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髓内针在儿童前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21-01-09王光
王 光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儿童前臂骨折属于多发疾病,此病占据儿童骨折疾病的比率达10%。非手术治疗为传统的主要治疗手段,如果手法复位不理想或稳定性不高的骨折,很容易发生再移位,也就需应用手术治疗。临床实践发现[1],实施前臂骨折内固定术,骨折处依旧不愈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骨折后部分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挑选不恰当的内固定物,手术实施不够精细,未与必要的外固定相结合,术后患肢过早开始活动,这其中引发最高不愈合率是接受骨圆针、克氏针作为内固定物的患者。本文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效果,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臂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臂骨折患儿,入选标准:所有患儿都未伴有全身多器官疾病。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家属都了解此次实验的目的,患儿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15岁,平均(8.4±4.1)岁;3例单纯桡骨骨折,3例单纯尺骨骨折,8例尺桡骨双骨折;2例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13岁,平均(7.5±3.9)岁;2例单纯桡骨骨折,4例单纯尺骨骨折,9例尺桡骨双骨折;2例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2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观察组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采取常规消毒,实施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让患儿呈仰卧体位,借助C臂X线机的透视功能,将骨折复位。对于单纯桡骨骨折患儿,采用逆行远端穿针;对于尺骨骨折患儿,实施顺行近端穿针;属于尺桡骨双骨折患儿,首先应用逆行桡骨穿针,再实施顺行尺骨穿针。选择离干骺端0.5-1cm处为穿针位置,从背侧或外侧进入,避开桡神经浅支,以钝性方法将达骨膜分离并切开,一直到骨折断端后处,先复位桡骨,与骨干形成45角将骨皮质钻穿,选择这样的角度有助于插入弹性髓内针,再从弹性髓内针穿过加以固定,穿过直径为2-3mm,接着复位与固定尺骨,最后在透视的条件下,对复位与固定效果进行评估,将针尾切断,仍保留5mm左右,埋到皮下软组织内。缝合伤口,覆盖上无菌敷料并进行包扎,应用石膏实施外固定。手术结束后,使用抗生素3-5天,若有患儿发生肿胀,在以上基础上采用脱水与消肿药物进行治疗,手术后1个月复查,定期指导患儿开展恢复前臂功能的锻炼,将石膏去除,手术后3个月复查,若骨性愈合,则把弹性髓内针取出,如果依旧可以见到骨折线,可以延迟到手术后8个月再行拔针。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应用传统方法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选择加压接骨钢板加以固定,将钢板放到桡骨近端与尺骨的背侧,及桡骨远端的掌侧。其它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X线愈合时长。分析2组并发症情况与限制患肢功能情况。
5 结果
5.1 2组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X线愈合时长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指标对比
5.2 2组并发症情况与限制患肢功能情况对比:观察组1例患儿有前臂旋后功能受到制约,占比5.00%,无并发症。对照组6例患儿发生前臂旋后功能受到制约,占比30.00%,7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占比35.00%,其中主要并发症包括:发生感染、骨骺受损、关节僵硬、血管神经受损。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情况与限制患肢功能情况对比(n,%)
讨 论
儿童前臂骨折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不稳定骨折的保守治疗手段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后遗症,目前大多采用手术治疗[2]。加压钢板内固定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桡骨骨折、尺骨骨折等前臂骨折,其有较强固定性,利于开展初期功能训练,恢复关节功能效果理想。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产生较大损伤,有突出瘢痕,取出内固定会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并引发2次骨折,此方法儿童难以给予良好配合。弹性髓内针治疗前臂骨折属于微创,且操作便捷的治疗手段,所以,成为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首选方式。
弹性髓内钉设计特点与儿童骨折特性及骨的生长特性相符合。对比成人骨骼,儿童骨骼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不可认为儿童骨折就是成人骨折的缩小。原因是:(1)儿童骨骼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故其抗弯曲性能比较强大。骨折相对较为完整,不太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有助于实现弹性髓内钉的3点固定;(2)儿童骨折有骺板,骺板受损会引发肢体产生畸形生长,传统刚性髓内钉都会损伤骨折,弹性髓内钉则是依据儿童骨骼生理特点在而进行设计,防止损伤骺板;最后,儿童骨膜比较厚实,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不会过大损伤骨膜,加速骨折愈合[3-5]。儿童前臂骨干骨折通常选择保守治疗,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并石膏固定,疗效明显,但是复位不稳定性骨折后,会再次发生移位。儿童骨骼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尺桡骨骨干骨折可以承受<10°的成角畸形,可以采用骨质自我塑形矫正的方式,纠正此程度的成角畸形[6]。而手法复位不理想或不稳定的骨折就要选择手术治疗。当把弹性髓内针植入尺桡骨髓腔后,借助钉体于骨内部构建3点固定,这样,弹性髓内钉的横向、轴向、侧方与旋转的稳定性都得到保证,保持复位状态,给予张力于前臂骨间膜,使其完全展开,手术中选择闭合复位,不会过多损伤骨折四周软组织,加快骨折愈合速度[7-8]。另外,弹性髓内针的突出特性为骨折处可以轻微移动,既而刺激产生骨痂。虽然有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弹性髓内针的成角与旋转都有着良好稳定性,但是俞永智[9]等人认为还是有必要进行石膏外固定,对于接受前臂骨折弹性髓内针固定术患儿,通常固定2-3周即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属于成人前臂骨折的治疗方式,会造成较大损伤,取出内固定会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引发2次骨折,所以,儿童不适用[10]。弹性髓内钉可以维持成角、轴向、侧方及旋转的稳定性,手术采用闭合复位,不会损伤骨膜,局部血运不受影响,不会引发骨生长障碍,有助于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后,可以较为便捷地取出髓内针,且不会有太大损伤。弹性髓内针适用于治疗3-15岁的四肢长骨骨折与复发性骨折的患儿,同时可以治疗成骨不全推动骨发育与单房性骨囊肿。下列情形禁止应用弹性髓内针:(1)<3岁儿童;(2)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开放性骨折;(3)关节内骨折;(4)部分软组织存在急慢性感染;(5)恶性肿瘤[11]。弹性髓内针有其自身优势:(1)手术切口不大,不会过大损伤骨折四周的软组织与骨膜,可以尽最大可能保证骨膜的完整性,增强骨折的稳定性,加快骨折愈合。降低感染率,手术操作便捷,损伤程度低,术中出血量少,可以短时间内恢复健康;(2)手术当中可以防止损伤骺板,不会引发肢体畸形生长;(3)手术采用弹性内固定,与生物学固定原则相吻合;(4)骨折愈合后,简单的取出髓内针流程,不会造成太大损伤,节约时间且节省费用;(5)不会太大影响到儿童心理。当然,弹性髓内针也有其不足之处:弹性髓内钉的直径与入钉点有着高标准,手术当中需要借助 C型臂X线机进行多次透视,大量暴露于放射线下[12]。应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前臂骨折,会引发并发症:发生感染,产生钉尾反应,神经与骺板受损。据李世清[13]等研究证实,针尾刺激反应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一般程度比较轻,表征是无菌性炎症,即:针尾处皮肤出现红肿与 疼痛,紧随其后的并发症是钉尾刺激桡神经,诱发患侧拇指感觉出现暂时性衰退,很少发生的并发症有弹性髓内针滑脱退出、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X线愈合时长都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肢功能受到制约率、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弹性髓内针用于治疗儿童前臂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显著,并发症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