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县融媒体中心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2021-01-10李金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3期
关键词:信息需求融媒体

李金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到“互联网时代”、“融媒体时代”,在这个环境下,自媒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抖音、微博、快手、微视频等各大自媒体平台融合了视听等多个功能,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中走出转型发展的困境,就要深刻领悟融媒体的特征,把握其内涵,才能真正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采访工作;信息需求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61

社会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要做好新闻采访工作,报道出迎合大众口味、获得社会认可的新闻,就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内容、宣传为出发点,坚持自愿通融的原则,采取科学、先进的采访方式,与时代共命运,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信息需求。

1.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所具有的快速、便捷信息共享功能,消除了信息传递的壁垒,营造了一个公开、包容、开放的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让媒介传播的方式更加智能,对于新闻工作来说,新媒体技术缩短了内容采编与传输的时间。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媒体行业中,媒介融合是不可改变的大趋势,新闻人员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把握住媒体时代的发展内涵。另一方面,在融媒体背景下,也要看到新旧媒体、不同媒介融合之间存在的矛盾,特别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由于新闻采访态势并不明朗,不仅要坚持创新,还要坚守本心,对工作进行有效调整,主动借鉴和吸取地方媒介融合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才能实现蜕变,完善自我。可以说,融媒体为新闻采访工作注入无限的活力。

目光短浅必然会让事物走向灭亡,当代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全局意识,全面思考问题。传统和创新的融合,本身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要研究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机制,创新自我、发展自我、武装自我。

2. 媒介融合与新闻采访工作

2.1 媒介融合的内涵

最早的媒介融合,是出现在欧洲国家,随着世界政治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国家质检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国际产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率,促进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融合理念传入到我国以来便实现了进一步发展,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融媒体也日益繁荣。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媒介平台的数量剧增,信息传播的手段日益多样化。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各媒介平台也要秉承服务为主的原则,同时也要将社会责任根植于内心,不断向好建设。融媒体代表着新型的媒介关系,随着时间的遷移,逐步构建了庞大的信息网络,分散的信息也实现了集约化处理。当然,融媒体也给传统媒介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这个挑战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可以通过创新来走出困境。县融媒体中心有着先天优势,要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砥砺前行,重新定位,找到理念与方向的契合性。媒介融合不能一蹴而就,新闻采访既要注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要积极剖析自我,避免直接复制粘贴,要在目标导向的作用下提高竞争力,确保新闻采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2 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有三大要素,最主要的便是真实性,要符合实情,完整地体现事件的来龙去脉,真实地反映给观众。其次,新闻采访是电视媒体的载体,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是其他媒介无法代替的。电视媒体的发展时间长,根基稳固,信息的制作、传递和接受层经历了不断的筛选,避免了网络信息的盲目性、虚假性,具有稳固的受众。此外,新闻记者一般都是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进行实时采访,和总指挥处时刻保持网络连线,通过视频、声音录制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让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吸引目光,提高了新闻的可信度。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新闻采访的是一项复杂且具体的工作,信息收集是第一个环节,后面还有编写、报道等。在编写的过程中,其他媒介平台就提前进行信息推送,把握先机,不利于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3. 县融媒体中心当下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采访途径转型困难

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采访途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信息的需求。面对面地采访方式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不能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并且信息收集的变动性也较差。如果不加快开拓新闻采访的渠道,开拓新途径,可能会阻碍新闻采访的转型发展。并且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访需要关注的重点较多,只有一只优秀的团队才能捕捉精细的画面,但也会因为难度较高,致使期望与现实存在距离。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者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仅要积极寻找新的信息源,抢占播报先机,还要面对市场,拥有极高的敏锐度,以便采访内容接近地气。就目前的职位与角色不对等、信息获取与接收不对称的现象来说,是一种束缚。

3.2 管理理念受到制约

新闻采访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调整,只有把创新思维融入到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才能避免与社会脱节。目前,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节目在操作与管理上存在较高的随意性,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把先进的融媒体管理思想渗透到新闻采访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采访水平停滞不前。

3.3 数字技术不够成熟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媒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新兴媒体的问世就标志了数字技术也在不断趋于成熟。新闻媒体这类传统媒体技术的更新相对缓慢,基本要依赖人力、物力的更新,难以突破技术壁垒。记者是新闻采编的主力军,融媒体时代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采访必须转型,才能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4. 融媒体时代县融媒体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4.1 创新新闻采访的思想

首先,县融媒体中心必须营造一种开放、和谐的思想、技术学习氛围,通过集中培养或换岗交流的形式,提高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引导传统岗位人员更全面、自觉地学习新媒体技巧,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能够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中及时发现、采编和推送新闻,切实完成“新”新闻人的融活,编写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章。其次,新闻人员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我,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管是用人还是做新闻,都要贴合当今时代的需求。融媒体中心要优化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大胆探索新的发展渠道,优化网络宣传方面的优化手段,拓宽市场渠道,为技术融合做好铺垫。

4.2 创新新闻采访的技巧

其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新技术的运用让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新闻采访的环节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尽快加入到新媒体行业中来。此外,在采访过程中,应当做到现场内容与线上内容两手抓,做好随时到现场进行采访工作的准备。

其二,优化采访内容的时效性。新闻采访必须有明确的重点,凸显主题。新闻采访的一大要素便是内容的时效性,这也决定着新闻内容的价值。新媒体之所以受到大众的追捧,归根结底便是它的优势众多,包括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便捷性、快速性,可以在而很大程度上满足大众对实事的需求。对此,新闻人员在采访时,可以融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使大众在第一时间接收消息。譬如社会突发不良事件、自然灾害等,为了快速引起社会的反响,而由于事件发生的突发性,仓促之下无法准备完整的采访设备,则要转变思路,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采访,并传回给融媒体中心,以此来抢占新闻播报的先机。

其三,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进行提问。为了缩短新闻与大众的距离,常常会以问答的形式完成报道。这就需要采访人员根据事件的性质构建采访语境,循序渐进。采访中,要从关键性问题或者能够引起共鸣、兴趣的问题着手。如此才能降低被采访者的警惕心,对本次采访有正确的认知,也减少了采访人员的工作压力。按照手中的线索,顺藤摸瓜,理清思路,确保事件播报的逻辑性。这就需要现场采访人员具有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深入挖掘新闻真谛,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提问的方式,特殊问题虽然会激发受访者的心理阴影,但也要避免拖拉加重紧张氛围。隐秘问题需要引导性提问。

4.3 创新新闻采访的模式

细节决定成败。新闻采访有很多细节,如重大会议、发布会等采访,就要揣摩发言人的表情、眼神、小动作等,当然细节不能偏离主题,要让观众从细节了解新闻的主题。在获取、记录细节信息时,可以利用新媒体来搜集。

资源决定成败。新闻人员在工作中,要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如开通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定期发布民生相关的小新闻,让节目更接地气,在网络上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了解大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新闻服务。其次,新闻记者也可利用网络设备进行线上直播,获得更多的点击率。

5. 结论

总而言之,县融媒体中心要走出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困境,就要勇面挑战,打造融活文章,抓住大众的心理和眼球,从思想、方法、模式等方面出发,抓住采访中的小技巧,用活各项资源,建设高素质新闻人员队伍,打造一个优秀、新型的媒体单位。

参考文献:

[1]刘琦.自媒体时代如何把握新闻评论的引导力[J].采写编.2020(02).

[2]何爱东.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编业务的新要求[J].傳播力研究.2019(23).

[3]陈启芳.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探讨[J].中国地市报人.2020(12).

[4]张景梅.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采访写作的革新构建[J].传媒论坛.2019(09).

猜你喜欢

信息需求融媒体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分析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以纳税人差异化纳税信息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媒体纳税信息服务平台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阵地”
延边州种植农户信息需求现状及问题
信息产业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