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路径
2021-01-09赵谦
赵 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0 引言
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英美文学类课程对传统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都非常重要[1]。因此,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依据“阅读、讨论、评析”的教学设计原则,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作家作品的方式,通过系统学习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提高语言素养。同时,巩固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近年来,国家倡导高校推行“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英美文学选读”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以“英美文学课程建设”为主题的研究主要从数字化资源建设、生态课堂建设、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教材选编策略、授课模式等视角开展。尚无学者从宏观的视角出发,结合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对英美文学类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一流课程的评选指标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结合上述指标,本文从变革教学模式、组建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5个方面入手,探索“英美文学选读“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提高育人效果。
1 变革教学模式
1.1 教师讲授与学生实操相结合
传统的“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教授文学史和分析作家作品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无法真正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因此,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实训引入到“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教学中。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地发表观点,提高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重要作家为主题制作PPT进行演讲,具体实施方式为:学习委员将本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至6人,推选组长一名;教师根据分组名单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位作家,小组同学根据老师的安排,查找相关书籍;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每位同学阅读指定作家的一部作品,并对该作品进行解读;组长将组员的观点汇集起来,和小组成员共同制作课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内容包括作家简介、作品介绍以及小组成员的读后感等。实训教学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的知识面广,这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相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在一起。课堂中,教师可以在每个文学流派中挑选几位最重要的作家进行介绍,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课无法涉及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讨论,鼓励学生采用小组研讨的形式对某一专题进行研究讨论。同时,教师加强学生在文学课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跳出传统的理论加史实介绍的教学方式[2]。例如可以给学生介绍女性主义、生态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神话学等文学批评理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个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通过搜集资料、确定主题、撰写综述和正文,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文学论文写作的流程和方法。学期结束时,学生上交一份论文供教师批阅,教师可在课堂展示、表彰优秀论文。
1.3 线下与线上相结合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积极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本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例如教师创建“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学习平台,开发在线课程,供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有条件的教学团队可以申报与课程相关的慕课项目,立项后利用项目经费,组织教师拍摄全套的课程教学视频。如果资金缺乏,团队成员可以在家中自行拍摄简易课程视频,以配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特点,用精选的西方影视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短视频等网络教学资源,以配合线下课程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学生分享全国及世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我国英美文学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实践意义[3]。
2 组建教学团队
一门课程的建设,靠教师个体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作用,才能形成合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4]。因此,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形成一套合理、健全、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是保障“英美文学选读”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
团队对课程教学辅导、导学与助学、教学交互、资源共享、课程考核等进行研究与设计,不断提升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本课程教师的共同发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利用团队的力量,合作制作一套完整的教学PPT资料和配套资源,供主讲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主讲教师还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整理本课程的习题答案,搜集与课文背景有关的视听材料,供学生欣赏学习。同时,团队负责人组织成员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或讲义,编写过程中要考虑学生需求,尽量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并定期对教材进行更新。
在教学团队组建后,应多去兄弟院校和企业调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教学团队成员可以组队参加各类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传统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教师只能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大致分析,文学作品内在的艺术魅力荡然无存[5]。在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满堂灌”的现象,根据“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特点,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游戏体验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力。上课时采用学生课堂陈述等方式,增加课堂活动密度和信息量,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修养。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每次课程教学结束前,留出5 min时间,让学生以辩论的方式对本次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营造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氛围。教师注重研究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需求,选用有效多元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4 完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6]。对“英美文学选读”一流课程建设来说,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教师要规范和完善教学考核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流课程建设中,教师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地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从课堂展示、课堂态度、出勤情况和试卷考核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考核评价指标包括:课堂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综合表现,确定每个学生的课堂展示成绩;课堂态度,如在课堂上是否玩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睡觉、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戴耳机听歌等,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出勤情况,全勤满分,迟到和早退每次扣2分,旷课每次扣10分,若旷课数达到本学期课时数的1/3以上,直接认定为不及格;试卷考核,期末试卷题型为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评价体系更符合教学规律,学生满意度大幅提升。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良性课堂氛围的建构。此外,设置学生评教环节,通过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以便今后改进。
5 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在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中,科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积极撰写论文,申报教研和科研课题,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寻找科研选题和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将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学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例如教师以美国作家埃德加·艾伦·坡诗歌为主题,撰写一篇科研论文,再把论文写作过程中领悟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提升教学的内涵。再如杰克·伦敦擅长写以狗为主题的动物小说,解读人与动物的关系,是生态批评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可给学生介绍一些生态批评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其了解该理论的概况,引导学生从生态的视角去解读作品。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重视教学研究,积极申报与课程相关的教研项目,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6 结语
在课程的教学中,“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倡导回归文学性本身,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国家大力推行“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借助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东风,课程建设团队通力协作,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特点,探索出高效的建设路径,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