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

2021-01-09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应用型实训

张 成

(六盘水师范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1 引言

由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各大院校逐渐将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地方应用型高校较其他高校而言更具有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又具有较强的运用型和实践性特色,许多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均依托当地旅游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然而在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过程中,极易出现实习企业虽然把学生统一安排在酒店或者景区等行业岗位,看似与专业对接,却难以在岗位继续学习及提升专业能力的情况。甚至使学生成为了廉价劳动力,大幅削弱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同时,如果缺少充分的校内实践,容易导致学生在参加酒店、旅行社等专业实习过程中,与中职中专学生相比,产生专业技能不如人家,吃苦耐劳不如人家,心态端正不如人家的困境,并进一步丧失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对口就业意愿。因而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尤为重要。通过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学生自主专研、学生参加竞赛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自身素养与实践的对接,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适应专业实习和就业,更顺利的成长成才。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国内对于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相关教学的基本认识研究;②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③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相关教学中主要路径及方法的研究;④新形势、新业态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相关教学面临主要挑战研究。

2.1 基本认识方面

韩福丽[1]认为在国家教育政策及大政方针的指引下,随着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技术便有着更高的要求。宋爽[2]认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对接企业和实训课程、建立一套旅游专业实践体系等方式完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唐少霞等[3]认为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唯一出路,是旅游高校进行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周晓雷[4]认为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实习实践模式将产、学、研有机结合,有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有部分学者对校外实践基地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校外实践基地是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

2.2 存在问题方面

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于观念、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实践相关工作的评价与管理研究上。观念上,学者们通过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反思,认为我国旅游高校长期将实践教学放在从属地位,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形式,且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吕春莉等[5]认为许多本科高校将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能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教学关注上以管理性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普遍存在学校“重管理,轻技能”,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误认为课堂理论学习比实践重要,造成学生就业起点的高定位。对于课程设置上,当前我国部分本科高校存在因人设课、课程体系拼装色彩浓厚、部分课程知识简单理论传授等现象。教学资源上,不少学者提出旅游管理专业由于长期缺乏物质保障,致使校内实训教学设施设备、专业模拟实验室等建设严重落后,学生实际训练流于形式;同时,受唯学历论、职称论等观念的影响,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方面,存在师资来源单一、引进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对于学生实践相关工作的评价与管理上,存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善。对于学生来说,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等规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对于教师来说,实践环节学分及课时量受相关考核文件的影响,导致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2.3 路径及方法方面

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相关教学中主要路径及方法的研究方面,主要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措施及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体系上,张金霞[6]提出“认识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管理实践+研究实践”的五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程新杰[7]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以一体化理念为起点,以学生“高起点就业”目标为出发,构建出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化、教学内容三位一体化、合作机制三位一体化的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张维梅[8]构建出基于基础技能层、综合应用层、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三层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提出“三层次”“两加强”“一重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等五项基本对策保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樊亚明[9]以“双创”为背景,构建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平台体系、教学保障体系。教学模式上,伍鹏[10]在提出顶岗实习与“3+1”(理论+实践)学制,灵活多样的毕业设计及考核制度,“双证”人才培养制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师教师队伍”“双导师制”等。苏甦[11]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分为专业技能模拟、专业理论应用、综合能力培养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并建立对应的专业技能模拟操作、专业理论应用能力训练、综合实践能力应用三个实践平台。

2.4 新形势新业态下面临挑战方面

新形势、新业态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面,以“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互联网+”“一带一路”为背景,胡晓聪[12]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即新媒体的营销能力、个性化服务能力、智慧景区的管理能力及跨界综合能力,高校要建好与次配套的相关设施。吴淑娟[13]等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探讨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与国际建立人才培养制度等对策。黄丽[14]结合全域旅游背景下景区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课程体系与全域产业发展的对接,要求根据市场的变化挖掘旅游景区的深度、广度和维度,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开发“互联网+”“旅游+”等新型业态课程。

从上文不难看出,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校企合作、行业需求、实践体系考核评价、实践体系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构建,并且以学生为本位,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但是大多学者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都是以校外实践、产学合作为主体,忽视了校内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认同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研-赛”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随着旅游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深入、“全域旅游”为旅游业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互联网+”为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养为社会所用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旅游专业作为与实践接轨最为密切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及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必然会随着各种新兴方向的产生而不断发展。

为适应上述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教、学、研、赛”四位一体的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教”指教师教授专业课程;“学”指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研”指鼓励学生专研专业理论;“赛”指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级竞赛,赛学生的专业操作(图1)。

4 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不足

虽然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很重要,但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不足。六盘水师范学院2009年由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六盘水师范学院,201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列为贵州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分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两个方向;2018年开始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二进行专业分流,分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两个专业。目前已建成实训室可用实验室建筑总面积约 1098.92 m2,生均可用实验室面积是 5.28 m2,虽然达到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的指标要求,但距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图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4.1 实践教学场地校内化

目前,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授课地点主要为校内教室改造而成的实训室,主要有: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但由于本身条件有限,实训室建设中往往是硬件材料齐全了(如装修、设备、水电等),但是与教学和行业紧密相关的视听资料、实训器材和实训用具相对欠缺。导致授课时,教师理论讲解缺乏直观展示素材,实操训练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视听资料作参考,缺乏与市场接轨的实训器材和用具进行操练。因而,上述实训室对于学生学习,对于培养当前旅游业需要的人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培养需求。

4.2 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及考核方式单一化

在对学生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及考核方式上,同样由于实训场地和材料所限,许多实训课程只能采取技能训练参照实训教材,技能考核简单以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或者某一技能考核代之。如餐饮实训课程的考核,虽有考核折花、托盘、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等内容,但是考核方式往往由于课程课时和实训条件的限制,很难真正模拟酒店等行业服务环境,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与行业对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实践技能与行业要求不符,无法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4.3 实践教学中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化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的最低要求就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没有要求教师必须有行业从业经验或者相对应的技能证书,“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内实践性极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缺乏真实的旅游或酒店工作环境,学生学习效果有待提高,甚至有的实践实训课程变为教师给学生布置几次简单的实训任务,使本应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5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四位一体”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方式

5.1 教授专业课程——教师

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倡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思考,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合理分配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内基础认知实践、业内综合实践、课外社会创新实践等课程的比例,因专业发展需要开设相应课程,促使教师不断培训提升自我,以满足课程需求,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5.2 学习专业技能——学生

专业技能方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要构建良性循环互动下的专业技能学习,通过与企业、行业的深入交流及沟通,探索出行业需要的前厅、餐饮、茶艺、咖啡、酒类服务、智慧旅游服务及营销、旅游专题调研等,能够借助校内实训室开展实训学习,让学生切实掌握终身受用的技能。

5.3 专研专业理论——学生

新时代的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毕业生,除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练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在对学生专业理论专研能力的培养上,可以开展针对性的科研训练——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顶岗实习方式变为立足于本地和实践的科研训练;地方旅游分析——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本地旅游的熟悉度及分析能力;创新旅游商品设计——为本地旅游市场设计出独特的具有本地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借国家大势,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人才;实践实习分组研讨——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团结写作能力。借助上述板块,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

5.4 竞赛专业操作——学生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模式,在实践环节开展与课程相对应的比赛,如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导游风采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侍酒师大赛、茶艺大赛等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自我,将校内比赛变为将学生推向国内行业比赛的平台,促进学生成长。除此之外,要多参加与行业接轨密切、实际运用较多的比赛,要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到安身立命之技能而参加比赛。

6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四位一体”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6.1 有利于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模式

实践是应用型高校教学的重点,相应的就要求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授实践课程的教师,要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及教学水平。现有高校旅游管理教师大多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行业从业经历,实践技能相对缺乏。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带动下,旅游管理教师要提高主动性,积极寻找提升自己实践技能的方式,如多去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组织的观摩等。同时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模式由以前的课堂灌输式改为学生主动参与式。

6.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积极性

通过将各种比赛贯穿于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形成“赛中学、学中赛”的教学环境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专业技能,以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展现学习成效。将以往学生被动学知识变为现今的学生主动练习技能,有利于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及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6.3 有利于培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多能型学生

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对接行业、对接企业的专业理论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助于锻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在自主专研中、在小组讨论中、在各级创新创业项目中,学会知行合一,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及创新思维。

6.4 有利于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调研显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对口就业意愿低、对旅游专业认可度较低、就业后跳槽转行率高等现象,但旅游行业却存在着较大的高层次人才缺口。究其原因,除了传统观念中的服务就是“伺候人”之外,还有大家对旅游行业的误解,认为旅游=导游,就是吃青春饭的,缺乏行业自豪感和专业认同感。“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在比赛中不断锻炼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技能,在比赛中使学生获得自我实现,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及自豪感。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践环节又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教师多种方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创新专研、学生以赛促学、教师以赛促教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践性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以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实训中的应用为例——谈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