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非语言沟通的运用

2021-01-10施梦华周红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生

施梦华 周红光

摘要:我国医患关系紧张与医患沟通不畅密切相关。非语言沟通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良好的非语言沟通对促进医患沟通有着重要价值。非语言沟通在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消除就医时的紧张感,建立对医生的信任和治疗的信心,帮助医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做出更高效和准确的诊疗决策,进而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提出一些提高医生整体非语言沟通能力的策略,为非语言沟通在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生;恶性肿瘤患者;非语言沟通;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关系紧张与医患沟通不畅、医疗费用及医疗效果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与医患沟通不畅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抑郁,而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可加重治疗不良反应,促使肿瘤复发,转移恶化[2]。因此,与患者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与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在癌症诊疗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与患者的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大多数人的人际沟通过程里,人们使用媒介情况是:20%为语言沟通,80%为非语言沟通。因此,笔者通过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非语言沟通的价值表现,提出一些提高医生整体非语言沟通能力的策略,为非语言沟通在癌症诊疗过程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一)非语言沟通概述

非语言沟通是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目光,利用空间、声音和触觉等方式产生的,它也可以伴随着言语性沟通而发生。与语言沟通的可控性和结构化相比,非语言沟通很大程度上是无结构的,有其无意识性,情境性,可信性和个性化。我国的传统医学古籍中就有不少对医患沟通中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描述,例如南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医工论》中指出:“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柔和。”要求医生在对待病人时态度谦和,举止得体。

(二)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非语言沟通的价值

1.良好的非語言沟通对患者的价值

医生良好的非语言沟通素养有助于患者消除就医时的紧张感,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恶性肿瘤患者大多高龄,也许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是听力下降的原因,部分患者并不能完全听懂医生关于诊疗的专业性术语,在这个时候,患者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一些非语言沟通的信息上,若医生能用一种温柔坚定的语调或是和善的面容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案,患者对自己之后的治疗便也增加了信心。

2.非语言沟通对医生的价值表现

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在见面的五秒之内就形成了,医生干净得体的着装,端庄优雅的举止,自信的交谈,是患者在门诊时选择其为自己诊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诊断四法便为“望、闻、问、切”,尤其望诊作为四诊之首,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神色,姿势,舌象和一些局部方面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轻重缓急,还可作为判断脏腑、气血等病理变化的依据,以辅助医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三)提高医生整体非语言沟通能力的策略

1.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肿瘤科患者情绪消极,治愈率低,肿瘤科医生相对而言较难在职业中获得成就感,易产生消极情绪。有研究调查发现医生群体的焦虑发生率为46.5%,抑郁发生率为46.9%,在工作中95.2%的医务人员认为有中度及以上的压力[3]。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和高压力的医务工作者很难时刻做到对患者保持百分之百的耐心,瞬间的不耐烦的表情就会拉远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因此,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提高医务人员运用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必须步骤。从医院层面:改善医院工作环境、优化的奖惩制度以及满足诊治需求的药品配备更是能改善医生个人成就感低落的情况。从医患关系层面:患者的信任度、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尊重度对医生工作的积极性是一种负反馈作用。改善医患关系能有效改善医生的心理健康。从社会层面:社会地位是一种社会评价,自评社会地位可以反映出医生的自尊需要,当社会评价能够满足医生的自尊需要时,医生就会有积极的情绪面对工作。而好的社会评价需要医生、患者以及当代媒体的共同努力。

2.组织医学生练习非语言沟通技巧

人们的非语言行为往往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也和这个人的个性和习惯有关。虽说个性难改,但可以通过反复的多加练习养成一些好习惯和改掉一些坏习惯。据调查,相同培养环境的外籍医学生沟通能力明显优于中国籍学生,追溯其原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基础教育造成了这种差距[4]。医学院应重视这个问题,在一个医学生踏入校园之初,就应加以正向引导。在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开展情景式教学,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去切身体会医生和患者的心情,明晰怎样的行为会让患者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就能改掉一些不良的身体语言习惯。

(四)展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标志着党和政府将人民健康上升到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将“健康中国战略”正式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健康中国”“和谐社会”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5]。非语言沟通对医患关系的改善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为非语言沟通在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的运用提供参考,促进肿瘤科医患关系的和谐,为“健康中国”“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宇,汤静.新时期眼科医疗安全隐患与医患沟通之探讨[J].现代医院,2019,19(07):975-978.

[2]王娜,许学敏,赵铁夫,彭洁,田雪迪,马涵英.在校本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追踪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127-129.

[3]洪艺洋,杜雨桐.和谐社会视角下医患关系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3):14-16.

作者简介:施梦华,1995年出生,性别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现就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

通讯作者:周红光,1972年出生,性别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

猜你喜欢

医患沟通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华医生信箱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教学工作中进修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口腔医患沟通的人文素养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医患关系管理新探索
医美医生支招教你如何“不撞脸"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