增强“红色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除此之外还应该深入这一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故事素材,巧妙运用教学设计,尽量将老故事讲出新意,将新故事融于课程目标,从不同角度分析,加强对细节的刻画,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用真情实感直抵人心,让大道理在小故事中不言自明。

讲“红色故事”一定要注重细节。真情最可贵,细节最能打动人心。讲故事不能以教育者的角度自居,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将教育理论生搬硬套,而是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走进故事里,体会故事情节的波澜,细节的动人时刻,在把握“红色故事”大背景的前提下将故事的某一人物、某一环境、某一情节进行深入刻画,以细节展现精神,在平凡中体现力量,于无形中升华教育主题,以故事动人的细节、真实的情感引发共鸣,促使其更好地接受、认同以及践行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我们知道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比如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黄继光堵枪眼的壮举,赵一曼、刘胡兰等的英雄事迹,但是除此之外关于英雄的日常生活和英雄事迹的细节了解的不多,这说明英雄距离我们年代久远,记录下来的东西甚少,而且以往在介绍英雄事迹时,没有把一些细节讲清楚,这正是当前“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的侧面对英雄故事、英雄人物进行描述和表达,呈现的形象将会更加具体、立体和形象,虽然运用的手段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但其表达的感情、承载的使命却寓意深刻、意义重大。这要求我们在资料收集整理上下功夫,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让故事细节更突出,故事情节更感人,故事人物更接地气,将宏大的道理通过微小动人的故事来体现,把枯燥的理论嫁接在生动的故事之树上,这样就能结出理想信念的“鲜花”,摘取立德树人的“果实”。

3以教育为落脚点,将“红色故事”讲“深”

讲“红色故事”一定要坚定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立场是保证“红色故事”正确方向的前提。解读历史故事一定要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保证在各种大是大非的观点面前不犯错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真实的人物事迹、鲜活的人物性格、丰富的故事背景还原历史真实,讲清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割裂历史、不苛责前人,正确分析和把握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要求不仅要会讲故事,还要把握故事的立场和政治原则,不能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下结论,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还原历史真相。其次还要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时代担当和世界视野。“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育者要摆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把个人价值和人生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这样才能讲好“红色故事”中蕴含的革命信念和光荣传统。

讲“红色故事”一定要弘扬中国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当代的中国精神其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怀始终是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是开创新时代业绩,“红色故事”就是要将人民英雄身上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尚爱国的情怀传递给青年学生,培养大学生集体意识、奉献意识,不斷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在新时代成为改革创新的先锋,引领时代的潮流,担当起新时代“红色故事”的主角,在新时代不断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讲“红色故事”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理想像灯塔,指引方向,信念如渡船,决定成败。大学生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像失去灯塔的航船,无法到达胜利彼岸。“红色故事”就是制造灯塔和航船的重要材料,选用这些质量好的材料,经过精心打磨,呈现给大学生的时候就一定能使大学生从中感受到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以及贯穿其中的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统一起来,把个人追求同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个人命运、家庭命运统一起来,转化为学习生活中的强大动力、内化为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讲好“红色故事”必须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将学生带入鲜活生动的“红色故事”中,让大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其中关于理想、人生、使命的宏大主题,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7-48.

[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基本原则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探究以现代法治精神推动行政诉讼法修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