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一”的创新体育课堂,打造学生核心素养主阵地

2021-01-09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2期
关键词:四个一体育精神素养

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 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

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是历史、社会变更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近年来,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肥胖率、近视率不断攀升,由于小学体育未被纳入小升初考试范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体育为其他学科让路”现象。随着新时代发展,学生体质的下降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迫切需求推进了体育事业的前进,改善学生健康行为、更新体育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活动内容成为当前体育改革的迫切需求。基于上述背景,小学体育教师应从思想上转变认知,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基于“四个一”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结合学生真正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实践访谈法,分别从师资力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项目内容等维度对我国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如下梳理与分析:

从师资力量维度分析,现有小学体育教师储备技能与理论知识已不能完全满足新课标要求。由于教师所具备的专项技能相对有限,因此学校安排的项目任务无法跟随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从教学目标维度分析,当前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相对泛化,虽然多数学校规定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但并未细化、具体制定相关目标的执行计划,进而导致体育课堂上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产生偏差;从教学方法维度分析,多数学校一贯沿用教师单向灌输、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从项目内容维度分析,学校安排的项目内容与新课标要求契合度不足,部分学校安排的教学项目相对传统,多局限于田径、跳远、热身等固化运动形式,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法适应新课程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培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对于体育教学课堂提出的新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指针对某个具体学科,通过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获得关键能力与思想品格,强调从学科基础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化到体育学科层面,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运动认知、健康行为、社会适应、体育品德。在此结合体育核心素养进一步讨论与分析体育教学课堂的新要求。

从运动认知层面分析,包含运动知识、运动能力与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传授体育运动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储备专业知识;从健康行为层面分析,包含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终身运动理念的传递,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终身运动意识,促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碎片化时间合理运动,深化运动对健康的正面促进作用;从社会适应层面分析,包含社会与合作、环境适应与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从体育品德层面分析,包括坚强意志培养、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公平竞争意识等,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设计中,通过体育运动竞赛、体育游戏、一定难度的技能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品德素质。

三、核心素养下“四个一”的创新体育课堂的策略

(一)一点健康意识,渗透学生健康的体育理念

针对健康行为培养目标,教师可结合体育教学项目与学生认知需求,在课堂中增加“体育保健与预防运动损伤能力培养”内容,通过因材施教渗透健康体育理念,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

以足球项目训练为例,教师不需要专门设置一个时间段向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课前准备、课中练习、课间辅导、课后任务贯穿健康意识,使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切身感受健康意识的重要性,进而使其自主养成体育健康习惯。课堂开始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上网观看正规的足球赛事,使学生观察足球赛事总结足球比赛期间的小细节。正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到足球场,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防护工具,使学生自主观察并推测相应工具的使用功能,接着教师针对每样工具进行防护示范,并结合学生课前观看的足球赛事视频讲解比赛时的预防运动损伤知识,结合学生后续的真实运动再次深化相关健康行为知识点,以此达到健康体育理念渗透目的。

除课堂讲解外,学校每学期也可以专门聘请专家进行全校性体育保健授课,通过全校授课增加学生对健康体育理念的重视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损伤应急措施。

(二)一项运动参与,夯实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

针对体育教学项目单一、传统的问题,教师需不断开发、设计创新体育项目,根据所学习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技能、提高各项身体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柔韧度、速度、灵敏性、耐力与力量。

教师制定体育运动能力培养方案时,需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与器官发展特点设计系统性培养体系,体能培养方案应循序渐进原则,将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准备阶段、基本阶段、结束阶段三个部分。准备阶段可安排在体育课程的前8 分钟,要求学生依托体操专项训练自身的柔韧度,练习内容包含颈部拉伸,肩、髋、腕、踝的环绕训练等;基本阶段安排在课堂的技能训练环节,如通过听声起跑训练学生的速度,通过折返跑、标杆跑、信号应答等体育游戏训练学生的灵敏性,通过平板支撑、哑铃、单双杠、弹力圈等静态运动训练学生的耐力与力量;结束阶段放在课堂最后5 分钟,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慢跑、竞走等有氧运动,以此达成科学、系统性的体育运动训练,进而夯实学生的健康身体素质。

需要说明的是,为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技、团队技体育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比赛主动关注自身的体能状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竞技能力。

(三)一次合作体验,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

针对体育运动兴趣低下、课堂氛围淡漠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中开设团队合作形式的体育项目,通过将班内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使其在团队合作中明确自身职责、相互磨合学习、互相产生默契。

体育课堂中的团队协作项目可分为竞技类与娱乐类。竞技类团队项目多表现为足球、篮球、排球、拔河项目等,娱乐类团队项目表现为啦啦操团队项目、“双人三足”、交谊舞项目等。以体操团队项目为例,教师向学生教授基本体操知识后,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队,向学生示范并讲授体操运动的相关动作、技术等。小组训练期间,学生首先在组内自主安排每个人的体操队伍定位,教师则需做好干预与辅导,在体育课堂中创设不同的训练情境,如“击鼓传花”“双人交谊舞”等团队游戏,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训练情境自主选择合适策略,以此增加团队协作默契与体操训练技能。

除基本技能的团队训练外,教师还需设计多样化体操竞技游戏,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体验合作形式,以此感受队友的协作能力,提升自身在队伍中的责任感,最终达到体育项目的团队协作目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能力提升。

(四)一种体育精神,养成学生终身受用的高尚品质

针对体育精神欠缺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竞技价值,在课堂中创设多元化体育竞技情境,以此建立学生“公平、公正、无私”的体育精神,进而使积极、正向的体育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教师可在体育课堂中增加体育竞赛模拟赛事,一方面可组织一部分同学作为参赛者进行竞技比赛。另一方面组织几位同学充当裁判,用于判定每场赛事的积分项、胜负方、竞赛行为等。如教师在月末开设田径比赛,而参赛者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各班之间进行PK 对赛。以笔者所在学校五(三)班的赛前模拟赛事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示范50 米赛跑正确与错误的参赛行为,无论学生是否会在正式比赛时充当裁判,都应使其学习至少一项比赛仲裁能力,使学生从裁判角度理解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遇到高强度体育比赛时,教师应及时关注与掌握学生身体状况与竞赛情绪,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精神时充分关注自身状况,以积极的态度抚慰学生消极情绪,促使学生正确看待竞技比赛输赢,避免学生陷入负面、低落的情绪中。

四、结语

新课标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要求,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基于“四个一”理念探究创新课堂模式,通过“一点健康意识、一项运动参与、一次合作体验、一种体育精神”提出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运动能力方面应延续传统优势体育项目,注重单向体育成绩的提升;健康行为方面教授体育保健知识、培养运动损伤预防,通过开发趣味性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深化终身运动意识;社会适应方面需开发团结协作性、创新性体育项目,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体育品德层面需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通过使学生担任体育运动裁判、竞技参与者等角色提升学生的体育公平公正能力与竞技能力。

猜你喜欢

四个一体育精神素养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
“四个一”并举,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