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究

2021-01-10卢泽维

当代体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跆拳道三全育人体育教师

卢泽维

大学体育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其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形成坚持奋斗以及顽强向上的精神品质。“三全育人”意味着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投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过程中,期间体育教师需要从运动项目出发,积极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逐渐引导大学生在强化自身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为后续的就业创业提供人格健全的人才。本文将从“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课程思政教育特点、实践方式、基本条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建设路径。

“三全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其具体含义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也是新时代高校需要秉承的教育方向。高校体育作为优化青少年群体身体素质能力的重要科目,其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以及顽强拼搏精神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体育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体育教师更加需要充分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到“三全育人”工作中,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德育的魅力,逐渐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青年群体,进而为后续的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养储备。以下将基于“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对其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分析:

1 “三全育人”的内涵解读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中的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可以充当“全员育人”的主体,而“全程育人”则是注重将不同的育人理念以及方法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中,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全方位育人”是指从不同的方式以及层次出发制定育人方案,进而提升育人的全面性。

2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特点

把思想因素纳入大学体育课程中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永不言弃以及团结协作等精神,而体育教师更加需要基于体育项目中的思政元素展开教育。期间在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强化其攻坚克难的精神。高校体育课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其间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品质。使其能够在遇到困难时能勇敢地向前;第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织内容,大学生在高耗能的运动中能够形成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第三,团结协作、合作双赢。在大学生的体育课程中主要以集体项目为主,但由于体育课程的重要成员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在展开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使原本不熟悉的人互相熟悉,互相了解,进而使其能够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第四,努力拼搏、吃苦耐劳。高校体育课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及兴趣的培养,其间使得学生能够以对技术优化的方式强化对运动项目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使其能够在坚持中增强自身的综合耐力。而当大学生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问题时,唯有引导其通过克服困难的方式才能够促使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如跑中极点的出现,只有克服极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锻炼大学生的优秀品质。

3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

由于体育课程思政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因此许多大学体育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存在一定的困惑。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应该是把课程思政的要素切实融入到体育运动中,例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基本义务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等融入到体育课程思政中,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三全育人”视野下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实践方式的融入:一是“融合式”。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等课程思政要素引入大学体育课程,如把中国女排冠军录像带放到排球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从女排坚韧顽强的品质中感知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精神,再通过相应的体育技能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其中排球的配合要领,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排球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共赢的精神品质;挖掘民族优秀文化,在高校体育课上开课,设置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感知不同地域文化的课程,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感知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例如對于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其具有更加明显的民族风情特点,例如在扭杆传统体育项目中,其利用简单的竹竿作为运动器材,其性质是以男性为主的对抗性比赛,以此更加具备民间自然随意的运动风格,并且其目的在于展现自身的强者风范,在高校体育运动开展中借助简单的体育设施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平台,促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更好地把中华民族的礼节文化、吃苦精神等诸多方面展示出来。

4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基本要求

如何优化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将是当前“三全育人”视角下需要展开的基本内容,期间需要切实落实以下要求:第一,形式与内容合一。就内容而言,大学体育课程需要与课程思政要素紧密相关,并且具有高度的协同性。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设计要充分与课程思政内容衔接起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运动项目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如射仪课上对服装的要求,可以直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服装与服饰也能够使得学生们达到修身养性的目标。例如在高校跆拳道教学过程中,由于跆拳道的技术性很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专业技能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多次训练中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跆拳道礼仪精神,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跆拳道运动技能中谦逊、隐忍以及尊重等良好道德品质,这将促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更好地形成处世态度,为构建良好的意识形态提供保障。教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时,需要转变单一教授知识技能的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感知跆拳道的内在精神品质,进而为优化整体的教学效率水平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要建立一种稳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今天的教学内容和哪门课程的思政要素是匹配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随意改变教学内容,也是需要切实将课程内容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5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基本条件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些基本条件作为支撑,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也同样需要一些条件。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体育课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其间还需要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在讲授技能课的同时,时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学生能够从体育运动中形成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要素不仅来源于原有教学基础上的思政要素,同时也来源于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生活内容要求,期间需要从不同的视野发掘身边的思政元素。并且还需要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为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创造良好条件。

6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1 部分体育教师的育人理念较为滞后,缺乏课程育人意识

长久以来,体育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形成了重技能、轻思政的固化教育思想理念。尽管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教师的考核绩效与学生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对运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发掘,进而将使得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难以得到优化发挥。

6.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不深入,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大学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与思政内容融合不深入以及相关性不强等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始终被视为思政课程的任务,专业教学只是教授专业知识,两者间的融合还不够。体育课程思政尽管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由此将导致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优化提升。

6.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效果不佳,“以体育人”落实不到位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从整体上依然处于较低层次阶段,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仍然采取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而使得体育课堂环境失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其次,许多教师忽略了对体育项目文化与精神的培养,存在着“以体育人”原则落实不力的现象。尤其在体育文化项目中,体育精神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大,没有把新时代我国体育的政治功能与“体人化”结合起来,因此,如何把思政与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是一个迫切需要改进的课程。

7 “三全育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7.1 吃透体育课程思政建設内涵,重视榜样力量

体育课思政建设有别于思想政治课,它是一种隐含教育,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切实将榜样影响的原则落实到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团结合作、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等“思政精神”要素。例如在足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使其能够通过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以及道德思想引导,使得学生在模仿和学习过程中强化思想道德意识。体育教师可以将足球运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作为德育的素材,例如在每节课开展时都会使用足球、足球框,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足球以及运动场地的器材进行整理,期间通过号召学生参与到器材整理活动过程的方式,促使其培养爱护场地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需要在炎热的夏天以及寒冷的冬天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以此培养其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再例如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演示功能,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跆拳道的精神要领。其中“快”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一大特征,跆拳道运动中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身体对抗是基础,速度中的力量是保证,投篮中的得分是目的。跆拳道运动不仅仅是单纯地以技术为主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跆拳道体能的核心是速度素质,而速度素质又必须以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为基础。柔韧性、协调性这些品质不可忽视,因为这两种品质是技术训练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基于专业性的锻炼手段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培养,由此更好地提升跆拳道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7.2 明确体育课堂规则,落实社会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自主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在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自主活动允许学生基于自己的意愿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在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课堂规则,当学生的行为举止违反课堂纪律时,将需要对其进行批评和处罚以此更好地发挥课堂规则的约束作用,进而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老师讲话,学生不能随意插话,也不能做小动作。一到上课时,我就把这个学生叫出来,让他做几个俯卧撑,借着这个锻炼身体的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而且,在借助课堂规则约束学生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可以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则需要借助集合指导的方式引导将社会上的规则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能够意识到毕业后面向社会所需要培养的规则意识。同时在日常学生有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时,体育教师也需要引导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切实优化自身行为举止,由此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高校而言,许多高校的专业在学生毕业前,就已经开始与企业合作,向企业输送本校实习生。高校思政教育是“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全”教育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思政教育。

7.3 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辅以德育渗透

“三全育人”的理念,对教师及教学活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建设,就必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多加考虑:一是要尽量使体育教学内容体现出思政的元素,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体现思政元素,如在教学内容上要多加考虑,要尽量使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更好地体现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锻炼自己,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传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应把爱国主义方面的德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德育与体育教学的完美结合。比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引入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突破华人田径成绩的感人事迹,以及在体育领域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体育人物,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当看到中国运动员站到国际体育比赛最高领奖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雄壮有力的国歌,学生们爱国情操会被熏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心也会油然而生。当学生内心比较激动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把与长跑相关的知识、训练方法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奥运健儿精神的影响下懂得,只有经过不懈努力,经过反复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各项运动的技能。

7.4 提升体育课程评价,突出思政育人效果

评价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反映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实践分析中,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需要通过综合和专业的评估来确定。在实施评估的具体过程中,有两点内容需要得到重视:首先,需要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进而构建更加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在反馈以及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制定评价指标;其次,是需要实施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融入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明确,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问题解决探讨相关措施和方法,进而使得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综合成效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8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基础,其间不仅需要强化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优化培养,同时还需要切实强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化。体育教师需要以“体”为手段,“育”为灵魂,引导学生能够从体育项目中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后续的求职就业。本文从“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课程思政教育特点、实践方式、基本条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建设路径,其中包括强化理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重视榜样力量、明确体育课堂规则,落实社会规则意识、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辅以德育渗透以及提升体育课程评价,使得体育课程思政的效果能够得到优化提升。

本文系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三全育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03G53。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跆拳道三全育人体育教师
跆拳道奶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嘻哈跆拳道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