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角色转型与发展趋势探讨

2021-01-10李春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全媒体主持人转型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新技术发展、传播方式变革等是大势所趋,这些因素催生出了更丰富、更优质的信息,新媒体比传统媒体也拥有了更大的受众群,其竞争力显著增加。在新媒体冲击的背景下,传统的主持人行业也不可避免的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何去何从。因此,本文从全媒体环境中媒介特点入手,分析主持人行业自身会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并为主持人转型及其未来发展提出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主持人;行业变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3.092

1. 主持人行业面临巨大冲击

1.1 传统的主持传播方式已改变

当今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推动媒介形态新一轮发展,重构媒体业态和传媒产业结构,是传媒生态变化的主要动力。传媒行业中AI主播的问世与应用就引发了大量讨论。AI主播的打破时空界限、语言的强稳定性、简化节目流程、升级空间大等优势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主持方式出现了更多选择。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信息内容更加碎片化,信息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大众更倾向于自发的接收信息。传统主持人难免被忽视,其发展空间自然也被挤压。过去,受众所熟悉的“人对人”式的主持难免会使一部分受众感到审美疲劳,为了增强收视率,制造节目卖点,利用新技术的方式也正被制作单位采纳。由此可见,传统的主持传播方式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方式,对受众思维的引导、节目整体的串联与节奏把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

1.2 主持人话语权重构

2020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88亿,这其中,有9.85亿的网民使用手机移动端上网,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移动互联网用户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利用移动端,人人都可记录,人人都可发声。

各种自媒体平台的博主发布自制内容,通过高点击量与广告收益等实现变现,这些活动成为了传媒产业的一部分。同时,一些博主会表达自我观点,使得视频具有了“节目雏形”。“网红”成为“网络大V”,其观点受到网民的支持与肯定,“大V”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网络世界的“舆论领袖”。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意义上主持人所具有的功能实则被下放到自媒体博主身上,并通过多种平台的发展将功能进行延伸和拓展。民众更加敢于发声、乐于发声,以多种形式、风格来树立自身形象、打造内容。话语权突破阶层与职业的限制,全民皆媒体。话语权、表达权的重构与再分配成为了当今媒体行业的现状。传统与新兴共处,传统与新兴互动,多色彩、多维度的主持传播被认同。

1.3 主持人可替代性增大

为提高收视率与受关注度、抢占市场,许多节目在编排与制作方面尝试创新。弱化主持人存在感,突出嘉宾的主体地位的“去主持人化”就是最明显的特征。除了新闻节目等少数类型的节目中传统主持人仍占节目主体地位外,许多类型的节目都在向这一特征发展。

将节目焦點和节目份额更多的赋予节目嘉宾与节目内容本身,挤压或消除主持人出场时间,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凸显节目的主题,或者可以增强戏剧冲突,便于设置矛盾,由嘉宾之间的互动和表现来营造节目的整体氛围,以达到吸引受众,强化节目效果的目的。另外,发达的网络为受众提供了海量娱乐选择,过去的“放什么就只能看什么”的时代已不再,受众选择内容,甚至受众可以创造内容的“媒体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说教性强、灌输性强的节目被渐渐淘汰。受众的喜好成为节目制作的指标。很多节目将主持人的功能转接到嘉宾或者节目制作者身上,使得节目主持人被其他角色替代,或者将主持人设置成为节目NPC,让主持人成为节目环节的参与者,其称呼也被改变。视听内容的变革与尝试模糊了主持人界限,也让大家接受了主持人“被代替”的情况。

2. “新环境”下的“新要求”

2.1 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

新媒体时代对主持人的个人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不断嘱托、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媒体工作者更应该坚定政治立场,保持优良作风。自媒体时代,各种消息层出,难以分辨真伪,播音员主持人一定程度上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更新自我观念,发挥自我优势提高媒体公信力,带头对抗谣言、流言等内容的负面影响。

各种信息高速传播、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源是否真实,内容是否可靠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媒体工作者,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对内容及时进行核对检查,在节目中毫无遮拦、盲目发挥是大忌。相当多的主持人播音员在网上也有着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不随意转发评论未经核实的消息,发布内容不被个人情绪左右,对事件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也是媒体工作者政治素养与责任意识的体现。

2.2 文化积淀与人文关怀

暂时的成名并不难,成为“名嘴”却十分不易。暂时的成名可以依靠很多手段,但是要做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则要有思想、有内涵、有品位,才能吸引受众。“内容为王”的今天,保持内容质量,才能满足如“老饕”食客一般具有挑剔口味的观众。目前大众接受度较高的名主持几乎无例外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即学历水平较高或文化积淀较深厚。一个学识更渊博的主持人传递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个人修养等内容更容易被受众认同、被信赖。高屋建瓴或朴实接地气的言论背后,蕴藏是的对生活、对知识的积累与反思。

白岩松在文章中说道,思想型主持人的道路注定要比司仪型主持人的发展道路坎坷得多,也漫长的多。这种道路注定是由记者转向主持人然后过渡到评论员,真正的思想型主持人,他们应当拥有一定的人权和财权关心社会的角度极具个性化,有社会责任感,在主持技巧上无懈可击,他们的思想是超前的,感觉是敏锐的,他们的看法可以影响社会。

3. 主持人在未来进行角色转型与发展的策略

3.1 优势与机遇

在笔者看来,对于传统主持人的未来转型之路与发展之路并不需要持过于悲观的态度,在压力与挑战之下必定也会有新的机遇。相较于前文所提到的以AI合成主播为代表的新型主持传播工具或传播方式来说,主持人的口语表达仍然不可或缺,有声语言中的情感流露与思想情感的运动变化都是机器和科技无法替代的。另外,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主持人出众的即兴口语表达可以随机根据无法预测的现场状况进行随机调整,好的救场表现可以力挽狂澜,避免播出事故的发生,甚至成为节目的爆点。

因此,在面对媒体行业发生巨变的当下,传统媒体主持人其实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工作平台也更加多元化,选择范围被极大的拓宽了。新媒体接收的来自多种客户端的信息也成为了主持人可以利用参考的素材。传统主持人通过自媒体多变的风格进行学习,可以利用到自身主持的过程中,丰富自我风格与内容,拓宽受众范围,吸引受众面积。

3.2 专业能力是从业之本

受众认可一位主持人的标准是越来越苛刻的。作为语言表达的“专家”,主持人的专业表现反映着自身的状态,也是受众判断是否可以信任这个主持人的重要依据。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频繁的口误和不专业表现越来越不为大众所容忍,不仅成为受众茶余饭后调侃的笑料,而且会为自身打上很难摆脱的负面标签。

在激烈竞争的驱使下,主持人专业能力重塑和拓展也极为重要。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在大众文化盛行的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某一领域的专业化呈现,那么对于主持人来说,在某一领域内有突出建树,其可替代性就越小,从业几率就越大。在主持人行业大众化的同时,能够保留自身特长,表现出专业化、特殊化的能力是摆脱工具化,成为具有一定高度的传播主体的核心要求。

3.3 树立风格拉近受众距离

面对当前新媒体的猛烈势头,如果只停留于传统主持风格的模式中,传统类型的主持人便很难有较好的职业上升渠道。传统媒体近些年来一直在进行不同的革新与尝试,希望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以重构媒体行业话语权。主持人行业也应该尝试不同风格,将个人形象品牌化,通过特定风格的主持方式形成观众对节目的记忆,因此主持人可以较好的与自己的节目,甚至是一种类型的节目结合在一起,成为一档节目和一类节目的有力的竞争因素。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风格化,根据社会环境不断自我创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信息传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受众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往往可以达到传播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与时俱进是长久生命力

勇于创新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向前发展的动力,主持人行业也不例外,主持人也应该以创新的角度看问题,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在新媒体的环境中与时俱进,以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助力自身发展。理念创新、形式创新、表达创新,不断学习新的媒体内容,尝试不同发展模式,将受众群体再扩大,在互联网环境中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同时,与时俱进并敢于付诸行动的主持人可以突破单一化的角色束缚,许多主持人在尝试担任不同角色,如制片人、策划者。高效且优质的主持传播增加了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主持人行业在与时俱进中完成职业规划,收获长久的生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巨大变革使得主持人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面对这些挑战与压力的同时,背后仍然蕴含这新的机遇与发展路径。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风格,增强自身的竞争价值,职业之路才会更加长久。另外,当前,我国高校中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于职业主持人的培养方式也应当及时调整,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如何在新环境中寻找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成长为新型的媒体人才,本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崔保国,徐立军,丁迈主编.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

[2]王明娟.新时期主持人的功能拓展与价值再现[J].新闻传播,2019(19):108-109.

[3]任秋璇.从主持传播角度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主持人被替代的可能性[J].视听,2019(12):146-147.

[4]吴晓晗.媒介融合背景下再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素养[J].视听,2018(05):117-118.

[5]万光明.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新闻世界,2020(02):84-88.

[6]孟士杰.试论当代我国主持人转型发展——以2019央视《主持人大賽》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2):90-91.

作者简介:李春剑,学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全媒体主持人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