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15-07-01韩晓曦
韩晓曦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价值,具备提供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程度等功能。因此,推进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机制,增强大学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8302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1.蕴含着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自中国古代时起,就有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出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并提出独特的教育方法,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渊源,如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提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说明自古以来我国都非常注重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由于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同的想法。此外,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看法也不同。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等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对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中国历来注重对为人之道的教育,体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儒家文化提出:“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旨在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2]。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思想逐渐开放,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随之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致使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比如缺乏集体观念、缺乏拼搏意识等。大学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上拼搏和奋斗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修养则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原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以诚信为根本和他人进行交往。诸如此类对为人之道的阐述,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更好地学会做人、做事,使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1.提供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爱国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最具代表性。儒家思想较为注重爱国主义的培养,强调人们要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放在首位。抗元名将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做亡国奴,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弘扬爱国主义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例子不胜枚举,应将其运用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
2.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教化功能。《易经》强调:“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注重文化教化功能的当代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做人、做事为根本任务,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中,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背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3]。唯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本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提升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程度
当今中国发展之快、变化之大有目共睹,除经济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受外来文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泛滥,缺乏社会责任感[4]。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大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开篇,体现了对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视程度,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言必信,行必果”是五千年来中华儿女遵守的做人准则。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日趋普遍,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度。由此可见,必须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才能提高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认可程度,使其在社会中实现好的发展。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1.推进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加快高校课程设置改革。目前,我国高校鲜有涉及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少。为了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增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其设为必修课,适当增加其课时量,如大学语文、古代文学、国学等,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相关选修课。二是规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不仅要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还应注意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课堂上通过播放音频、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教材相关内容,辅以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课下应采取多种方式向大学生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组织大学生观看相关电影、通过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网站向大学生进行宣传等,可以潜在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2.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机制,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领导和教师必须认识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顶层设计到教学实践,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潜在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文化底蕴深厚、学习氛围较好的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重要作用。高校应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己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命名学校建筑、在班级内挂历史名人像及其事迹介绍、增添名人雕塑等。要经常举办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如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板报、经典诵读、文化讲座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大学的人文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切切实实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增强大学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育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媒介开展教学活动。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判断大学优劣的标准之一,在对大学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5]。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专业基础,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一是引入专门人才。当今社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日趋重视,培养出一批专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将这些专门人才引入大学教师队伍,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性。二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视频讲座等方式对在职教师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人员,应重点对其进行培训,督促其自觉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三是取消道德素质低下教师的教学资格。作为教师,除具备专业水平之外,良好的师德、师风尤为重要,即使专业技术水平再高,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也是无法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无法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取消道德素质低下教师的教学资格,净化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
参考文献:
[1]帖伟芝.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49—51.
[2]陈敏,鲁力.论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理论学刊,2015,(1):118—124.
[3]刘吕高,田崇军.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14,(3):162—165.
[4]饶品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J].教育探索,2014,(6):16—18.
[5]舒维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