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瘙痒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1-01-09余明莲王聪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耳穴中药皮肤

李 娜,余明莲,袁 越,王聪敏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年龄≥60 岁,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原发皮损,每日或几乎每日皮肤瘙痒持续 6周以上[1]。此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且无原发性皮肤损害,又无明确系统性疾患的皮肤瘙痒[2]。美国护理院中1/3 的老年人有皮肤瘙痒症,男性多见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加而高发。有调查显示,65 岁及≥85 岁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12%和20%[3]。皮肤瘙痒症发生的频率越高和程度越严重,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不适,甚至影响到生活质量、睡眠和社会交往。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临床工作者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患者的症状缓解和生命维持,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4]。因此老年瘙痒症越来越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做好老年瘙痒症的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1.1 病因

老年瘙痒症可由多种皮肤疾病和系统性疾病引起,也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目前老年瘙痒症病因不明,发生机制并不清楚,是多种递质及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5]。多数西医学者认为与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免疫功能衰退、局部血液循环欠佳、周围血管病变、内分泌功能变化、机体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和精神等因素相关[6-8]。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群因皮肤腺体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基底细胞形态及大小发生变化,导致表皮突变浅,真皮乳头数量减少,加上表皮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最终导致皮肤厚度变薄,弹性显著降低,皮肤对周围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及其他不良刺激)适应能力降低,引起或加重瘙痒[9]。有研究报道显示,尿毒症患者瘙痒症患病率高,分析其影响因素可能与睡眠、抑郁症状、甲状旁腺激素等有关[10];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皮肤病中瘙痒症患病率最高为13.8%,发病机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末梢循环障碍、神经功能紊乱或神经损伤等有关[11]。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在中医学属于“风瘙痒”、“血风疮”、“爪风”等范畴[12]。中医认为老年人肝肾精血亏虚,脾胃运化功能虚弱,导致不能温煦、濡养肌肤,再加上外邪侵入,风从内生,进而出现皮肤瘙痒[13]。

1.2 临床表现

该疾病在全身各个部位均有可能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的瘙痒,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全身性皮肤瘙痒广泛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局限性瘙痒则集中于阴囊、女阴、肛门,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从小面积的皮肤瘙痒转变为大面积的瘙痒,甚至引起局部皮肤感染,形成继发性皮损。该病病程缠绵难愈,夜间瘙痒突出,易引起失眠,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4]。

2 治疗及护理

2.1 西医治疗及护理

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和对症处理,治疗药物较多,如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干皮症表现的老年瘙痒症首选含高脂成分的润肤膏,利用浸泡、涂抹、封包或湿睡衣技术控制慢性瘙痒。尤其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干燥,不能洗浴过频,水温不宜太高,尽量在36 ~38℃,不用碱性沐浴液,不用力搓澡,及时涂抹润肤品进行保湿,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有炎性皮损可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治疗。环孢素、沙利度胺、度普利单抗、生物制剂和 JAK抑制剂等治疗也有报道,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应谨慎应用[15,16]。西药见效快,但容易复发,疗效无法持久,且伴随如糖皮质激素依赖、皮肤萎缩、敏感性增高、毛细血管扩张、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17]。使用过程中应谨遵医嘱,切勿擅自调节药量,加重不良反应。物理治疗可选用每周2 ~3 次的紫外线光疗,光疗易耐受且很少有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反应。治疗过程中注意佩戴防护眼镜,遮盖外生殖器,根据患者治疗反应调节照射剂量,避免搔抓,忌光敏食物。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TENS)也有有效病例报道,但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影响其长期应用。有报道将西药口服、外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治疗老年瘙痒症取得较好的效果。王雅芳等[18]研究发现加巴喷丁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褚永生[19]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治疗单纯性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显著,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低。

2.2 中医治疗及护理

中医治疗可调节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治疗以疏风清热、养血平肝、清热解毒为法,也有温阳通络法,根据中医学中气分、血分及络病的理论,使用“通络”的治疗思想[20],使阳气有所化生,络脉调畅通达,皮肤得以滋养[21]。中医辨证施治综合多种治疗方案,以中药汤剂内服或中药外治为主,如中药外洗、熏蒸、擦浴、刺络法、拔罐、穴位注射法、针灸、埋线等,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在简化医疗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疗效,获取最佳治疗效果[22-24]。

2.2.1 中药内服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可通过口服中医汤剂,滋阴养血,调和营卫,纠正皮肤失养问题。通过改善身体生理环境,加速病症好转,降低复发率。中药汤剂虽相对于西药而言更温和安全,但中药治疗皮肤病的饮片多有小毒,而老年患者基础病多而复杂,多并发肝肾功能不全,药物清除率明显降低,易造成药物积累,发生药物毒性反应[25],因此在服用中药制剂时应注意观察毒性反应。药物配方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个体差异增减药物,借助药物间相互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孙剑峰[13]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刘惠芬和李彦芳[26]采用消渴止痒方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均取得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2.2.2 中药外洗及熏蒸 老年性瘙痒症多是因洗浴过频或热水烫洗后,未及时涂抹润肤品保湿,导致皮肤干燥而全身瘙痒。通过中药熏蒸仪作用,使药物和热力有机结合。药物蒸煮后挥发的气体穿过体表,进入机体,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肤水分,加快血液循坏及皮肤排放废物的速度,使中草药精华直达患处。热熏瘙痒部位,通过皮肤、孔窍和腧穴进入经络血脉,从而起到调节患者体内的湿气与燥热,解毒化瘀的效果。报道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瘙痒症的疗效,相比于单独使用中药熏蒸和耳穴贴压治疗效果好,且节约医疗成本[27]。

2.2.3 耳穴贴压疗法 耳形似一个倒置的人体,包含了人体各个器官脏腑的信息点,分布着丰富的穴位和经络,刺激耳部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濡养和温煦皮毛,改善症状[28]。丁同凤等[29]研究显示耳穴贴压能显著改善尿毒症瘙痒症患者的VAS 评分及4 项目瘙痒(four-item itch questionnaire,FIIQ) 量表积分,但具体机制有待进步研究。耳穴贴压操作简单,首先耳郭表面常规消毒,找准耳穴点,用药物药丸或磁珠等物在耳穴表面贴压并以胶布固定,按压耳穴点约 1 min,刺激强度以患者感到酸、麻、胀且能耐受为宜。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几次,晚上睡前按压1 次,每次治疗选用一侧耳穴,双侧交替治疗,隔日更换,周日将耳穴贴取下。耳郭处有皮损不宜贴压,避免耳穴贴处潮湿污染,防止感染。操作简便,无创,安全有效,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2.3 心理及认知干预

皮肤瘙痒症不仅是由生理、环境等引起,心理压力也是引起和加重瘙痒的重要因素[30]。瘙痒可引发搔抓意愿和搔抓反射,并伴随愤怒、烦躁等情绪,如此恶性循环。因此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综合评估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情况,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对皮肤管理的意识,使其掌握缓解、预防瘙痒的方法,适当按摩皮肤,切忌搔抓。帮助患者增强意志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从而消除患者顾虑,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提升治疗配合度。王向南[31]通过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搔抓行为的危害,进行自我皮肤瘙痒监测,搔抓行为对抗训练,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病态行为矫正,护理取得较好效果。老年性瘙痒症患者个体因素差异较大,因此开展心理护理时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实施,确保护理的有效性[32,33]。

2.4 其他

2.4.1 饮食护理 中医讲究“ 药食同源”,认为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大部分东西既治病又能当作饮食之用,且这些食物与药物一样有“ 四性五味”的特性[34]。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调节血糖;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鱼、虾、蟹、辣椒、火锅等,多食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此外,还应多食些滋阴润肺健脾的食物,如百合、黑木耳、白木耳、木瓜、红枣等,使皮肤润泽。适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其中的维生素A 和维生素E 有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的作用。冬季老年人应多喝水,每天宜喝两升水以补充水分,滋润皮肤。

2.4.2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促进汗液的分泌,减轻皮肤干燥,提高皮肤对营养的吸收,缓解症状。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还可以通过运动调节血糖。平时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活动。中医养生功法被广泛推广,它以调息、调身、调心为基础,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调节,而且不需要配备健身器材,冬季可在室内进行,相比慢跑、步行更有优势[35]。

3 小结

老年瘙痒症患者生理上的反应和精神心理上的认知差异,可能使医护人员对瘙痒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估负责化,并使患者对复杂的止痒疗法的依从性产生负面影响[36],但目前中西医结合护理方面没有更系统的方案。而且许多护理临床研究观察时间较短,今后还需要通过提高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提高研究价值,实施个体化护理。当今,在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背景下,仍需进一步加强适合居家护理、身心并护等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探究。

猜你喜欢

耳穴中药皮肤
第二层皮肤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