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学·修身·济世

2021-01-08焦学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法治

焦学庆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承担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教师要重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本文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立德树人 价值探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47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观念的培养都有不利的影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必须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坚持文化课程和素质培养并行,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建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学会用法治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事物,由此实现对其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基础教育中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将有助于推动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应当涉及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教师应当真正做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改变观念,实现对自身道德和法治观念的重塑。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教师应当承担主导作用,以身作则,既要恪守原则为学生做好榜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现“立德树人”的建议

1.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尊重是教学开展的前提,也是学生愿意学习的前提。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尊重,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促进课堂效率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实现对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当学生的观点和教师的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不要否定学生,而应该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和学生进行讨论,以理服人。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优点的赞美,让学生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人格修养、人生态度等对可塑性强、善于模仿的初中学生来说起着间接的影响。教师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所以生活中,教师应该树立乐观向上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比如,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基本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的体现,教师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感化学生,就要做到能够鼓舞学生,推动学生前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教师要热爱教学岗位,展现出对职业的担当,用担当精神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敢于担当,要给初中生做出好的表率,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其道、学其师,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以活动型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是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活动内容的选取中更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选取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可以由教师选取关于学生生活的相关实例来架构课堂,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找相关材料丰富活动课的内容。

比如,在讲授“建设祖国”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把学生们按照祖国建设的不同角度进行分组,例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科技等,各位学生分别依据自己所在小组的话题搜集有关资料,整合之后进行集中展示,向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该方面我国的成就。这样的课堂是交给学生的,学生自己来介绍搜集的资料,通过搜集并展示这些资料,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为祖国的成就感到自豪。这样的活动课以自主搜集资料、自主展示的形式为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4.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健全,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很容易受到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积极与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促使学生逐渐建立起良好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其自觉规避许多不良信息的干扰。

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再引入相关的教学案例,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学生关注的话题,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一些行为的危害,从而促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和同学谈心,多关心同学,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输出正确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当然,教师也要时常和家长进行沟通,尽最大可能充分地让家长也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做好家校沟通,建立一个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辅的协作制度。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資源来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

5.坚持学以致用

学习不能纸上谈兵,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仅靠课堂教学,教师应当设计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不断开发更深层次的道德内涵,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

比如,初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法制知识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道德、发现知识、接受正确的价值熏陶,从而真正领会理论知识的可贵,并将其付诸自身的生活实践中。

比如在开展以“责任”为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孤儿院、敬老院看望老人,在公园拾捡垃圾保护环境,等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会得到逐渐强化,其公民意识和自我道德约束的意识也会更加强烈。

6.重视课堂评价环节

课堂评价是一堂课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而不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此才能保障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留心学生的种种表现,如他们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的表现、在分析问题时的表现,等等,由此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当然,教师在评价的同时,既要突出学生的优点,也要有技术地提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针对教师的评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助于实现自身学习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遵守的教学准则,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保障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教师应当充分明确立德树人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引导下,真正建立起积极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以此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侯凤臣《浅谈如何在学科德育中实施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智》2015年第26期。

[2] 赵洪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文教资料》201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法治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