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探究

2021-01-08王家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教材内容德育

王家晨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是学生感悟道理、学习知识、培养品质的重要阶段,而道理、知识等都会成为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动力,对其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生命教育和德育的有效融合,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 德育 生命教育 结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49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名人故事,发挥网络的优势和作用,从根本上保证生命教育和德育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实现个人道德修养、生命意识的稳步提高,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德育与生命教育的异同点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思想方面的教育,可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使其可形成诚实守信、知晓善恶、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样从字面意思来看,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使更多的学生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懂得尊重、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增强其安全意识。

针对行为不当的学生,德育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针对无法保护自身安全的学生,生命教育具有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虽然两种教育存在一定的不同,但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起到较好的保护、教育效果。可见,两种教育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拥有共同的教育对象,无法单独进行教学。

二、德育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良好的价值观将会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德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使其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在当今社会中,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关键的财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日常交友等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促进作用。

2.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全新的教育形式下,覆盖式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讲究知识的丰富程度与全面性。社会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少问题,因而需要专业人员去分析并解决。生命教育和德育的有效融合,可帮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危险情况,自觉摒弃上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三、小学德育和生命教育有效融合的方法

1.挖掘教材内容,融合生命与德育

要想保证生命教育和德育的有效融合,就需要教师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抛弃教材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德育教材通常都是专家学者编写的,因而其内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點和发展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和探究教材内容,整理和提炼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保证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的同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课时,教师就可将生命教育与德育有效融合起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从网络上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在上课时构建大自然的教学情境:春天到了,绿油油的草地蔓延到天边,草丛中夹杂着不同颜色的花朵。在这些美丽的花朵上,有很多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过了一段时间,草原上来了一群牛,它们一边行走一边吃着脚下的绿草,在一个牛背上还躺着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在这种情境的渲染下,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好,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教师需要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咱们看到的这些都是自然界馈赠给我们的,自然界中也拥有非常多的生命。在当前生活的世界里,哪些自然界的生命与我们存在紧密关联呢?”在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会积极思考和分析,有的学生说:“花园里的花朵!”有的学生说:“我们经常会吃各种各样的水果。”还有的学生说:“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宠物,这也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生命。”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继续引导学生:“如果自然界中这些生命都消失了,你觉得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利用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使其懂得在生活中尊重、珍爱生命,进而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的稳步提高。

2.利用经典故事,深化生命与德育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生命教育、德育始终都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人们最为重视和关注的部分。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包含着非常多与生命教育、德育相关的典故,而这就是古人给后人的文化精华。在结合德育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有趣的典故,将传统的典故作为教学的载体,加入现代化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等,可以保证教育效果的稳步提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在生活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述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从五岁起就成为胸部及以下全部瘫痪的人,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她不仅完成了学校课程的学习,还去学习了针灸、外语等,同时还创作出很多文学作品,最终获得非常多的赞誉。在完成张海迪故事的讲解后,教师就需围绕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张海迪身上的良好品质:她不屈服于命运,能将生命最大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她拥有坚强的意志。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能将生命教育和德育有效融合,使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学习更多优秀人物的坚强意志,将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又如,教师可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在海滩上,海水正在逐步退去,但沙滩上留下了非常多的小鱼。这些小鱼被困在水坑中,当太阳升起后水坑中的水分就会蒸发,那么这些小鱼就会死亡。此时,沙滩上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正在将小鱼放在自己的小桶里,再将小桶里的小鱼放回大海中。这时有人看到小男孩的行为,对他说:“沙滩上有这么多的鱼,你救得过来吗?谁又会在乎呢?”小男孩仍旧在专心捞鱼,并对那个人说:“我认为这些小鱼在乎,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这样的故事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与美好,同时也能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的稳步提高。

3.发挥网络优势,强化生命与德育

如今,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网络可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教师可利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有机结合生命和德育时,教师也应当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给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使其能在网络上学会搜集和接受适合自己的信息,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伤害,最大程度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好朋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拍摄自己的好朋友,并在学习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在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各自拍摄的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制作的视频,并与其他同学谈谈自己曾经度过的欢乐时光,感受友谊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应当尊重生命存在的差异性,懂得欣赏他人,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选择,最终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的稳步提高。

总而言之,生命教育和德育之间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需要贯穿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看到生命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在正式教学时运用网络技术、教材内容、名人故事等,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荣健《小学德育和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新一代:理论版》2020年第2期。

[2] 陈秀环《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探究》,《视界观》2020年第2期。

[3] 何智玲《探究小学德育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有效应用》,《人文之友》2020年第4期。

[4] 罗丽川《指向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小学班主任》2020年第8期。

[5] 王倩《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探索》,《华夏教师》202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教材内容德育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