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留学生医学汉语初期学习因素的探索研究
2021-01-10庞驰王晓丽刘潇崔涛张悦
庞驰,王晓丽,刘潇,崔涛,张悦
(齐齐哈尔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0 引言
近年来,来华攻读医疗卫生专业的留学生人数剧增。本科临床医学(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MBBS)是我国为来华学习临床医学的留学生开设的一个专业。按照我国教育部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来华留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上,还要同时学习基础汉语、医学汉语和中国文化概况等语言文化课。对外汉语与中国文化概况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让留学生掌握一门交际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适应在华的生活。而医学汉语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留学生后续的见习和实习能否顺利开展,在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因此本研究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对在我院就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汉语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年级《医学汉语I》的成绩偏低。纵观其它医学汉语课程《医学汉语II》等考试不及格率均在客观允许范围内,所以笔者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将:(1)通过对我院留学生问卷调查从多方面分析我院留学生《医学汉语I》存在成绩偏低的原因;(2)通过校外专家函询、校内专家研讨会、留学生座谈会等方式探讨我院留学生《医学汉语I》成绩偏低问题的解决策略。
1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为我院在读留学生,共收回553份有效调查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多方面综合因素分析如下:
1.1 从生源国籍上分析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学生占据多数,分别占总人数的75%和17%。来自于加纳等其他国家占8%。此外留学生们的母语不同,但是在来华留学初期平时生活中使用的交际语言统一为英文,由于我院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采用分开管理制度,平时生活中交流极少,而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很重要,脱离了语言环境,无形中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困难从而不利于医学汉语的学习。
1.2 从接触汉语的时间分析
留学生在学习《医学汉语I》时,接触汉语的时间仅1年之久,汉语水平仅达到了初级水平,笔者在与留学生网络交流会议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经过了将近两年之久的汉语学习才能基本上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日常的交流,而对于学习掌握医学汉语科目中相对比较高难度的医学中文词汇时,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些许困难,但是随着汉语言学习的时间的延长,这些难度会有所减轻。
1.3 从对课程设置方面分析
学生的反馈信息认为,《医学汉语I》是在第三个学期开始,而《对外汉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的学时总数,无法满足留学生在学习《医学汉语I》的时候具有一定扎实的汉语言基础。另一方面,《医学汉语I》的学期学时数为30,每周2学时,在课程安排上使得留学生在学习医学汉语初期的时间不充足,加之只有13%的学生完全认为只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就能够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而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只在课堂学习无法完成对医学汉语知识的掌握。如此看来,我院《医学汉语I》课时安排未达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待增加学时量。
1.4 从学生学习目的性分析
认为开设医学汉语课是有必要的留学生占了总人数的54%。49.7%的留学生认为学习医学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在中国进行医学实习,有益于与患者和医生无障碍交流,他们均认为本校的医学汉语课对其专业的学习有所帮助。但仍然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在调查中反馈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欠佳,认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本身业务繁重,面对向医学汉语这样辅助性学科,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医学专业课的学习上,只因医学汉语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不得在考试前突击学习,单纯应付考试罢了。以这样的学习心态,很难得到理想成绩。如此看来,授课教师强调医学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医学汉语课程的学前引导从而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来华医学留学生自身要从内心意识到学习医学汉语的必要性。从而转变他们的态度,要让他们认为医学汉语的学习不仅是顺利拿到学位证的硬性规定同时也是适应在华生活,完成医学实践的必要途径。让学生发现自主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兴趣可以使人积极主动参与某项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组织让学生扮演教师授课的医学汉语教学竞赛,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讲授医学汉语课程,可以更好的帮助授课教师理解留学生的理解盲区,师生共同探究学习过程,从而有助于留学生医学汉语的入门学习。
2 通过校外专家函询、校内专家研讨会探讨我院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初期成绩偏低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改善教学功能,调整教学方式,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通常包含三种方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2]我院对医学汉语科目教学评价沿用了传统学科的总结性评价方法,即课程结束后通过期末考来检验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忽视了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其更注重语境环境中的实践运用的过程,只有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不断的积累与运用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尤其在医学汉语的初学阶段,应注重平时课程的评价结果,把课堂表现练习的成绩比重增加,有助于调动留学生对医学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医学汉语成绩的最终目的。
2.2 完善教学方法
(1)加强师资队伍:经调研我院承担医学汉语教师共41名,其中对外汉语的专业语言类教师2人,医学相关专业教师39人。就《医学汉语I》教材内容而言,属于医学汉语基础篇教材第一册,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以汉语作为技能训练手段讲授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医学汉语基础阶段由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来承担为佳。系统专业的语言教学方法可为留学生学习中高级阶段的医学汉语课程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3]而我院专业语言教师数量有限,年龄偏低难免经验不足,很难满足医学汉语初期入门教学的理想状态。鉴于这一情况,结合我院师资专业背景结构,需要将我院医学汉语的师资队伍结构丰富化,多增加专业语言类教师。与此同时,笔者建议学院组织一些汉语语言教学培训项目,可以让本院教师与有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国内高校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得我院医学汉语的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医学汉语作为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也是必然重要的。笔者建议学院对汉语教师进行医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来自附属医学的教师与对外汉语教师可在集体备课中注重互相交流,将语言教学理论与医学专业课教学相融汇贯通,为提高医学汉语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2)提高教师语言技能:对于刚刚接触医学汉语的大二学生来说,课堂授课的媒介语言仍然是英语,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要不断提高,以免在解释医学专业术语方面上显得吃力。因此笔者建议学院应加强对医学汉语教师的英语培训力度,由于我院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印度,他们的英语发音存在口音,对于教师来说提高医学汉语教师的英语听力水平尤其重要。只有掌握良好的英语听力能力,才能保障师生课堂上的积极互动,从而完成有效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3)丰富教学方法:一些教师认为对于初学医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在理解和掌握医学中文词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不难理解,对于刚接触医学汉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汉语的时间刚刚一年,汉语基础薄弱,可想而知他们对专业性极强的医学术语的接受能力肯定依然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医学词汇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说教的方法基础上加注新鲜的教学元素,比如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医学知识系统,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解记忆医学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丰富医学汉语词汇学习,让学生多说多练,直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4]。
3 结语
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考试,考试成绩直观反映学生某一科目学习成果和教师授课质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5]。笔者从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入手就齐齐哈尔医学院实际情况,对影响留学生医学汉语初期学习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解决策略,对提高留学生医学汉语成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