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1-01-10刘仁磊谢文杰

饲料博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埃希氏初乳血型

刘仁磊,谢文杰

(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镇政府,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仔猪大肠杆菌病较为常见,根据血清型不同通常分为败血型和肠毒血型。在现代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仔猪的发病率可达30%,病死率40%左右,成为造成养猪业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 临床症状

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并不常见,发生于24~48 h龄以内的仔猪。某些患病仔猪不表现前驱症状,发现时已经死亡。通常患病仔猪不止1只,有时整窝患病。严重病仔猪在临床上可见虚弱、近乎昏迷、发绀、有湿冷感和体温低于正常。一般不发生腹泻。预后不良,大多数病猪均会死亡[1]。

肠毒血型大肠杆菌病(或仔猪腹泻)是仔猪最常见的大肠杆菌病型,出生后12 h 至数日龄仔猪易发病,3 日龄仔猪的发病率最高。与败血型一样,通常病仔猪不止1只,有时整窝发病。发病的最初特征通常是在地面上见到糊状粪便,早期病仔猪尚能吮乳,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丧失食欲。粪便呈糊状或水样,黄色或褐色。当大量水泻时,粪便沾污臀部不明显,但仔猪尾巴挺直和湿润,体温一般正常或低于正常。本病呈进行性发展,继续腹泻和脱水,仔猪变得非常虚弱,侧卧和进行无力的划动,在数小时内病猪即呈现死亡。仔猪如果在生后数小度脱水和皱缩,常于症状发生后24 h内死亡。在严重爆发中,整窝猪可患病,病猪出生后数小时内死亡。若在明显脱水和酸中毒发生之前尽早开始治疗则预后良好。

2 病理学

如怀疑为败血症型,应采血分离大肠埃希氏菌、测定其药物敏感性。肠毒血型大肠杆菌病的确切病原学诊断将取决于从患畜的肠道和粪便中分离鉴定大肠埃希氏菌。对于从病猪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不仅分别具有K99+抗原和K88+抗原的毒力特征,而且二者均存在肠毒素的论证,是分离物对于猪具有肠道致病性的强有力证据。对从腹泻仔猪粪便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经常规培养后要进行毒力测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可提示败血症或严重肠道感染的存在的。

在某些仔猪由于感染应激使血浆类皮质激素增加。血细胞压积和血液总固体物含量可表明脱水程度。严重病例由于肾灌注不足血液尿素氮可能增加。血液重碳酸盐值明显降低,代表酸中毒的血液pH 值以及其他血清电解质变化不定。血清钠、氯化物和钾通常减少,但钾在某些酸中毒的严重病例可能增加。血浆总渗克分子浓度下降和粪便渗克分子浓度升高。有研究认为,腹泻仔猪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用评价预后和确定使病畜存活所需要的治疗程度,该指标作为衡量易感性或预后的标准仅在仔猪出生后24 h 是最为准确的,因为其在对败血症的应答中也可增加,脱水时假性增加,而在肠道疾病时则减少。硫酸锌浊度试验可用于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可用作监测仔猪摄食初乳。粪便球蛋白,主要是IgG的分泌增加表明血清球蛋白渗漏进入肠腔。

3 尸体剖检

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患畜可能无肉眼可见的病变,依据从腹腔内脏和心血分离细菌作出诊断。在轻症病例中,可能有浆膜下和黏膜下瘀点性出血,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肠炎和胃炎。偶尔在关节和浆膜腔中存在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并可有脐静脉炎、肺炎、腹膜炎和脑膜炎。仔猪的肠毒血型大肠杆菌病可见,肠张力减退明显,组织可能失水,但肠道通常膨胀,内有液体,胃中可能有凝乳。肠黏膜可能正常或充血,在病程较长的病例,肠系膜淋巴结可能水肿[2]。

4 诊 断

败血型大肠杆菌病的明确病原学诊断取决于实验室中其病原体的分离,病原体通常是比较单纯的一种细菌。根据临床症状,新生仔猪的各种败血症不易区分。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诊断,特别是腹泻在一个畜群爆发或者呈地方性流行时,病原学诊断尤为重要。采用各学科间联合协作,可使诊断的成功率增加。

5 防治方法

新生仔猪发生急性腹泻时,须考虑改变饮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微生物疗法,可使用拟抗副交感神经药、肠道保护剂,并加强对病畜的管理等。在完全密集饲养时,出生的仔猪可能大量受到感染。建议数群母猪成批在1周内产仔的全进全出制,此法可在1~2 d内给一群母猪的仔猪同时断奶,并清扫、消毒一组空产仔笼供下群母猪使用,同时可减少产仔笼总的占用时间和感染率。将母猪赶入产仔笼之前,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洗母猪以减少其皮肤的菌群[3-5]。

为仔猪提供最大的非特异性抵抗力。首先,给妊娠母畜提供最佳的营养,保证新生仔猪健康和初乳的数量充足。其次,保证新生仔猪出生后几分钟内,不迟于几小时内,摄食大量初乳。由于现代的畜牧生产已变得更加集约化,饲养人员尽一切努力保证初生仔猪摄食充足的初乳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使用高免血清、初乳或常乳抵御大肠埃希氏菌实验攻击的报告表明,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人工免疫是可行的。猪血清和初乳主要含免疫球蛋白IgG,而在常乳和肠分泌物中则主要是IgA。用大肠埃希氏菌的肠道致病性菌株的培养物口服免疫妊娠最后1个月的母猪,可使新生仔猪能抵抗同源菌株攻击而不发生腹泻。给母猪注射一种佐剂菌苗使其所产仔猪能得到保护,主要是由于初乳和常乳中K88+抗体对K88+抗原黏连特性的中和作用,对不耐热肠毒素的中和活性似乎不能促成保护。综上所选,给妊娠母猪注射一种含K88+抗原和一种佐剂的菌苗可有效地预防新生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口服免疫也可能更加有效,并且可能成为最好的免疫方法。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由屠宰场的猪血清得到的免疫球蛋白作为代乳品添加剂用于牧场环境中补给初乳的人工饲养的仔猪,有可能减少新生仔猪因腹泻和非传染性原因而造成的死亡。

猜你喜欢

埃希氏初乳血型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探究
食品检测用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的研究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宁夏地区牛源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差异比较
布劳恩脂蛋白对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的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分泌及死亡的调节作用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血型也会改变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