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做“热气球”》课堂实录及分析
2021-01-10雷晨光
雷晨光
摘要课堂调控力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能力,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文摘录了原武汉市教科院科学教研员甘金福老师在武汉市沌口小学课堂实录之一,从教学语言、师生关系、引导能力、教学设计等方面对该课堂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达到思考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 课堂实录 课堂调控力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05.018
The Real Records and Analysis of“Let’s Make a Hot Air Balloon”in Class
LEI Chenguang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uankou Primary School,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Classroom regulation is an important ability of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has high re? 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quality of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excerpts one of the classroom re? cords of the former Wuha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science researcher Mr. Gan Jinfu in Wuhan Zhuank? ou Primary School,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lassroom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language, teacher-stu? dent relationship, guiding ability, teaching design,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inking progress.
Keywords: classroom records; classroom regulatio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2020年11月20日下午,原武漢市教科院科学教研员甘金福老师在武汉市沌口小学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观摩这堂课后,对我启发很大,现分享给大家。
课前互动,拉近师生距离
师:你们现在一定有一个疑惑。今天的科学课是这位老师给我们上吗?
生:是的。
师:你们的科学老师有事请假了,学校安排我临时给你们上这节科学课。你们觉得老师能上好这节课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您年纪大,教龄长。
生:您有这么多白头发,您的经验一定很丰富。
生:您现在很轻松自然,不紧张,说明经验很丰富。
师:我发现同学们说话都是有理有据的,但是我心里其实没有底呀。
生:为啥?
师:老师对你们不了解,不知道你们的状况怎么样,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呢,今天这节课上完以后呢,我想请你们评价老师的课。60~70分就算还可以,70~85分就算比较好,85分以上就表示你们觉得老师上课很棒。今天中午在你们学校食堂里用餐时,食堂师傅送给我一个香蕉,我没舍得吃,准备将这根香蕉送给这一节课上表现最好的同学,好不好?
生:好。
分析:这一段课前交流看似在和学生逗趣,几句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却体现出科学课上说话要有理有据、逻辑严明的学科特点。学生给教师评分,可以快速拉近师生的距离,符合师生平等、和谐交流的理念。
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上课开始,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大家注意观察。(教师播放“热气球升空”视频。)你们刚才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人们是怎么样将热气球升到天空中去的?
生:气球里面有火。
师:请注意老师的问题,人们是怎样操作才将这个热气球升到天空的?
生:点火。
生:视频中,先是把热气球下面的火点着,过一会儿后气球就慢慢往上升。
师:哦,这位同学说,把火一点,然后这个热气球就慢慢升起来了,是这样的吗?还有哪位同学想说一说?
生:那个热气球不是一直在点火的,过一会儿点一次,过一会儿点一次。
师:哦,热气球点火后一会儿升上去了,火焰熄了一会儿后又重新把火点燃,这个气球就一直飞在天上,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也来操作一番,看看我们能不能也把气球升到天上去。
我们这一节课的任务就是——我们来做“热气球”。
分析:以“热气球升空”视频开课,教师不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直接把问题聚焦到“人们是怎样操作使这个热气球升空的”,把学生关注的焦点聚焦到“点火”上面。与此同时,通过播放视频,起到了快速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实验演示,规范操作步骤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下面这些材料:一盏酒精灯、一盒点火用的火柴、一个常见的塑料袋。老师还为各组准备了一个在一端开了一个小口的塑料圆筒。一会儿,我们就先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一边介绍,一边操作演示。)大家以前很少用酒精灯,所以要特别注意使用方法。揭开酒精灯的灯帽,划燃火柴,从下往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然后熄灭火柴,放到桌面上。接着将塑料圆筒有开口的一端朝下,将酒精灯罩在筒内,再把塑料袋套在这个圆筒的上端。你们看——唉,失败了,塑料袋被烤破了。看来,一个人操作有点难度,待会儿你们在操作时,同学之间一定要好好合作,以免塑料袋被烧破。如果你们的塑料袋一旦被烧破,老师是没有新的塑料袋给你们替换的(换上新的塑料袋,继续演示。)。塑料袋套在圆筒上,像热气球一样张开了。
师:如果老师把手松开,会怎么样呢?
生:塑料袋飞上去了。
师:(将塑料袋直接收起来。)我现在不做了,也不知道升不升得上去。接下来,你们来亲自做一做。
分析:此处短短几分钟讲解实验步骤的环节,就有3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1)对于实验操作方法,无须进行过多的研讨,直接进行演示,为课堂后期重难点的突破留足时间。(2)演示时,第一次做了个“失败”的示范,起到了很有效的警示作用(后续实验环节每组都合作无间,成功让气球升空)。(3)故意不展示模拟热气球的塑料袋升空,留足了悬念,让学生满怀期待地进入操作环节,可谓匠心独运。
(小组实验:学生陆续放飞塑料袋,异常兴奋。)
师:熄灭酒精灯,将塑料袋放到圆筒内,圆筒放在桌子中间。(学生收拾材料,个别小组因贪玩速度较慢。)我先要表扬这个小组,待会儿把这根香蕉奖励给他们,原因是:第一,放热气球时他们小组合作得很好;第二,老师手掌一拍,他们很快就停止了活动,迅速把材料收拾好了。如果再有这样的活动,希望其他人做得更好。
分析:一根小小的香蕉,作为奖励措施,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确实算不上很有吸引力的奖励。但是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将这一根香蕉化身为荣誉的象征——表现最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得到它。
激情探讨,建构科学概念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让这个塑料袋,也就是“热气球”升到教室上面去的?
生:我们先将酒精灯盖揭开,用火柴从下往上点燃酒精灯,熄灭火柴;接着将圆筒有开口的一端朝下,罩住酒精灯;然后取一个塑料袋套在圆筒上,捏住边缘,尽量让袋子与圆筒之间没有间隙,等塑料袋膨胀起来,松开手,塑料袋就升上去了。
师:他说得真详细,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做的吗?
生:(异口同声)是。
师:现在有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这个塑料袋子,它怎么就飞上去了呢?你看我现在手中装满空气的袋子,不是往上升,而是往下掉。
生:因为热胀冷缩。
师:什么热胀冷缩呢?
生:袋子遇热就膨胀起来,冷了就缩起来,这就是热胀冷缩。
师:哦……袋子热胀冷缩了(板书:热胀冷缩)。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这个火烧到外面的空气,这个空气就变成qing气,这个qing气是往上飘的。
师:空气变成qing气——你说的这个qing气是哪个qing?
生:就是轻重的轻。
师:是这个轻吗(板书:空气→“轻气”)?
生:是的。这个“轻气”就会把袋子顶着往上升,热气球也是同样的原理,还有的热气球用的氦气。
师:那位同学说是因为热胀冷缩,这位同学说是因为空气被加热之后变成了“轻气”,变得很轻,然后就把塑料袋往上顶。还有别的想法吗?没有了吗?
生:没有了。
师:现在又有另外的问题了,你们听了这两位同学对这个现象的解释,你们接受哪一位同学的解释呢?
生:我同意变轻的解释。
师:为什么呢?
生: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师:你也同意这位同学,还有其他同学吗?
生:我同意热胀冷缩的解释。
师:好,那你说你为什么同意他的说法?
生:因为热胀冷缩好像有些道理。
师:那和这个气球升上去有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热空气遇到冷空气会膨胀起来。
生:你理解错了(指这个说膨胀的同学)。
师:哦,他说你理解错了。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观点呢(指向回答变轻的同学)?
生:热胀冷缩的话,那个袋子会被撑破的。
生:不是的,它飞上天以后,冷空气就会进去,袋子不会继续涨大。
师:哦,涨大之后冷空气和热空气就会“平等”,那和它飞上天有什么关系呢?
生:“輕气”是一直往上飞的。
师:我听明白了,热空气变轻,变轻就往上顶。
生:这个“轻气”是会一直往上飞。
师:一直往上飘。那又有一个问题了,塑料袋上去之后,一会儿后又会落下来的!
生:那是因为那个塑料袋歪了,“轻气”跑了,塑料袋收集不到“轻气”就落下来了。
师:哦,我听明白了,那位同学你再来说说。(有个学生一直举手,想要发言。)
生:因为热胀冷缩,那热气会往上升。
生:掉下来是因为热空气变冷了。
师:热空气遇冷,变成冷空气,就掉下来了。
同学们,我们刚才经历了一段很有意义的讨论。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有时会对它进行解释,但解释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讨论判断真伪。就像现在一样,我们讨论后明白了,热空气很轻,会一直往上升,当热空气变冷后,就会往下落,是这样的吗?
生:(齐声回答)是。
师:这个袋子怎么升上去的呢?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空气。
师:什么样的空气?
生:热空气。
师:热空气装到气球里,就会往上升,因为它变得很轻了。这位同学因为它很轻很轻,所以叫它“轻气”。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那个男生说这个塑料袋经过操作之后,它膨胀了,你们看到那个袋子膨胀没有?
生:看到了。
师:塑料袋里的空气变轻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你们看到的这个袋子里的空气膨胀有关系,因为它膨胀了才变轻的。
分析:15分钟左右的研讨过程,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对于热气球为什么点火之后就可以升空,学生提出了各种不成熟的想法。其中一个学生说“空气加热后变成qing气”教师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引导学生:“你指的qing气是哪个qing?”让这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空气加热后变轻了,是“轻气”,所以可以把袋子往上顶。另一个主张“热胀冷缩”的学生,教师也没有否定他的观点。在其他同学没有新的观点发表时,教师让其他同学一起来思考。通过交流讨论逐渐明晰“热空气会上升”的观点。
在讨论中,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敢于坚持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有理有据;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碰撞中闪光。教师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找寻证据、合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课堂才显得有生命力。
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另一个现象。塑料袋子上去一会儿后,它又落下来了。塑料袋是怎样下来的呢?有其他现象吗?
生:它会在上面先停留一会儿,然后慢慢地落下来。
师:好,我们再来操作一番,这次我们重点观察这个塑料袋子飞上去以后是怎么样落下来的。
(小组操作活动。)
生:那个袋子升上去之后,慢慢就变歪了,然后落下来。
生:热空气跑了,就落下来了。
生:它是直直地、慢慢地落下来的。
师:一种情况是,塑料袋口朝上,热空气跑了,它就下来了;另一种情况是塑料袋没有倾斜,可是过一会儿它也下来了。我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热气球上去后,在上空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呢?
生:一直点火它就会往上升。
师:我们现在就来实际来试一试。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个大的塑料袋,但是老师不知道它能不能升上去。
生:(异口同声)能。
分析: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深究上升后的塑料袋为什么会落下来的问题,而是将上升后的塑料袋降落下来的现象,作为引出下面活动的铺垫材料,使整堂课显得极其有条理。
拓展延伸,激活课外探究
(教师拿出一个高1米、宽0.7米的透明塑料袋,塑料袋下边周围固定在细铁丝圆环上。在细铁丝圆环上有2根细铁丝呈“十”字与圆环相连接。在“十”中间又有一小段细铁丝,在这小段细铁丝的一端缠有一个酒精棉球,另一端挂有细线。当塑料袋缓缓向教室的上面升去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雀跃欢呼起来。)
师:这么大的塑料袋都升上去了,而且到现在还没有落下来。现在老师通过细线将塑料袋拉下来,如果松手后塑料袋会怎样呢?
生:还会升上去。
师:这个大塑料袋到现在都还没有落下来,是什么原因?
生:因为有火。
师:那它什么时候下来呢?
生:火灭了之后塑料袋就能下来了。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其实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有了……
生:(迫不及待喊出)孔明灯。
师:对,知道孔明灯嗎?
生:知道。
师:老师这个热气球就留在沌口小学,等到合适的时候,你们的科学老师带领大家在操场上放飞这个孔明灯,好不好?
生:好!
师:好了,下课的时间快到了。老师还有三句话:第一,请坐好;第二,课后不能擅自去操作孔明灯,它是很危险的,容易引起火灾;第三,请你们给老师上的这节课打分。
生:(纷纷喊出)100分!
分析:这样一次趣味十足的演示,让学生亢奋不已,再次将这堂课推向了高潮,相信在学生心里一定也点燃了不灭的火花。下课后,教师自述经过很多次实验才确定材料,优化实验效果,杜绝安全隐患,可谓是面面俱到。
一堂课好与不好,其标准不是统一的,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却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这堂课,做了很好的示范。首先是他的教学语言亲切质朴、简洁自然,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其二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语言准确、丰富,搭配恰当的肢体语言,建立起来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其三是遇到学生发言重心偏移时,教师总能将学生引导到更精准的思维上来,或者干脆将其处理为一个新的教学资源,课堂调控力可见一斑;最后则是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条件,从“扶着学生走”到“放手让学生走”,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