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2021-01-10高璐

南北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大学生

高璐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拓宽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课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57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意义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连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社会信仰、共同理想和大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根基,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准挖掘其丰富内涵,将其和思政课有机融合,能促进思政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好教材”,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大学生将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是文化的传承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想让其真正地入脑入心,内化于每个人的日常,而不是表面形式,就要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追求与思政课立德树人十分契合,应将其融入思政课,深入挖掘其内涵和精髓,弘扬其当代价值,帮助青年大学生从中汲取养分,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成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传承者。

(二)拓展思政课教学方式

在思政课程中充分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不断完善和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把握其与思政课内容的契合之处,切实地应用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从思政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运用好文化的物质载体,教育基地等资源,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特色,创新思政课的传统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三)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繁荣的背后是高度的文化自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的底气是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是在学生心目中扎根,其文化自信的强度就越强烈。思政课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青年人的引领,使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逐渐增强。跳出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从新时代思政课的角度,使用被广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利用好优秀文化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并积极践行,坚定文化自觉自信。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路径

(一)精准挖掘,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奋力前行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璀璨绚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作用。结合思政课每门课程的特点,精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以理服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思政课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根基充分运用好并且展示好。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结合好并运用好这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情有理有力地讲好思政课,以文化人,有效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发挥思政教师积极性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所发挥的积极性、创造性。面对“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教师要不断更新思维,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这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有效保障。思政教师应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耕理论内容,找寻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为教学内容提供有力支撑;应言传身教地展示出思政教师的素养,以深厚的君子文化造就君子品格,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当代大学生并不是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是不喜欢生搬硬套和说教式的灌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以灵活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将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其中,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让文化的生机活力在思政课堂绽放。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青年一代是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他们的文化习惯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数字原住民”,成长于新媒体的包裹之下,他们习惯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当代大学生逐渐喜爱传统文化,对央视推出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十分关注,同时在生活中对国风、国潮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这为思政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当下,需要格外注重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借助优质的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资源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的吸引力。还可借助微博、抖音、微信等平台,利用新媒体优势,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专题内容,以优质的内容和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结束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骄傲,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肩负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我们看到“雄关漫道真如铁”时青年奋起,“人间正道是沧桑”时青年探索。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让学生明确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要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于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理论逻辑[J].求知,2020(9).

[2]艾宏伟.新媒体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融合育人研究[J].记者观察,2020(12).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大学生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初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