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双手剑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1-01-09陈丽颖河北师范大学
陈丽颖 河北师范大学
一、引言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项目之一,具有较浓厚的文化积淀。剑术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大宗,双手剑是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在单手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利于大力劈砍的实战武器之一。双手剑从初现,便作为战场中的利器备世人喜爱,同时成为国家和军事的辅助象征,其在历史中的发展曾风靡一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战争形势的变化,因双手剑耗费成本较大且对铸造工艺要求较高,而渐渐消失在了历史洪流之中。虽然当前部分武术流派中保留了双手剑术,却又因受流派拳法的束缚,使世人对其了解比较模糊。双手剑适应了古代社会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剑术也随之发展。当前专家学者对传统剑术的研究,并未对双手剑聚焦,而是仅将剑术笼统的当作一个整体,而这却使双手剑的隐蔽性愈加严重,致使世人对传统剑术的历史认识不够细致。理清双手剑的历史脉络对细致研究当代剑术及其他短兵器的历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填补我国双手剑术历史研究空缺的同时,在历史中发现其技击价值与流派分布,为双手剑习练者、爱好者提供历史依据及练习建议[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双手剑已消失在了历史洪流之中,被人们遗忘或者否认。无论在新时代,还是在历史中,双手剑都真实存在,但学术界对其并无系统整理。大多数人将日本倭刀演变而来的苗刀作为双手剑的代表,同时也有一部分双手剑习练者将于承惠先生首创的“螳螂双手剑”当做练习的模板和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当代双手剑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检索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查找与双手剑相关的文献资料。
2.访谈法
本研究主要以面谈、电子邮件和电话访问的形式对不同人群(专家、双手剑习练者,武术专业)进行访谈。
在访谈前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被访者材信息及材料,对其经历、工作、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以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为高效的访谈作好铺垫。对双手剑习练者、爱好者及具有代表性的剑术习练者、具有代表性的双手剑术传人进行电话及面对面访谈收集相对真实、客观的资料。
3.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查找到的各类文献、史书古籍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内容。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基于双手剑历史的相关研究现状和双手剑的历史,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当代双手剑术的发展概况,在现实发展中发现其技击价值,为细致研究剑术或其他兵器的历史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双手剑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发展和技法有系统的认识,同时填补短兵器相关研究的空缺,为细致传统剑及其他一些特殊兵器的历史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现实意义
(1)在现实发展中发现其技击价值与流派分布,为双手剑习练者、爱好者提供依据及练习建议。
(2)总结双手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与价值等,结合当代形式及群众需求为双手剑的发展方向提供建议。
四、古双手剑术新时代的发展与困惑
(一)习练者认识片面,历史来源模糊
结合前期对练习双手剑群众的采访,了解到的大部分人将“苗刀”“长剑”及于承惠先生所创“螳螂剑(又称穿林剑)”看作中国古双手剑的代表,于深圳三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实习期间,也曾接触了双手剑,其主要以课程形式教授、传播。比如部分学员,如梁凤娟、欧阳萍、迟颖晞等习惯将中国的双手剑与日本剑道作对比,并会认为中国的双手剑是从日本的“剑道”衍变而来;同时孟彩虹、袁妙贤、廖国鸿等知道双手剑起源于中国,但对其历史发展渊源极其模糊;另外双手剑属于我国传统武术器械项目之一,在对武术专业大学生的访谈中,如阴乐平表示,其接触过三类双手剑,但不确定双手剑的历史来源及发展现状,认为双手剑与苗刀极其相似……当前双手剑的发展并不乐观,世人对双手剑的认识相对比较片面,而一些双手剑地爱好者因没有固定动作及风格做参考而不能习练等等。并结合对相关专家、老师的采访,首先,运用访谈法了解对于剑术及发展方面请教了深圳三到健身馆馆长姚家兴老师,他认为在他所接触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不了解中国的双手剑,并结合专业内的现状表示当前人们及正在习练双手剑的人对双手剑的历史和发展并不了解,且对动作技术、相关文化、礼仪认识不深刻,最后并结合他的师父所创编的“中华古剑道”明确了关于中国古双手剑发展的相关文化内涵。剑术方面还请教了河北体育学院武术系彭英老师(武英级),访谈过程中彭老师在基本剑术的基本技术、动作风格及技击含义等方面提供了她自己对于当前双手剑的不同流派的动作风格和结构的认识,为双手剑在当今时期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建议。
(二)双手剑术传承形式的单一性
双手剑自出现便成为帝王将相随身携带的必备武器,曾作为战场上有利的进攻武器[2],双手剑得到普遍应用,随之而来的便是双手剑术的发展演进,而发展至今,由于受各宗派支系的束缚,双手剑术并未得到有效推广和普及。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如今社会上流传最广、普及度较高的双手剑术便是于承惠老先生所编创的双手剑法,如北京太极禅院于2017年11月推出的古双手剑法课程,又如在对武当山双手剑术爱好者江立志的电话访谈中他表示,如今双手剑爱好者因不了解双手剑的历史来源而不敢盲目学习社会上双手剑术,只能接受传承、来源相对较清晰的“于承惠双手剑法”。但追根溯源,于承惠先生的双手剑法却又带有个人风格和其他项目的特点,其包含的古双手剑法的“纯净性”需进一步确定。
(三)不同流派的封闭性
通过初步研究发现,古双手剑法基本属于“民间”传承形式且存在于不同门派之中,技法明确、攻击性强,都带有各自门派的风格特色,传承形式单一,大多数在门派内传承和发展,且各门派间自古以来的封闭和竞争关系,使得双手剑术难以普及,世人对双手剑术认识肤浅,接触途径有限。
(四)社会需求的冲突性
古双手剑最初因战阵需要,在铸剑技艺得以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而来,在实战中产生的古双手剑法,风格独特、技击性强[3],深受帝王将相的喜爱,曾成为身份和国家地位的象征。在古时,双手剑及双手剑术因适应社会和战争需要而得以保存和演进,但发展至今,因社会需求和当代价值观的变化,古双手剑术的作用和特点并未太大变化,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缺少理论支撑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过去及近年的双手剑术的相关研究来看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类是集中在武术学科内与双手剑有交叉的某种运动、竞技项目上,如对剑、剑术、剑文化、短兵,及剑术与短兵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另一类则主要是集中在与双手剑有相似运动形式方面的研究,如日本剑道、苗刀等。表面看起来这两类与双手剑的源流与技法似乎有相通之处,但大到历史发展、小到器械形态特征均与双手剑相差巨大。因此造成了当前双手剑的爱好者对双手剑的了解较为肤浅,相关的理论研究极度欠缺,限制了双手剑在新时代的传承和普及。
五、新时代古双手剑术传承和发展建议
(一)探索双手剑的历史渊源,梳理历史脉络
要研究一个项目或体系,就要充分认识它的历史源流,同样要研究一项中国的兵器,对它的源流也要有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对这种兵器有个整体的了解,对兵器的改良及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双手剑演变至今,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而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双手剑的理论研究并未独立,仅是将双手剑置于剑术之中,对其系统研究。这样粗略的研究更加重了双手剑的隐蔽性,致使人们对我国剑术历史的认识不够细致,理清双手剑的历史脉络对细致研究当代剑术及其他短兵器的历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填补我国剑术历史研究空缺的同时,在历史中发现其技击价值与流派分布,为双手剑习练者、爱好者提供历史依据及练习建议。
相关专家学者,应聚焦双手剑的历史及当代发展,系统梳理双手剑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脉络,为双手剑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为世人习练双手剑提供实践参考。
(二)整合各流派风格特点,在继承与创新中形成双手剑系统的技法体系
双手剑术在历史上曾风靡一时,深受习练者喜爱,成为各宗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双手剑存在于不同门派支系中,风格各异,使得双手剑法没有统一、系统的技法体系。在当今社会难以普及和推广,欲使双手剑术在新时代得到发展,就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在探索双手剑术历史源流的基础上,整合各流派的不同风格特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和武术项目发展的需求,在继承各流派双手剑术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符合当前人们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双手剑技法体系,为双手剑习练者、爱好者提供练习参考和科学依据。
(三)加强双手剑的理论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
我国的古双手剑并非一个器械或一项简单的武术项目,其在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政治、军事、文化等密切相关,从帝王将相随身携带的必备武器到文人墨客及阶级地位的身份象征,再到步战时期成为国家地位、军事实力的代表,双手剑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古双手剑术要在新时代得到发展,就必须依靠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挖掘内在的传统文化,形成理论系统,使古传的双手剑术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更为全面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