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对策

2021-01-10杨小红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3期
关键词:防控对策审计风险内部审计

杨小红

摘 要: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企业规模在逐渐拓展。但由于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放宽,经营方式更加复杂,企业数量增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发展困境。企业在发展与运营过程中,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管控,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企业还应重点关注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業可从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两方面出发,分析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确保审计工作规范开展,逐步实现现代化内部审计,规避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成因;防控对策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主要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督与管控。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还能够结合市场以及经济等多种要素,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受多种因素限制,使得内部审计风险频发。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对象较为复杂以及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等,这些因素引发了内部审计风险,制约企业发展。企业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当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分析内部审计风险成因,掌握风险诱发因素,继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带动企业良性运转。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1.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概念

随着企业数量增加以及生产工具的智能化,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以及外部市场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内外部市场环境中往往蕴含了一定风险,导致企业运营风险增加,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在新形势下,企业为实现进一步发展,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应重视并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实现风险管理与监督。

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以及员工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由于工作失误以及审计结果不准确,导致财务报告中存在重大失误,如错报以及漏报等企业管理工作失误。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且有效的,从而提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也会引发风险。内部审计风险是由两方面内容构成,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错报以及漏报问题,存在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不严格,缺乏规范性,认为财务报表中不存在错报以及漏报,引发风险。由此能够看出,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所导致的。

2.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特征

(1) 客观性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风险往往是客观存在于整个审计环节中,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财务风险问题。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仅能够降低审计风险,但却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审计人员能够发挥自身专业性,采用合理且有效的审计方式,使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错报以及漏报可能性降到最低,并将风险把控在合理范围内,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 普遍性

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特征。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其审计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通常会存在一定偏差,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将会引发差异性审计风险。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工作环节中均存在审计风险,并且审计风险的成因存在差异,由此能够看出,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特征。在不同环节中发生的偏差,均会增加审计风险发生几率,制约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3) 可控性

审计风险具有一定可控性,并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转移或消失。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蕴含了多个可能性,为降低审计风险发生几率,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且科学的审计方法,同时审计人员可发挥自身专业性抑制与规避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把控并化解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4) 持久性

内部审计风险往往存在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中均会发生内部审计风险问题。当审计项目归档后,外部审计即完成任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其主要目的则是要求审计人员强化监督,引导管理者转变错误行为,内部审计在时间与空间方面不断扩大,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3.企业强化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改革工作在持续深入,对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诸多优势,不仅能够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够规避多种风险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出相对安全的环境,最终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往往伴随着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以及隐蔽性特征,加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度。通过积极探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深入分析内部审计工作,引导企业重视审计工作以及审计风险,不断规范审计行业。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与学习观念,积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形成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可及时发现风险并处理风险,构建内部审计发展机制,为企业运营与管理服务,有利于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企业能够形成审计风险意识,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发展中,应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形成多种利益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内部审计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企业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1.客观原因

(1) 审计环境与审计对象存在复杂性与多变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形式逐渐发生变化,经济市场逐渐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剧审计风险发生几率。针对企业发展中较为常见的经济活动,如兼并以及收购等,这部分需要多方关联交易活动开展,审计人员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部分涉及商业机密的重要文件,审计人员无法完全翻阅与参考,导致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了解不充分,所制定出的财务报表缺乏数据支持,严重影响审计工作开展质量,审计结果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加剧审计风险。

(2) 审计范围与审计责任增加

审计工作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我国法律赋予了审计单位一定审计权利,但同时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也会受到相关法律的规范以及制约。在市场化进程深入推进背景下,审计对象发生转变,逐渐从原有的财务责任拓展为管理责任以及经营责任。审计对象发生转变,审计职责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经济监督转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监督以及经济评价。现阶段,审计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其职责也在逐渐增加,加剧审计风险发生几率。

(3)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为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通常会制定相应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与约束。但从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在大部分企业中,并未构建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小部分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并未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导致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制度优势,审计工作开展受到制约。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需要将标准且规范的审计制度作为支撑,若企业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制度,或者审计制度并不够完善,则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中,缺乏工作导向及依据,工作质量低下,引发多种潜在风险问题。

(4) 审计方法存在局限性

针对审计工作,当前主要形成了五种较为完善的审计方法,分别为复核法、审阅法、福算法、分析恢复法以及观察法,但这五种审计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问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中选择最优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当前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由于审计方法选择不科学,存在局限性,增加审计风险发生率,不利于企业发展。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十分重视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在审阅原始凭证时,需要关注原始凭证的格式,若符合格式要求,则需要分析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内容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是否相符。审计人员应分析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在特殊情况下,仅采用现有审计方法,无法及时发现错误与遗漏问题。例如与企业保持密切经济往来的公司,为实现相互利益,作假往来函证时,针对这一行为,若采用基本审计方法,则无法及时查明真相,继而引发审计风险。

(5) 內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现阶段,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主要采用三种模式。首先,内部审计机构需隶属于总经理。这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式,使审计机构与管理层联系更加紧密,但由于总经理通常会掌握较大权力,审计机构易被管理层操作操纵,审计结果不准确。企业内部制度并不完善,无法对审计机构形成全面监管,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违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初衷。其次,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采用这一机构设置方式,能够赋予审计机构充分的独立性,全体股东通过董事会进行监督,打破原有总经理一人决策的局面,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公平性。同时审计机构与管理层之间不会产生关联性,企业经营者能够通过审计机构,掌握企业审计情况,制定科学决策。但这一模式也存在弊端,内部审计机构易受大股东的操纵,为大股东谋取利益。最后,隶属于监事会,这是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审计机构的身份转变为监管人,与企业日常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相脱离。这一模式将制约独立审计工作开展,审计人员受主观因素影响,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加剧审计风险。

2.主观原因

(1) 内部审计员工的专业能力以及道德因素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主体,其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将会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首先,从内部审计人员道德水平层面概述。内部审计人员若不具备较高道德水平,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不认真对待工作,导致审计工作并未按照既定程序开展,或者在审计工作开展中,未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要求,针对重大异常事项出现遗漏等,将会加剧审计风险发生几率。还存在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无法遵循中立原则,对部分重大事件调查不够彻底,后期跟进不及时,使得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由此能够看出,审计人员道德水平低下将会引发多种审计风险。

其次,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层面出发。由于在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缺乏风险管控机制,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并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存在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缺乏工作经验,审计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滋生内部审计风险。

(2) 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重视

在企业运营与发展中,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带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也重视并推动该项工作开展,发挥内部审计优势,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内部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企业,其管理者受传统思想观念以及管理方式影响,对内部审计认知不充分,忽视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与职能重要性不匹配。正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重视,其优势难以发挥,无法帮助企业规避多种风险问题,风险得不到充分解决,从而逐渐扩大与蔓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中,只是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甚至还存在部分企业将监察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归属在同一部门中,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与规范性,自身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3) 审计措施不合理

企业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部分从业人员,会采用电算化开展会计工作,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通常会采用抽样检查法,由于审计措施缺乏合理性,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审计结果易发生误差。在现有审计单位中,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压力较大,不仅需要处理大量审计资料,还需要在海量资料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与证据,审计工作趋于复杂,难度增加,同时审计成本也在逐渐增加。若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若审计人员经验不足,综合素质低下,则会发生误判等问题,加剧审计风险。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 内部审计部门由最高领导层管理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为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则需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将内部审计部门交由最高领导层管理,不仅能够增加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领导人也能够依据内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意见,掌握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规避风险问题,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2) 董事会与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可直接沟通

为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及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领导相应权利。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权参与到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董事会议中,在会议中采用书面方式以及口头介绍等方式,汇报内部审计具体工作情况,包含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等。通过这一方式,可实现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的直接交流与沟通,便于董事会掌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为减少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可单独会见董事会,并进行深层次交流,在第一时间传递审计信息。

(3) 由董事会确定内部审计部门领导者的任免

在企业中,人事任免对管理者的权利产生较大影響,为充分保障自身权利,被任命者通常会维护任命者的利益。为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任免审计部门领导时,应恰当选择任命者。若是由高级管理层决定内部审计部门领导的任免工作,则无法保证其独立性。从职责分工角度概述,高级管理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同时也是管理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若有高级管理层进行任命,内部审计部门领导为维护自身地位,必然会偏向于高级管理层,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2.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为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规避审计风险,则应当积极改善现有内部审计工作环境。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当对内部审计工作形成正确认知,摒弃传统思想管理理念,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重要性,引导监事会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推动企业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工作,引导各个部门均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并提供相应支持。针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依据审计意见,积极解决问题。针对不配合甚至阻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员工及部门,则会追究其责任,采用惩罚措施。通过这一方式,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降低审计风险发生几率。

其次,企业还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时企业防范风险以及自我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应结合运营特点以及需求情况,制定出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牵制制度,从根本上避免内部舞弊等事件发生。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企业应积极构建内控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带动企业高效运转。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主体,其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审计质量,为规避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企业则应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其道德水平与专业技能。首先,企业应提高人才准入门槛。在人才选拔阶段,需要从多方面考量,不仅需要重视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经验,还需要考察其道德水平,选择出具有良好道德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在员工录取后,需要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加强思想政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这部分员工在日后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独立性,形成良好审计风险意识。其次,针对现有员工,企业应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审计人员参加。在培训中,将教授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还会加强法律政策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一方式,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最后,企业应重视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锻炼与提升。内部审计人员需形成正确职业认知,树立学习理念,在工作中总结与学习,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审计能力,推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4.采用恰当的现代化审计方法

采用恰当的现代化审计方法,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首先,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采用将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这一方法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将审计风险概念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中,在审计工作开展中,能够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计量与控制,采用多种审计方法,控制并规避审计风险。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是一种全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能够实现风险的全过程关注与把控,从根本上降低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其次,需要采用信息化审计方式。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在管理方面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在这一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以及信息化审计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熟练操作多种系统。此外在信息化审计中,内部审计机构可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筛选,把控审计风险。

四、总结

企业在发展中,应当明确当前处所的困境,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审计风险,应当明确风险成因,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采用更加先进的审计方法,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应对审计风险,加强风险把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恺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刍议[J].商业文化,2020(30):90-91.

[2]张坤.内部审计中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对策分析[J].商讯,2020(06):185.

[3]张修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110.

[4]向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6(02): 239-240.

[5]李晓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对策浅析[J].会计师, 2018(07):48.

猜你喜欢

防控对策审计风险内部审计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关于降低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研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