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程建设浅谈
2017-09-13孙利娜
孙利娜
内容摘要: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我校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将捐资修建双凤桥的王氏兄弟,擅长的“凤英剑”、“凤阳剑”剑术纳入學校体育剑术课程,以“剑魂”励品、“剑风”促学、“剑礼”善行、“剑技”强能为目标,打造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
关键词:传统 剑术 美育 课程
本课程的建设,是增强学生力与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君子之风和谦逊有礼等感性素质重要途径。美育不仅涉及有关的艺术知识,它还同一个人的形式感受能力、情感状态、深刻的理解力,以及长期的艺术修养有关。剑,作为中国传统武术器械之一,仗剑走天涯是武之侠义,起舞弄清影乃文之潇洒。“双凤剑”所昭示的“内外兼修、文武双全”的精神,与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主旨一脉相承。
一.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程背景介绍
剑,素有“百兵之祖”、“百兵之君”之美称。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我校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将捐资修建双凤桥的王氏兄弟,擅长的“凤英剑”、“凤阳剑”剑术纳入学校体育剑术课程,以“剑魂”励品、“剑风”促学、“剑礼”善行、“剑技”强能为目标,内外兼修,打造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
二.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程主要内容
1.体育剑术美育核心课程
1-6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剑术课,让剑术进课堂、进教材、进课程。从“剑技”赏技能精湛之美,从“剑风”品学风正气之美,从“剑礼”育善行高尚之美,从“剑魂”励品质坚毅之美,全面开展美育核心普及课程。
2.体育剑术美育特色课程
在剑术美育核心课程普及的基础课程上,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开设剑术社团活动,再由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组建乡村少年宫剑术特长训练队,构建三级剑术课程,打造学校特色剑术美育课程。同时整合音乐、美术、语文、书法、品德等课程,通过画、唱、诵、写、思等系列活动,建构以民族传统体育剑术为核心的美育综合课。
3.体育剑术美育延伸课程
文化浸润,打造剑术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剑墙,让学生置其景而修其身;挖掘剑文化,成立剑礼院,打造剑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使学生更好的承百年底蕴,沐剑气书声。
三.实施路径
(一)城乡结合,多方联动
1.高校联动。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部的专家共同组建成师资团队,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目前,工作室教师人人都能进行“双凤剑”套路教学,在领略中华武术(剑术)璀璨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修养。
2.馆校联动。聘请北碚区文化馆的剑术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共同研究剑招剑式,开创适合儿童的剑术,既可锻炼学生的健康体质,又培养学生成为“侠客、侠女”的习剑热情和坚韧敏捷的品质。
3.联盟互动。以西大附中武术联盟牵头,开展深入剑术交流活动。在武术联盟中,积极参与,研讨互动,在交流中,展示学校剑术特色,学习优秀经验。
4.多元练习。学校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特点,结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多形式实施教学:在体育课课堂(每班每周至少一节);大课间集中训练与展示;剑术社团学习与研究;乡村少年宫内学习;特长队比赛等。
5.练赛结合。注重实践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学校去年开始组队参加市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丙组)、市大中小学生武术比赛。
(二)学科整合,整体打造
坚持以生为本,立足于剑技的传授、剑礼的习得、剑风的形成及剑魂精神的浸润,旨在锻炼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坚强意志,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体育课中,剑术学习彰显力量与美的结合;舞剑的打击乐器、音乐伴奏走进了音乐课堂,并在单一的传统伴奏乐基础上形成了多套不同节奏、不同套路的伴奏音乐,气势更加雄浑,激昂;美术课堂上,学生画剑、剪剑、设计“双凤剑”的艺术造型情绪高涨,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绘画、剪纸等艺术作品;语文课中,孩子们学习“双凤剑”的典故,讲剑的故事,写剑的精神等等,受到“双凤剑”人文精神教育,增强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勤劳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综合实践学科的“双凤剑”博客制作,科技学科的“双凤剑”制作与造型设计,书法学科的书写剑魂、剑风、剑礼等。
四.保障制度
1.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配齐美育教师,确保美育教师结构比例符合美育教学实际需要并保持美育教师的相对稳定。建立美育教师协同培养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保证每位美育教师培训交流学习机会。
2.完善评价制度
学校利用《健康人》评价手册,对学生的美育学习进行适时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同时,制定美育教师评价制度,每学期对美育教师进行质量多元抽测,保障美育教学的质量。
3.落实经费保障
每年学校将美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障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发展特色项目、开发课程资源、及时补充和更新设施设备、培训教师等,支持学生合唱团、舞蹈团、美术、书法及乐队建设。
参考文献
[1]粟高燕.《论学校美育体系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2.10
[2]袁济喜.《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