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单元教学
2021-01-08吴儒珍
吴儒珍
摘 要:本文将新课程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将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作为研究目的,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从教学活动设计、单元教学新模式两个角度出发展开研究,期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单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活动
“模块+专题”的教材编排体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内容的需求。单元教学设计应用于学科知识复习具备较为理想的优势,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化对学生知识的深化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高中历史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设计维度
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其本质是系统性教学思维的体现,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上展开分析,教师不仅要考量到学情、知识内容、目标,还要考量到所设计的活动是否符合学情和教学目标的需求,是否具备操作性。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实现高中历史系统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而言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架构,符合历史学科内容的学习需求。
(二)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求知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同时在更新的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可连接起每一节课程内容,凸显单元知识的整体性。教师通过建构单元知识联系,能够使学生对一个单元内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建构属于自身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课程整合维度
从课程整合维度上展开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以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为基础,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教师在实际的学科教学中,有必要将时间作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开展单元教学,从而有助于师生整体地去了解每一个时代中的史事特点、史事性质及每一个时代的人物风貌。
二、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一)结构系统
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是以单元内容为基础的知识结构,以课堂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结构和教学模式都具备系统化特性。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教师依照课程标准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整合了单元内每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方面以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将教学模式优化到每一课时教学中,每一课时教学均能够通过教学模式凸显出单元核心。
(二)主题明确
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的主题较为明确。例如: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中,各节课程分别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均体现了中国的反侵略、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上也均以反侵略为主线。
(三)活动循序
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历史教材,而课程教学活动是单元教学设计得以实施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所设计的单元教学环节依赖于每一课时,也需要符合每一课时教学需求,循序合理地突出单元主题,有条不紊地提取单元重点,突出每一课时内容的内在联系。
(四)目标全面
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目标更为全面,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三维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一课时教学中,从而使三维目标的操作性得到提升。例如: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中,教师可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可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通过学习课程内容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成败,反思和感悟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三、高中历史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
(一)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使得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都随之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转变,在这一趋势下,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角色定位,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开展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高中历史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态度、教师的言辞,以及教师的知识面等对于学科教学效果存在直接的影响。此外教师的品德修养、专业素养等是保证活动型单元教学目标全面实现的基础。所以教师应终身学习,从历史知识素养、教育学知识等方面主观能动地投身于自身能力的提升,为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推动学科教育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活动型单元教学设计对教师整合信息、整合知识内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开展课程内容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探究历史、了解历史,还要让学生养成历史意识,进入历史、解释历史。从教学技能的维度上考量,在预设和生成两个方面教师都必须具备符合学科教学需求的专业素养,如在预设部分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应体现出课程知识重点,涵盖单元知识的核心,在生成环节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符合学情,具备整体性、可操作性。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程教学中,该单元的核心为政治制度,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时应体现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受当时经济的影响,并串联夏商周、秦汉等时期的政治制度,突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核心,在深化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历史意义的培养。
(二)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从宏觀的方向把握历史教材,从微观方面掌控教学模式。
1.明确主题,确定目标
主题凸显着历史主旨,贯穿着教学的整个环节,目标与主题相关是活动型单元教学的核心所在,所以在设计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明确主题、确定目标是首要环节。主题导学也被称为“活动导学”,实施主题导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走进历史,感触历史,但是主题导学的实施效果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也取决于教师主题的设定。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明确单元主题:从思想文化层面上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定目标:进一步认知人、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学习传统思想文化,明确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和责任。在明确主题和目标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活动内容,为活动型教学做好准备。借助主题和目标,为学生课堂学习指明方向,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
2.关注学情,因材施教
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受學生的参与度所影响,所以教师应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较为喜爱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教育作用,借助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力。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整体意识,单元教学模式不是单纯地整合知识,整合教学目标,而是透过知识与教学目标的整合为学生展现出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再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中,在学情分析时,需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课堂内容比较多,难点比较多,有不少的理论知识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比较大。在学生情况分析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喜好,有些学生喜好历史,有些学生则不太喜欢历史,加上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3.构建单元间的知识点
课时知识点与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在设计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了解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主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思想文化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参与着人类的发展历程,了解人类历史思想文化活动是了解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构建单元间知识点联系的环节中教师可以从思想与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入手,因为思想文化无法脱离政治、经济与社会。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政治与社会存在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当前的人类社会发展与政治思想建设。《孔子改制考》彰显了维新思想,教师透过这一事件可深化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知,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养成时空观念和历史思维。
4.建构单元内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系统地认知历史知识内容,仍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教师在建构知识结构的环节中可将儒家思想作为切入点,从儒家思想的形成、正统地位、发展,以及与时俱进等环节建构知识结构,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纳入每一课时的知识内容,如: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作为探究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使学生明确该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时期。如:在单元复习课程中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儒家思想发展的各个环节,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系统的巩固。在具体的探究中,可以从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如何看待儒家传统文化等专题开始,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分析每个专题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由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当前的“模块+专题”的教学模式,在“模块+专题”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信息更侧重于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知识形式。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一个单元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大多为一致性的主题,一个单元内各节课程知识相互关联,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有必要纳入单元活动教学思维,在设计每节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考虑单元教学主题,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
参考文献
[1]张芳.构建高中历史活动型课程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以《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13):65-67.
[2]戴秀春.活动型学科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6):112-115.
[3]刘梦瑶.活动型单元教学: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的新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9(7):62-63.
[4]孙佳.高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