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医院应急预案及管理
2021-01-10李树杨
李树杨
(白山市中心医院 医务科,吉林 白山)
0 引言
城市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越来越频繁发生的今天[1],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颁布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并在政府设立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医院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体系中承担着应急救治工作。要在事件发生后能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医院应急救治预案的制定实施、管理及持续改进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证各医院工作正常运行。
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1.1 应急预案的概念
2013 年10 月25 日,国务院颁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则中提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2]。理解其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应急预案是依法制定的,是在法律规范内各部门、行业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执行方案,是一种行政规范、工作指导。(2)应急预案强调的是一个地区各行业部门及相关单位为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事先制定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联动协议,目的是确保应对工作科学有序,指挥与协调畅通,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3)应急预案的重点是解决事发后的应对工作。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谁来组织,什么部门参加,做什么、何时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设施设备、物资、以及具体的救援行动、指挥与协调等相应的处置方法和资源准备等[3]。
1.2 应急预案的分类和内容
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其中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各部门、有关单位可根据应急预案,并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内容。
1.3 应急演练
管理办法中强调各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并至少每3 年进行1 次应急演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以便评估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人员的处置情况,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提供参考。
1.4 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机制
当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环境及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等情况,应急预案需要及时修订。这也是应急预案的生命力和有效性的体现,实现了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1.5 应急预案的组织管理
管理办法中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抓好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不断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2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医院应急预案及管理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等一些特征[4]。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医院应急预案是依据法律、规范制定的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是指医院发生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医院各科室应采取的紧急响应、救治方案。确保医院各部门能不断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的工作程序,在事件发生后能快速果断处置,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医院各部门工作正常运行。卫生部门及时的分诊、迅速的救治工作能有效提升伤员、病患的救治效率,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5]。
2.1 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分类
基层医院涉及到的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有两大类:(1)重大交通事故、煤矿塌方事故等创伤事故中的伤员;(2)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中的病患。
2.2 组织机构
医院设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小组,包含医疗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信息保障小组,安全保障小组等。其职责:(1)制定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演练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及时修订、补充、调整和完善本预案;(2)监督落实各项措施执行情况,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3)根据突发事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4)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经常性的专业化培训与应急演练工作,是提高队伍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5)表彰、奖励及处罚。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中,对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领导、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人员,按照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2.3 程序启动
当重大交通事故、煤矿塌方事故等创伤事故时,一般由当地政府部门通知、协调医院的应急管理部门;当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时,强调首诊医生负责制。对就诊患者必须接诊治疗的同时,及时向医院主管部门或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小组汇报。由管理小组决定是否启动应急程序。具体程序为:医务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或接到政府相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事态→指派应急小组→启动预案→应急救治工作组立即开始工作→立即进入应急状态。
2.4 应急预案的管理
应急预案管理小组一般在医务科下辖管理,具体工作包括:(1)平时做好应急抢救物资的准备,包括救护车、急诊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完好并齐全。主要是筹措资金,集中人力、物力,未雨筹谋[6]。(2)加强救治工作组成员及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定期演练。(3)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落实相关卫生防护、监测检验和疫情控制措施。(4)服从上级调遣,积极参与社会救护工作。(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启动应急预案后,紧急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调用相关设施、设备等;对人员疏散或隔离,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7)协调后勤保障工作。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防护用品,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药剂科要保证药品的供应。(8)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卫生防疫及相关专业人员应当先行一步,对事件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供突发事件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9)各科室应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在突发事件中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服务。(10)感控科、医务科、办公室等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11)医务人员应当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12)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立即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采取控制措施。(13)对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依法报告属地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早期医疗救治多在就近的基层医院,有序、高效、安全的救治批量的伤员或病患是各级医院所面临的社会责任,关系伤员、病患的生命健康安全[7-8]。而急救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与完整性是基层医院面对公共安全卫生事件解决能力的核心,也是基层医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