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2021-01-08郑惠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语文课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郑惠玲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素质教育中的弊端不断涌现,与当下人才教育标准具有极大冲突。初中素质教育亦不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良,尤其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更是不断予以创新,积极推进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的有效结合,并在近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意义和有效策略予以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内外阅读 作文教学 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3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旨在说明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训练中,二者缺一不可,唯有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才能同步保证二者的教学质量。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必须重视二者的有效结合,并实现课堂跳跃,将课内外的阅读与写作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与应用,这样便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实现。

一、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1.便于学生情感表达

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人自我情感的表达过程,学生若想创作出有血有肉、触动心弦的优秀文章,就必须优先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要知道,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素材库,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信手拈来,随意输出自己的积累内容,这个过程避免了泛泛而谈的写作情况,对提升学生写作质量和强化学生情感表达大为有益处。反之,若未能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单独机械化地进行写作训练,那么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将会十分空洞。因此,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教育至关重要,其对学生自我情感表达能力和质量的保证是不容忽视的。

2.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意义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课堂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丧失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与写作进行课内外融合,一方面扩充了教学素材,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窘境。在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增加阅读知识面,在长期独立思考中还能够爱上写作,乐于主动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3.强化学生自学意识

传统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过分注重对语文教材的挖掘,而忽视了对教材外的素材予以关注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一定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教学多数为大班授课,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在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即便要扩展课外知识,也会受到教学环境与教学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为此,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极为必要,教师应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关注课外的名篇佳作,在自主课外阅读中形成深入的感悟及理解,其自主学习意识便会渐渐生根发芽,在之后的阅读与写作中时刻保持着课内外相结合的意识。

二、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有效结合的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思路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课内外阅读与作文的有效结合,从而才能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对文章内部框架和作者写作思想的总结分析,这个过程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却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思想感悟,更不能为其写作提供充分的帮助。教师需及时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一方面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充分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与训练,充分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拥有更为广泛的阅读素材来支撑写作。

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并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带着何种思想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共鸣。其次,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站在作者的境遇去思考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正确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如“如果是你们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们又会如何处理呢?谁能说说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并从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加强阅读积累,扩充写作素材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优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必要的,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充分重视,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写作意识,这样才能更高效推进写作教学训练,并从中收益,为之后的写作训练奠基。

在阅读教学习惯培养的初期,部分初中生可能会有所抵触,不愿意主动去阅读,以及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学中为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训练计划,如让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一篇文章,让学生标注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这个阅读过程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长期的积累能够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

例如,在阅读《简·爱》时,教师可让学生对《简·爱》写读后感,通过读后感能够了解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理解能力。

3.理解读写关系,建立写作思维

通过对大量的名篇佳作对比分析,不同的作者在描写同类文章时所表现的写作特点是不尽相同的,优秀的作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抒发内心情感,从而展现出多种多样且动人心弦的内容。这是因为优秀的作家拥有良好的写作思维,能够让所表达的内容充满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从多角度分析文章,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技巧,对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查找一篇有关于“春”的课外文章。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走进朱自清的“春”,了解朱自清笔下的“春”有着怎样的特征,又与学生自己阅读的课外文章有哪些异同点。这个过程不仅是对比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写作思维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找到描写手法的差异性,并从中有所感悟,结合不同的写作手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关于课内外阅读与作文结合教学反思

阅读和作文原本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独立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为此,在初中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教师必要重视对二者进行融合,并适当对教材内的阅读进行拓展训练。要知道,初中课本中的阅读素材较少,单纯依靠课本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难免有些吃力。为此,教师要适当对课本素材进行拓展,结合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当课内外阅读和作文教学相融合时,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写作素材也会愈加丰富,对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和写作技巧的提升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必须予以及时纠正和优化,尤其是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方面的内容,更要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阅读与写作教学重视积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没能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结合,造成了资源浪费。对此,优化课内外教学资源的分配,充分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势在必行,通过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不仅优化了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素材积累,同时也让学生在二者的融合中建立起个性化的写作思维。

参考文献:

[1] 陈宗荣《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新课程》2020年第37期。

[2] 吴海霞《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外语文》2018年第31期。

[3] 周银玲《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外语文》2017年第12期。

[4] 張贵君《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才智》2016年第33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可怕的语文课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语文课里挣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