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课后思政”活动实施途径探析

2021-01-09廉会鑫潘峰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

廉会鑫 潘峰

摘要“立德树人”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开展“课程思政”是解决“立德树人”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论文提出利用好课后时间,挖掘物理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课后思政”活动,探讨活动的实施途径,坚持实事求是、形式创新、注重实效三方面原则,以“盐溶于汤”“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同时,感受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中学物理 课后思政活动 知识传授 全方位育人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56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Ways of "After Cla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Middle School Physics

LIAN Huixin, PAN Fe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Abstract"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Paper put forward to make good use of after-school time, excavate ide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after class" activities,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y way, insist on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form of innovation and pragmatic principles, with "salt soluble in the soup", "moistens everything silently" means to make th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grasp the physical knowledge, feeling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so as to realize an all-round education.

Keywordsmiddleschoolphysics;after-classideologicalandpoliticalactivities;knowledgeimparting;all-roundeducation

0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课程思政”,[1]他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高中课程教学在自选科目后,很多学生就不怎么接触思政课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了一种载体。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减弱或缺失,势必影响立德树人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在学校得到的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升华到德育。目前,仍然存在教师不理解知识传授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讲授知识,认为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应该由代政治课的教师来完成;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没有足够的认识;还存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的添加一些“思政元素”的现象,并没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学生更加无法在物理课程中潜移默化的体会到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论文提出利用好课后时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思政”活动,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物理学科理解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这一目的。

1实施“课后思政”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在课堂上大量开展思政教育会显得很生硬且影响教学进度。“课程思政”应该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帮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物理学史作为学科的基础背景,在大多数文件中大力弘扬。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共有15次提出要借助物理学史进行相关内容的讲授,所以利用课后活动去渗透物理学科的课程思政从教学、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分析都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搜集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功绩等方面资料。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的贡献,[2]而且物理学家追求真理的过程更能让学生理解物理的真谛。但是选择在课堂上去深入了解物理学家,可能会影响知识点的讲授,也有可能导致课堂重点不突出。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在中央电视台《课程思政面对面》节目中提出:实施课程思政就像炒一盘菜一样,老师是厨师,而学生是客人,要以学生为本,知道学生想要什么,而且要对其进行设计,保证色香味俱全,要学会融合创新。所以,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去收集物理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学家,使他们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所在,从而实现学生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从实验角度分析,物理实验本身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锻炼创新思维有很大作用。如果每一个物理实验都以课堂的形式,使学生全部参与实验的操作想必难度会有点大,但是如果采取课后自行小组练习、演示等形式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参与度。物理实验中有很多微妙有趣的小细节,而且物理学中的一些定律、定理也需要结合着实验去理解、引导。实验这个环节既不能省略,也不能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在亲自体验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获得物理学习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所以课后开展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实验练习、自主实验设计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2“课后思政”活动的实施原则

2.1实事求是原则

开展课后活动过程中,收集物理学史素材要保证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光体现素材的完整性,还应该体现全面性,不应为了跟风而给自己的课程贴上“课程思政”的标签。[3]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如何体现学科中的思政元素,以天文学家为例,可以讲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方法、思想以及如何回馈社会。在“课后思政”活动中,以科学研究的角度发现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里面寻找人文内涵。

2.2形式创新原则

在整理介绍物理学史素材过程中,应拓宽思路、开阔眼界,不断创新形式。学生课后搜集、整理物理学史素材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的有趣故事,在课后活动中鼓励学生将这些故事以新颖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对学生分享的素材进行补充与讲解,吸引激发更多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的过程中也体会物理的神奇魅力。

2.3注重实效原则

开展“课后思政”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拓宽学生知识范畴,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同时,一定要杜绝生搬硬套的行为,使課里课外的知识能够形成一个体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识,从而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3“课后思政”活动的实施途径

3.1讲大家事迹、感物理之悟

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明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形式,搜集整理物理学家的故事,在班级主题活动期间讲授物理学家的故事。例如,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素材。1961年,王淦昌放弃了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接受了原子弹研制这一艰巨任务,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4]通过众多物理学家的感人故事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对物理产生独特的感情,激起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5]

3.2谈生活物理、应物理于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生活中有关物理的现象触目皆是。比如,汽车轮胎在崎岖不平道路上的磨损就比平整路面上的磨损程度要严重,这是由于路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下轮胎所受摩擦力不同影响的结果。通过生活中的趣味小例子,结合物理学中的定律,既能让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能让学生记忆犹新。讨论物理知识时,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现实案例。我们平时用的手机就是利用了无线电波来传递各种信号。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真切的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物理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喜爱的各项体育运动、手持微型无人机等都离不开物理的支持。通过生活中真实有趣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科学判断和科学应用能力。[6]

3.3创物理之作、练实践本领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对中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制作简易实验仪器,并在班级“物理角”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上讲解“电路”相关知识后,教师课后可以将基本实验器材(两节电池、若干长度的导线、两个开关、两个小灯泡)分给每个小组,[7]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连接元件,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最后,教师再点评学生的连接,并对各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创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对真理永不放弃的态度。

3.4诵物理之词、品物理之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面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李白、辛弃疾等著名诗人所作部分诗句就体现了部分物理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就展现了能量转化的关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描述的自发现象的不可逆性就出自物理定律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物理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循序渐进,学生在朗诵诗词、解读诗词含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触物理知识。在课后组织学生查找包含有关物理知识的诗词,在课后开展朗诵大会,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3.5办物理之赛、竞物理之能

举办班级间形式多样的物理竞赛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还可以不断改进物理实验的操作性,增强学科的教学质量。在“求太阳辐射对半径为R=10.0cm小球的作用力,及这个作用力F与小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G的比值。另外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R也是已知的。[8]”这样的竞赛题目中,就包含了万有引力、动量、冲量等知识,需要学生具有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建立模型运用微元法解析。可见,物理竞赛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做对多少题,掌握多少公式,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弥补知识不足,更加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既可以体验竞赛带来的乐趣,还能从中拓宽思维面,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

4开展“课后思政”活动的注意事项

4.1潜移默化,不能生搬硬套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学科或者一本书,它是一个教学方面的理念,这个理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盐溶于汤”,“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体会学科魅力。上课起立说老师好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塑造也有影响。如果在每次开展过程都提及“课程思政”这个概念,学生不仅会觉得生硬,也没有办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去培养物理学科中的科学精神、态度以及情操。

4.2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在开展课后活动时,结合生活中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例子,采用互动、分析以及扩展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间播放科幻小讲堂,使学生在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业中放松出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按部就班地培育学生爱摸索、爱研究的科学精力,为学生此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4.3提高学生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课后思政活动时,不光要遵循以上原则,务必以培养正确价值观为前提。北京联合大学韩宪洲教授在央视《课程思政面对面》节目中提出“五+二”概念,即“有氛围、有特色、有特点、有品牌、有风格;有榜样、成果要有可固化。”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建立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体制。

5结语

课程思政的着眼点、落脚点不要简单地停留在思政课的元素上,而是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对于物理这类科学思维、创新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来讲,更是要求学生要在学科学习中增强思政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就好像烹饪中的盐,盐对人们有很多好处,但人们不能光吃盐,应该把盐溶解到各种食物里面,自然而然的吸收,而且盐的多少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课后思政”活动实际上是促进教师回归初心,深入课程研究、重构知识体系、聚焦课程思政元素,根据需要、特点,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综上所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思政”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课后的形式,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不一样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活跃教学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郝永佳.“后疫情时代”科研思路與方法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22):218-219.

[2]曾湖贤.科学利用教材中名人名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物理教师,2016,37(07):14-16.

[3]都鹏程.物理学史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融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4]张莹,孙咏萍.物理学家王淦昌的科学人生[J].物理教师,2020,41(02):78-80+83.

[5]夏雄平,曹雪丽,卓亚琦,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2):113-114.

[6]程震惊.如何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开展高中物理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27):70-71.

[7]王平.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2):53.

[8]严娇.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对思维方法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巧解中学物理的比值题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基于“学习金字塔”的中学物理教学改进研究
a绝对=a相对+a牵连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挖掘隐含 找回漏解
中考物理估测题之常用物体数值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