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五音疗疾

2021-01-08高玘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五音音乐疗法五脏

高玘雯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0 引言

西方医学史中,音乐治疗最早应用于巫医疗疾,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系统研究,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通过心理和生理途径调畅患者情志,维护心理平衡,消除不安因素,寻求均衡心态,到达身心健康的目的。祖国医学的音乐疗法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说苑》中记载的上古时期名为苗父者以乐器疗疾,疗效尚佳,便是早期音乐疗法的文献记录。以中华民族的生活与生产经验为基础,《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五音疗疾”理论,为我国中医音乐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构建了音乐疗法理论的基本体系。中医音乐疗法具有独特的医学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音乐调摄精神、调和情志,使被治疗者认知自我心理、生理状况,达到理想的预防与调护效果和促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发展。

1 音乐疗法的溯源与发展

两千多年前,由于大范围的小农经济和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特点,劳动人民在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生产经验,在实践中挖掘了音乐的医用奥妙。《吕氏春秋》有云:“昔古朱壤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解散,果实不成,故士达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其中又有“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之说,张雪等[1]认为音乐对应五行、五季、五脏,并且利用外在规律的声音秩序来达到人体阴阳平衡,表现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礼记·乐记》中的“乐者,德之华也;乐者,心之动也”与《史记·乐书》言音乐可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有音乐塑造人的身心,影响人的情志之意。以上著作虽停留在经验之谈,但音乐疗疾观念的初萌为后世音乐疗法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前人的经验上,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根据五脏的生理特征,《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并论述了五音疗疾理论和运用原则,详细阐释了五音五脏论、五音五志论、五脏相音论,探讨了音乐疗疾机制,奠定了中医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2]。后世则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展,元代朱丹溪认为乐者,亦为药,音乐之理同药理,在治疗疾病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代张景岳《类经附翼·律解》提出音乐有“通于地而和神明”之功,肯定了音乐疗疾的效果。后代医家不断完善与发展五音疗疾学说,用于辅助诊断疾病,防病治病与情志养生。

2 中医五音疗疾

五音疗疾源自于《黄帝内经》是对音乐疗法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奠基了中医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医音乐疗法的基本框架。

2.1 五音疗疾的概念

五音疗疾是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医学、哲学、音乐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基于辨证论治的原则,详细阐释了以音乐作为医学手段,诊疗与防治疾病的理论,顺应了自然规律,体现了天人合一,为医家临证提供了理论支撑。首见于《灵枢·五音五味》,其中“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总结为“天有五音:角徵宫商羽;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

2.2 五音疗疾的理论框架

《黄帝内经》提出“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的音乐治病论,疾病起于脏腑之气异,可通过音乐的方式进行调养身心,使疾病得到治愈。该作将角、徵、宫、商、羽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进行结合,产生的五种调式由于音频、音调、音律,演奏乐器的音色和音响不同,发出不同的声波,从而对人体脏腑产生不同功能[3]。如快速的音频振动刺激,会使人体产生紧张和兴奋感,缓慢的音频振动会使精神和肌肉松弛,情绪缓和;旋律高亢会有鼓舞人前进,昂扬向上,奋勇直前的力量,柔和轻扬的音乐则放松心情,舒缓身心。当音乐与脏腑,阴阳,情志,五行生克规律相互吻合时,就能达到流通气血,疏导经络,调畅情绪,维持身心平衡的目的。

2.2.1 五音与五脏

《灵枢》中有“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之论,进一步阐释了五脏应五音,六腑应六律之理。具体表现为角应肝、徵应心、宫应脾、商应肺、羽应肾。五音根据不同的调式,根据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特性,与五脏之气相应,对五脏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心主血脉、主神明,调节人体血脉运行,主宰心理活动,心气虚者,有心悸、胸闷、失眠等症,徵调式的音乐与心相应,热烈欢快,能畅达性情,振奋精神;肺主呼吸、主行水、朝百脉,调理和输布津血运行,调畅气机升降,肺气虚者,易感外邪、有咳嗽、鼻塞、咽部不适等症,商调式的音乐与肺相应,铿锵雄伟,能内收情绪,舒缓不郁。五音与五脏的辨证,为脏腑临证提供理论支持。

2.2.2 五音与阴阳

中医的阴阳理论可应用于音乐中。五音分别为五种调式,由于曲调的节奏,音调,旋律,风格不同,划分成阳乐与阴乐。节奏鲜明,层次清晰,音调高亢,旋律明快,风格热烈者,多属于阳乐;节奏缓慢,音调低沉,旋律柔和,风格舒缓者,多属于阴乐,结合五脏阴阳盛衰,人的性格体质,可进一步辨证。五音与乐器关系紧密,演奏乐器亦分阴阳,从阴阳五行的哲学原理来看,圣人制琴以阴阳相配,有中和之声。琴面拟天,为阳,琴腹拟地,为阴;且制作琴的木材有阴木,阳木之分,松透者为阳,坚实者为阴[4]。

2.2.3 五音与五志

《灵枢·五音五味》中肯定了五音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五种情志的观点。肺气不降,胸闷不疏,躁郁不安者,聆听商音,其有铿锵肃劲的特性,能治疗躁怒,使人安宁;肝阳上亢,肝郁不解,生性暴躁者,聆听角音,其有调达平和的特性,能消解忧郁,使人入眠;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腹胀腹泻者,聆听宫音,其有悠扬谐和的特性,能健脾益胃,增长食欲;心气亏虚,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者,聆听徵音,其有抑扬咏越的特性,能通调血脉,抖擞精神;肾精不足,小便失司,腰膝酸软者,聆听羽音,其有透达柔和的特性,能通调水脏,补益肾精。

2.2.4 五音与五行

《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与五行相对应的阐述。具体表现为:角调属木,木曰曲直,舒畅条达,以解肝郁之气;徵调属火,火曰炎上,温热蓬勃,以解心郁之气;宫调属土,土爰稼穑,生化受纳,以解脾郁之气;商调属金,金曰从革,沉降收敛,以解肺郁之气;羽调属水,水曰润下,濡润闭藏,以解肾郁之气。在临床辨证施治中,不能止于用五音调理所对应的五脏,还要遵循五行原理,利用五行相生、相克、制化的规律。以相生规律为例,心血虚者,采用昂扬咏越的徵调的同时,配合相生的角调,木火相生,调达畅通,木助火炽,涌动血脉,补益心血[5]。

3 五音疗法的临床运用

3.1 五音疗法的临证原则

在五音疗法的具体临床应用中,需要遵循辨证施乐的运用原则:根据五音的特点,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以及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将五音与五脏、阴阳、五志、五行相结合,总结出的关于脏腑辨证、情志辨证、体质辨证的选乐方法。辨证施乐、辨志施乐、辨质施乐,为五音疗法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6]。

3.2 五音疗法案例

杨光会,蒲亨萍[7]对60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三十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和不同心理选取五音调式,在特定时间点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测量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音疗法作为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利于控制癌性疼痛,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田淋,要丹丹等[8]研究表明,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五音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疼痛,舒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4 小结

我国的音乐疗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五音疗法凭借其自然、无创、安全、无成瘾性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五音疗法的广泛推广,有助于挖掘传统音乐的医学价值,更好地应用于现代临床实践,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五音音乐疗法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音乐疗法或有助于治疗痴呆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