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1-01-10沈绮云欧阳河欧阳育良

高教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德尔菲法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沈绮云 欧阳河 欧阳育良

摘要:为构建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开展相关研究,进行了三轮专家咨询,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885。经过专家咨询后,构建了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组织保障”“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多元化办学体制”“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教育效果”和“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权重分别为0.25、0.22、0.21、0.15、0.10、0.07。二级指标的排序是“治理组织”“办学形式”“校企协同”“财物投入”“人员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质量”,权重分别是0.25、0.21、0.15、0.14、0.08、0.07、0.06和0.04。构建的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适用,可以用于对不同的产教融合形态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关键词: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从宏观层面理解,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或可说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其基本标志是产生新的产教融合体。[1]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性质不同,其价值追求也有所区别。企业和产业追求的是利润,学校和教育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是人才培养。回顾我国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迁,产教融合的发展经历了从“半工半读”“产教结合”到企业与学校“双主体”,再到多元利益主体合作与共赢的“产教融合”新关系。[2]

产教融合在形式上产生了诸多的校企合作模式,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产教融合型组织,这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或融合,主要属于中观层面的产教融合[3];在内容上,主要是将产业生产实践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将企业的生产任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是属于微观层面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要将产业和教育融为一体,那就必然要平衡产业和教育的需求,在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上达到一种平衡或者协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下称《意见》)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当前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面对新形势、新经济、新变局。产教融合的目标在于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健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有效解决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衔接问题;促进产业和经济的创新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

根据以上政策要求和观点,本研究聚焦产教融合的本质,即教育与产业的融合;瞄准《意见》所提出的产教融合主要目标;立足中观和微观层面,编制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三级指标体系,以期建立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论文、著作等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制度创新,产教融合的服务组织、产教融合型组织建设等相关文献,以及产教融合度、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评价研究和质量评价研究等文献。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的“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梳理出5个基本维度,具体包括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多元化办学体制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据此编制咨询问卷,初步确定5个一级指标。

本研究成立了问卷编制小组,共包括7名成员。其中2位是具有30年以上职业教育及研究经验的研究员,另有具有10年以上职业教育经验的4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问卷编制小组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基于科学有效性、客观性和可比性原则,以及社会服务、经济贡献、学生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侧重于对产教融合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目标达成度,编制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咨询问卷。经过多次研讨,确定第一轮咨询问卷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

(二)方法

1.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1)专家遴选。本研究邀请了18位专家参与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的遴选包括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主持产教融合课题研究经验的学者;二是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过产教融合主题论文至少一篇以上的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三是曾经从事过校企合作或产教融合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所有专家需要自愿参与研究并能保证完成至少两轮的咨询。

(2)专家咨詢的过程。第一步,进行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必要性的专家咨询。本研究通过邮件或微信发放咨询问卷,请专家对所有指标的必要性进行5级评分,并对二级指标设置了“新增”项,便于专家对不合适的指标进行修改或者替换。回收有效问卷之后,对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必要性进行均值分析,保留了均值大于3的指标;吸纳了专家对指标的修改意见,对个别指标的描述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专家建议新增的指标。同时,要求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进行5级评分,对指标评价的依据进行3级评分(3表示影响大,2表示影响一般,1表示影响小),评价的维度包括实践经验、逻辑推理、对国内外了解和直觉四个方面。

第二步,进行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吸纳第一轮专家的修改意见,形成新的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体系。请专家对问卷新的指标体系进行重要性评价,采用5级评分。

第三步,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咨询。采用两两比较评价的打分方式,请专家对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重要性的9级评分。

(3)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有效回收率代表。回收率大于70%,则表明专家积极性高。[4]

(4)专家可靠性用专家权威系数(Cr)代表。Cr的范围介于0~1之间。一般情况下,Cr≧0.70视为可接受程度[5],Cr=(Ca+Cs)/2,即Cr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判断的依据Ca,即判断依据系数;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即熟悉程度系数。Cr越靠近1,则表示参加调查的专家权威程度越高,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越高。[6]Ca和Cs的赋值分别按照表1和表2进行。

(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即专家对指标的判断是否一致,用变异系数(CV,各指标的标准差/平均值)和肯德尔(Kindle)协调系数(W)表示。变异系数CV越小,说明专家对某一项的意见越趋于一致,CV<0.25为可接受范围。[7]W值范围为0~1,当W波动于0.4~0.5时,协调性较好,即可停止咨询。[8]肯德尔协调系数W值越接近于1,表示专家的协调程度越好。[9]

(6)指标筛选标准,以重要性赋值均数大于3.5、CV<0.25为条目筛选标准。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按照总目标、准则、候选者构成一个可分析的层次模型,各层之间互不影响,最终可根据不同因素对所有候选者进行单独评价,求解出所有候选者相对于总目标的权值大小。[10]层次分析法采用9级评分,评分原则是请专家对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列出两两比较矩阵;计算两两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R,如果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的层次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11]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笔者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通过迈实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建立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的三层结构模型,再设计出层次分析法的咨询问卷,进行指标权重的专家咨询。专家评分之后,将专家评分结果导入AHP软件,从而计算出权重结果。

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 19.0和Excel 2019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结果计算。通过迈实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体系的层次建模,以及指标权重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专家一般情况

本研究对参与专家的个人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专家的性别、职称和从事职业教育的年限,结果见表3所示。

(二)专家积极程度

专家积极性系数按照问卷回收率来表示。第一轮发放18份问卷,回收15份有效问卷;第二轮发放18份问卷,回收16份有效问卷;第三轮发放12份有效问卷,回收11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3%、88.9%和91.7%。

(三)专家权威系数

因第二轮参与咨询的专家最多,所以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分析,笔者计算出专家权威系数Cr值的分布介于0.7~1.0之间,均值为0.885。各专家权威系数见表4所示。

(四)专家协调系数

第一轮专家咨询共15人参与,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271,χ2值为93.468,P值为0.000。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423,介于0.4~0.5,结果可用;χ2值为155.616,P值为0.000。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

(五)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通过文献研究,第一轮咨询问卷针对“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进行咨询。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多元化办学体制”“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教育效果”“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等5个指标,以及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并对每一个指标内涵进行具体诠释。要求专家对各个指标进行5级评价,并对认为需要调整修改或增加(删除)的指标进行说明。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肯德尔系数W为0.271,W值偏低;且有3个指标的变异系数CV(标准差/平均值)大于0.25,不符合变异系数必须小于0.1的要求。因此,根据本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和专家的反馈意见,课题组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删除这3个CV(标准差/平均值)大于0.25的指标;吸纳专家意见,增加了9个新指标,并对个别指标的描述进行了修改,随后形成了包含24个指标的新问卷,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

(六)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二轮专家咨询(N=16)是对24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5级评分。专家咨询分析结果显示,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423,介于0.4~0.5,可接受。[19]判断依据系数Ca为0.925,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44,因此,第二轮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85,大于0.7,可接受。24个指标的变异系数CV(标准差/平均值)值全部介于0.084~0.177,全部小于0.25,表明專家对各指标的评分一致性较高。24个指标按照均值从大到小排列及对应的CV值见表5所示,该24个指标均可保留。

在本轮专家咨询中,有专家认为,产与教、校与企的性质不同,他们合作或融合,需要建立相关的组织来搭建合作平台,所以建议在一级指标中增加“组织保障”这个维度,设置“治理组织”二级指标,增加3个三级指标,包括“成立理事会或董事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行业联盟”。由此形成一个具有6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评价体系。

(七)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研究以“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为决策目标,以“组织保障”“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多元化办学体制”“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教育效果”“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等6个一级指标和“治理组织”“财物投入”“人员投入”“办学形式”“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人才质量”“技术创新”等8个二级指标为中间层要素,以27个三级指标为底层要素,用迈实AHP层次分析软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所示。

(八)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将第三轮11位专家的咨询结果输入迈实AHP层次分析软件,计算原始权重矩阵,结果显示矩阵有残缺。经AHP软件自动修正后,计算采用权重矩阵,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技术创新,λmax=4.0001;CR=0;CI=0。CR<0.001,显示专家评价一致性较好,导出权重值(见表6)。至此,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完成了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体指标见表6所示。

三、讨论

参与本研究问卷咨询的专家均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研究经验,半数以上的专家在职业教育领域躬耕数十年,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比较熟悉,专家的专业水平和权威程度较高。三轮咨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高于80%,表明专家的積极程度较高;权威系数Cr≧0.70,表明专家咨询的结果可靠;协调系数逐渐提高,大于0.4,表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咨询结果可用。

本研究编制的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在6个一级指标中,“组织保障”所占权重最高,为0.25;其次是“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权重为0.22;“多元化办学体制”的权重为0.21;“校企协同育人”的权重为0.15;“产教融合教育效果”的权重为0.10;“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的权重为0.07。此结果表明,专家一致认为“组织保障”在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指标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最大。

在8个二级指标中,从全局权重来看,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治理组织”“办学形式”“校企协同”和“财物投入”。其中“治理组织”所占权重最大,为0.25,说明无论是哪种产教融合形态,其治理组织的建立非常必要,这是促进产教融合良性运行的基本组织保障和前提。其次是“办学形式”,其权重为0.21,这个权重也充分体现了《意见》提出的“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的要求。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校企协同”和“财物投入”两个指标,其权重均分别为0.15、0.14。“校企协同”是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产业链和人才链矛盾的一个重要途经,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的必由之路,更是产教融合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的体现。“财物投入”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教融合组织双方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财物投入达不到办学基本标准,那也很难达到产教融合的目标。

在27个三级指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2.1.1投入到职业教育的货币资产总值(万元/年)”,全局权重是0.14;排在第二位的是“1.1.1成立理事会或董事会”,权重是0.12;并列排在第三位的是“1.1.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2.2.1行业企业投入到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与行业企业总人数的占比情况”,权重均为0.08;排在第五位的是“3.1.1混合所有制”,权重为0.06。这5个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是“财物投入”“治理组织”“人员投入”和“办学形式”,与二级指标的排序基本吻合。

纵观学界对产教融合评价的研究,目前较多的研究聚焦于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及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本研究聚焦于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的评价,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三级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7):51-56.

[2]任聪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演进:形成原因与未来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1(4):25-31.

[3]高慧,赵蒙成.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中“人”的维度[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3-20.

[4]杨玲玲,赵振娟,林平,等.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护士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9):997-1000.

[5]龚雪.糖尿病专科护士首次认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广州:暨南大学,2014.

[6]吴建新,欧阳河,黄韬,等.专家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的调查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5):74-84.

[7]张菊.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D].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3.

[8]王青,朱晓丹,常茹,等.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方案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14):2357-2361.

[9]张震,马丽,刘桂平,等.应用Delphi法构建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J].职业与健康,2019(21):2956-2960.

[10]周文康.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推理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5.

[11]叶腾飞,张兵.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新时代幸福医院内涵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1(4):398-401.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德尔菲法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沈阳市农业补贴改革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