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思考

2021-01-10茹世海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4期
关键词:设计方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茹世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获得了全面发展,但在民营企业高速发展背景下,每年仍有部分民营企业出现破产及倒闭等问题,民营企业存活周期短逐渐成为普遍现象。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必然会影响整体经济发展,从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内部控制不完善是主要诱因。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内部控制,不仅能够规范工作流程,加强风险管控,还能够促进民营企业整体发展。当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仍处于不完善状态,在本次研究中,将探究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民营企业长效稳定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

民营企业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经营周期短、经济规模与发展实力弱等问题。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四年,即使是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民营企业,其平均寿命约为七年。造成民营企业破产及寿命短的原因存在多样性,而内部控制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业务类型多样化,获利增加,相应的潜在风险问题也会逐渐增加。若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将会导致风险进一步恶化,从而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民营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性,提供真实且准确的会计信息,强化风险管控,助力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应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设计,发挥内部控制优势,实现战略目标。

一、内部控制概念

1.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保护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及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在企业内部制定的自我调整与约束的方法,从而保证经营活动开展的效率及质量。

2.内部控制主体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将会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指导,董事会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并对内部控制工作负责。董事会主要是由股东授予其一定权利,负责企业运营的主体,直接对股东负责,企业股东则将企业经营权交由董事会。董事会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完成股东所下达的经营目标,还需要实现企业内部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实现企业长效运营。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应结合企业需求及工作内容,加强内控评价,制定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评价结果,分析内控工作开展情况,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3.内控工作的执行

民营企业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确保制度的贯彻与落实,通过内控机制实现稳定运营,加强对内控评价工作的执行,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内控评价工作开展,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不足及潜在风险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方案及措施,规避风险,改善存在问题,为风险防控及管理工作开展夯实基础。

二、民营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环节,通过构建完善内控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保证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发展,还能够优化风险。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包含企业合理组织、风险控制、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评价等内容。民营企业在运营中,强化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现。

1.有利于提升经营效率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营企业在发展中,应始终跟随时代发展要求,构建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能够贯穿于民营企业生产与经营等各个环节中,从客户需求至产品研发,从采购至销售环节中,均能够开展内部控制,打通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将各个部门及业务单位相连接,发挥合力作用,确保民营企业日常运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深度挖掘,不断优化内控流程,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

2.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为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夯实基础。内控管理制度制定后,民营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落实权利及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内容,继而加强监督与考核,风险管控力度有所提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明确不同部门及岗位员工的职责及目标,将责任明确至具体岗位中,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全面落实责任,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以调动,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日常业务相关联,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

3.有利于保证财务信息报告的真实性

民营企业的管理与决策通常需要依托于财务信息报告,科学且真实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重要基础,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若缺乏真实性的财务信息,民营企业管理者则无法掌握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导致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开展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岗位轮换及职务分离等方法,实现财务信息的全面采集与记录,继而实现全过程监督与管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解决问题,使得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生产及经营状况。

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未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质量。首先,大部分民营企业均为家族式企业,企业内部权力高度集中,经营权、管理权通常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对内部治理结构及风险防控等工作认识不到位,因而难以制定出全面且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且民营企业运营中,一旦发生重大事项,并未进行集体决策,而是由管理者决定。民营企业内部,重要岗位通常是由家族成员担任,内部权力之间缺乏制约,监督不到位,易产生舞弊等行为。其次,在民营企业运营中,通常会直接照搬其他企业内控制度,未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导致内控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制度流于形式。内控管理制度难以执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到位,诱发诸多问题及风险。

2.内部控制管理组织架构不规范,岗位职责权限不明

在民营企业中,内部高层管理者之间的责任及权利不够明确。在企业运营初期阶段,高层管理者通常需要担任多个职位,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董事会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当企业逐渐发展,规模进一步拓展,内部管理分工逐渐细致,需要设置的部门逐渐增加,需要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但在这一阶段,企业高层管理者仍旧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并未及时创新,导致岗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定位不准确,出现职能部门缺失及重叠等问题,各部门之间沟通难度较大。其次,民营企业管理者为优化成本支出,并未设置专门监督机构,导致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一人担任多项工作的情况,甚至存在担任不相容职务问题,这一现象导致内部舞弊现象得不到制止,监督失效。最后,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管理模式也由单一公司逐渐发展为集团化经营模式,企业总部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管控定位不明确,现金流与费用限制等内容未纳入至集团内控管理体系中,不仅制约了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同时也导致内部控制不到位。

3.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度低下

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度低下,是制约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首先,由于受民营企业特点影响,内部权力相对集中,而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知不到位,对内控体系不够熟悉,并未形成全员参与的内控管理意识,思想层面上认知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制定力度低下。其次,民营企业中,内部控制岗位职责与权限不明确,形式化问题突出。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岗位不明确,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具体落实人员,引发运营风险等问题。最后,在民营企业中,绩效考核制度与问责制度不完善,将会对执行力度产生影响。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制定内控管理制度时,对各项业务的绩效目标过于粗放化,并未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未能发挥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优势,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低下。在对企业员工考核时,考核缺乏公平性,奖惩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现有规章制度无法有效约束员工,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4.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若民营企业管理者能够深入认知内部控制,重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必然会推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而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知不深入,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仅会影响内部控制开展效率,还会带来一定风险。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其管理者对利润目标十分重视,将关注点放在生产环节及销售环节中,对风险管控不重视,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风险管控方法单一且落后,在大部分民营企业中,通常会采用事后控制方式,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民营企业的生产环境及生存风险均发生了变化。从民营企业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对新形势与市场认知不充分,盲目扩张现象犹存,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企业内部未形成良好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机制,应变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低下,影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5.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缺失

现阶段,在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在小规模民营企业中,将其称之为人事部,而在大规模民营企业中,将其称之为人力资源部门,但只是称呼方面不同,人力资源工作内容存在相似性,只是开展人才招聘、办理入职、发放薪资等简单事务,人力资源部门并未参与至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中,这也是当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缺乏规划意识。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缺失,首先,可体现在人员招聘方面,采用无计划招聘方式,并未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及岗位需求,制定合理人员招聘计划,操作流程缺乏规范性。当部门提出人员需求时,才开始着手招聘,临时招聘的人才不符合岗位需求,或者岗位适应周期长。其次,招聘方法缺乏合理性,通过应用多种招聘平台筛选简历、电话邀约面试。虽然这一招聘方式十分快捷,但却无法对应聘人员展开系统的考察,导致人才招聘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内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明确,民营企业内部人才缺失,将会导致内部控制质量低下,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6.审计机制不完善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通过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是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有着深入认知,从而进行监督与评价。但在大部分民营企业中,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重视,同时也并未构建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甚至在部分民营企业中,由财务人员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导致审计人员设置方面未与财务人员相分离,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同时民营企业中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未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专业审核知识掌握不足,审计水平低下,无法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制约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四、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

1.内部环境方面

(1)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新时代,民营企业为实现进一步发展,应依据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不同岗位及员工的具体职责,使内部管理人员均能够各司其职,保证职能有效划分,强化职能间的制约作用。首先,民营企业可构建多元化结构。在民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下,产权结构相对单一,不利于企业发展。同时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重要岗位均由家人担任,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对外来成员丧失信任,人才选择幅度相对狭窄,导致内部可用人才数量减少。采用多元化结构,应重视成员素质与技能,选择恰当成员担任管理人员从而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出谋划策。其次,需要营造出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带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首先,需要采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发展中,应不断挣脱传统家族式管理观念的影响与束缚,克服家族式管理模式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陷,利用制度化管理方式代替人性化管理方式。第一,在制度化人力資源管理中,应明确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结合民营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执行标准,引导管理者能够依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减少不规范管理行为。第二,制度化管理能够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明确企业管理理念,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中,可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并融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其次,可积极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管理体系不安全,导致管理质量低下。为保证内部人才管理体系的落实,民营企业可适当引入ERP管理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发挥系统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规范管理,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2.多角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不仅能够确保稳定运营,还能够规避多种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方式。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人员应明确现有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完善风险管控,完善内部控制。

(1) 完善内控组织架构

完善内控组织架构,将这一结构作为基础,逐步强化内部控制,并明确人员权利与责任,将内控责任充分落实。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主要包含多个主体。首先,需要内控统筹管理小组,通常是由董事会与管理者组成,内控统筹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从战略层面出发,对内部控制进行管理。其次,需要设置内控审批小组,内控审批小组主要是由管理者与统筹管理小组以及内控管理成员组成,其主要工作内容为检查内控方面及内控计划是否有效。最后,需要设置内控管理小组,负责内控方案的落实,同时还需要加强日常管理。通过这三个主体,共同构成内部控制运行的大框架,推动民营企业内控工作开展。

(2) 构建风险管理机制

从风险管控角度出发,完善内部控制,其首要工作应当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强化风险预警及风险应对。首先,应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风险管理流程划分与落实岗位权责标准。可在董事会中选择部分董事,沟通组建风险管理总小组,负责战略风险管控。还需要设置风险管理审批小组,其成员主要为民营企业管理者与风险控制小组,工作内容为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开展审批工作。设置具有独立性的风险控制小组,依据不同风险问题,制定应对方案,推动各项计划的落实,做好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通过风险识别,对民营企业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问题。在发现风险后,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分析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最后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管控风险。最后,需要完善风险信息库。企业通过完善风险信息库,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详细信息,及时解决风险。

3.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监督与评价力度

在民营企业中,若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完善,执行力度低下,必然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为推动民营企业全面发展,可在现有内控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与优化,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适应民营企业发展需求。首先,可在民营企业内部设置监督机构。内部监督机构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制度的作用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体现,若内部控制制度十分完善,执行不到位,也无法发挥优势。缺乏相应监督,则无法检查执行力度。民营企业需采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监督与评价。其次,需要落实激励制度,发挥激励制度优势,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提高内控执行力度,实现民营企业高效发展。民营企业在薪酬设计中,应完善奖惩制度,摒弃传统人情化管理方式。合理制定考核指标,若员工工作质量较高,能够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则给予一定奖励,反之需采取惩罚措施。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全员参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4.内部监督方面

(1) 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通过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首先,需要构建内部控制审计规章制度,结合民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内部审计模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主要行使监督职能,通过开展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其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发现企业内部管理者存在的管理漏洞,甚至会威胁被审计者的地位,易引发利益相关者的不满。为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直接对企业负责,不受其他管理者主观意识所影响。其次,需要转换内部审计职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审计的服务职能主要为协调组织有序运作,发挥其监督职能,推动民营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最后,需要明确内部审计方法及内容,有重点且有目的地开展审计,转变审计重点,将检查错误转变为预防错误,从逐部门审查转变为逐业务审查,提高审计质量。

(2) 加强外部审计职能

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也需要加强外部审计职能。民营企业可聘请外部专业审计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全面审计,结合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审计,判断内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風险点。相较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更加独立,且具有指导性,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外部审计通常以年度为单位,时效性不足,因而民营企业可采取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五、总结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为实现全面发展,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内部控制。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监督与评价力度,并从多角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内部控制优势,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志芳.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4):196-197.

[2]杨红.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纳税, 2019,13(03):264-265.

[3]戴鹏飞.民营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及其思考[J].财会学习, 2018(31):232+234.

[4]蒲永芳.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商论,2018(27):92-93.

[5]周敏琪.民营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及其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3):92-93.

猜你喜欢

设计方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小学英语时态-现在进行时》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云南省电视广告监看系统智能化升级设计方案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方便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