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

2021-01-09连洁平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含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宽口径的知识储备、职业技能和自我提升能力。它与高校育人效果息息相关。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存在基础薄弱、成长缓慢等现状。这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以及辅导员主动提升、主动规划意识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辅导员要有主动提升和主动规划的意识。

关键词 高职 辅导员 职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30

Research on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Take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Xiamen as an example

LIAN Jieping

(Xiamen City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0)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the ability needed to fulfill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mainly includes wide caliber knowledge reserv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self-improvement ability relat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weak foundation and slow growth. This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 imperfec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college counselors’ team building,and the lack of counselors’ awareness of active promotion and active planning.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Counselors should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active promotion and active planning.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 professional ability promotion

1相關概念

1.1辅导员

1.1.1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概念和内涵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校中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同时,高校辅导员也指在高等教育行业中在高等院校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职业。

1.1.2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基本特征

政治性强。高校辅导员需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足新时代,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向广大学生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辅导员核心工作内容之一。

工作繁杂且烦琐。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面对的学生是复杂的;面对的学生相关事务是复杂的;面对的教育环境是复杂的;自身的工作性质是复杂的。[1]此外,辅导员需要处理的事务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只要学生有诉求,事无巨细,辅导员均需关注。

专业准入门槛较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第三章第七条共列举了五条从业基本条件。其中对专业背景没有任何明确要求。这就造成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工作要求不一致的现象时常发现。

1.2辅导员职业能力

辅导员职业能力包括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主要指职业品质。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自我提升能力。

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这部分知识储备是辅导员从事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能力。

职业技能。服务学生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控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2]这部分技能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必备能力,是辅导员职业的业务能力。

自我提升能力。立德树人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群体也出现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很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要求,是辅导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2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专职辅导员队伍现状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可按照从业年限将辅导员职业分成三个等级:初级辅导员(从业年限为1-3年),中级辅导员(从业年限为4-8年)和高级辅导员(从业年限8年以上)。

2.1厦门某职业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

截至2021年3月,厦门某职业学院共有专职辅导员47名。从性别上看,男性17人,女性30人。从业年限上看,初级辅导员30人,中级辅导员11人,高级辅导员6人。从职称上看,初级职称及以下的41人,中级6人,副高及以上的0人。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21人,硕士研究生26人,博士研究生0人。从专业背景上看,思政教育专业3人,法学专业6人,管理学4人,教育学4人,心理学1人,其他专业29人。由此可见,该学院专职辅导员队伍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从业年限上看,队伍呈金字塔形分布,队伍中年轻老师较多。从专业结构上看,有教育学、心理学、思政教育、法学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所占比例较低。从性别结构上看,性别结构失衡。从业年限结构与职称结构不协调,初级职称偏多、高级职称稀缺。

2.2厦门某职业学院辅导员队伍能力现状与问题分析

2.2.1能力现状

初级阶段:在厦门某职业学院,初级辅导员均为中共党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100%的初级辅导员经过福建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培训内容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教师伦理学》《课堂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等。2018-2020年期间,初级辅导员学历提升率为0%。科研课题参与率为6.67%。论文发表率为3.33%。

中级阶段:《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要求中级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较强的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厦门某职业学院,中级阶段辅导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呈碎片化、零散化等特点。中级辅导员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比率为100%,获得就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为36.4%,获得学历提升的比率为9%,参与科学研究的比率为9%。

此外,在该学院,中级辅导员流动性较大。2018-2020年期间,共有5人转岗到行政机关工作,有2人转岗从事教学工作,有2人提任为学工中层领导干部。

高级阶段:截至2021年3月,厦门某职业学院共有高级辅导员6名,其中初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2名。独立开课的人数为0人。在核心期刊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0人。学历提升率为0%,科研参与率为16.7%。

小结:从与知识储备上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一是知识量不够多,二是知识面不够广,三是知识体系不够完整。

从职业技能上看:辅导员所受培训与其职业技能需求不完全匹配、所受的指导与引导不够。辅导员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提升依赖于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工作经验的丰富。

从自我提升能力上看,辅导员自我提升意识较为薄弱,在自我提升方面付出的努力较少。

2.2.2问题分析

主观原因:

首先,职业认同感不足。大部分辅导员有清晰的职业认知。对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较为认同,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辅导员的职业意志随着职业年限的增加呈波浪形分布:在初级辅导员阶段,职业意志呈上升趋势,工作熱情高涨,职业忠诚度增强。在中级辅导员阶段,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被打破、工作中的求知欲下降,职业意志和职业定力均呈下降态势,职业倦怠逐渐显现,导致中级辅导员流动性较大,转岗率较高。在高级辅导员阶段,辅导员对职业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重新回到较高水平。

其次,主动提升职业能力意识不强。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让辅导员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辅导员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个人提升。在业余时间,部分辅导员未将精力分配在职业能力提升上。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主动开展科学研究、主动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实践的辅导员较少。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较弱。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主要完成事务性工作即可。还有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职业的生涯发展与组织的安排关系密切,反而与职业能力的高低关联不强。还有一小部分辅导员对如何提升职业能力比较困惑,“等、靠、要”思想较重。还有部分辅导员安于现状,一方面觉得“高级职称的条件太高,自己评不上”,另一方面觉得“一辈子当个讲师也挺好”。

客观原因:

首先,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从厦门某职业院校的有关文件的梳理中发现,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存在“底线思维”,体现出“只要完成最基本的工作即可”的引导取向。对辅导员的要求和管理存在“重使用,轻培养”和“一刀切”的倾向。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成长的关注和支撑不够。

其次,辅导员身份定位不清晰,工作边界模糊。第一,虽然辅导员有着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与教师和干部均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辅导员在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均找不到归属感。第二,辅导员岗位工作边界不够清晰。只要与学生有关的工作,最终大部分都由辅导员来落实,常常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态。

最后,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辅导员岗位培养一批、成熟一批,往往就会转岗一批。从辅导员队伍中寻找后备力量,已成为高校的常态。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员岗位成为一些人进入高校的“敲门砖”和“垫脚石”。

3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

新时代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辅导员职业能力要得到提升,首先要求学校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其次要求辅导员主动提升,主动规划。具体如下:

3.1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3.1.1完善有关制度

首先,要完善辅导员评价制度。要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打破考核中的“唯事务性工作”倾向,改变职称评聘中的“唯论文”“唯课题”倾向,增强辅导员职业成长方面的支撑,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定力,朝着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其次,要畅通辅导员的晋升渠道。对在岗位上坚守的辅导员进行重点培养,对连续在辅导员岗位上有突出工作表现的进行表彰和奖励。选拔学工干部时,应优先考虑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辅导员。

3.1.2开展系统培训

首先,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培训。针对初级辅导员,开展系统的学生工作实务、学生工作基本理论的培训。针对中级辅导员,开展专业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针对高级辅导员,着重进行个人品牌树立和工作精品打造等方面的培训。其次,坚持理论型培训和应用型培训相结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鼓励辅导员通过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等方式提升职业能力。

3.1.3搭建发展平台

学校要为辅导员搭建发展平台。一是通过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培养优秀辅导员和辅导员团队。二是通过精品项目的建设,提升輔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三是通过指导辅导员开展科研项目,引导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

3.2主动提升,主动规划

3.2.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为应对社会发展、时代变化的新局面、新形势,满足辅导员个体的发展需要,辅导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学习是贯穿于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性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专家化。

3.2.2树立主动规划意识

首先,在初级阶段,辅导员的重点在职业生涯的适应上。辅导员应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认识职业环境,掌握职业基本能力,加强职业实践,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能力提升方法和路径,实现职业化。

其次,在中级阶段,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在引导平衡上。辅导员应平衡好工作与业余爱好、家庭的关系,及时调整职业期待和认知,提升工作效率和职业能力,实现专业化。

最后,在高级阶段,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在明确价值上。辅导员应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重新明确生涯信念,排除生涯干扰,聚焦特长,拓展天地,升华能力,实现专家化。

基金项目: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17年院级科研项目青年社科类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KYQS2017-6)

参考文献

[1]连洁平.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9.11.1:100.

[2]连洁平.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9.11.1:30-35.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职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