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阳虚饮停浅论胃癌前病变

2021-01-08陈开宇曹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痰饮运化阳虚

陈开宇,曹峰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0 引言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胃癌前病变是胃部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2],多数学者认为其是胃癌的前兆[3],目前医学对中晚期胃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胃癌病变前的早期发现和积极防治尤为重要。中医药在防治胃癌前病变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优势,有关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多从脾虚、气滞、食积、痰湿、湿热、血瘀[4-6]等入手,然而近几年来研究发现[7]很多胃癌前病变患者具有畏寒肢冷,呕吐清水,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滑,脉弦滑的临床表现,治以温阳化饮药,具有较好疗效。现从阳虚饮停方面探讨胃癌前病变的病机变化及治疗,如下。

1 病因病机

胃癌前病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已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多数学者认为“虚”为更重要因素,认为胃癌前病变以虚为主[8]。胃癌前病变病因复杂,古代文献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所不同,可以分为:(1)外感寒邪:《灵枢·百病始生》言:“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感受寒邪,寒气厥而上逆可以导致积的发生。金元医家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说:“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脾阳虚衰,脾阳不运,则化生乏源,不能充养,气血亏虚,无以行气行津,则易于生湿、成痰、留瘀,久之聚积成形[9]。(2)饮食不节:李东垣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元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生化无源,气机升降失常,痰瘀留滞;过食寒凉,耗伤脾胃阳气,阳虚不运,发为本病。(3)情志所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思伤脾”,多思则气结。《杂病源流犀浊》说:“痞满,痞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不利,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乘脾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胃腑不和,气机失调,出现胃脘痞满不适、呕吐纳呆等症状。(4)误下体衰: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论及:“虚寒之痞,…或脾胃素弱之人而妄用寒凉克伐之剂,以致重伤脾气者,皆能有之。”这些均说明平素脾胃不健,中气久虚都可能导致胃纳脾运受阻,胃脘窒塞、痞满,导致脾胃阳虚。笔者认为阳虚饮停为胃癌前病变的重要病机之一,脾胃阳虚为本虚证素,饮停为标实证素,虚实夹杂,如《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言:“癥瘕病者,皆由久寒积冷,饮食不消所致也”。脾胃阳虚,胃阳不能推动水液运行,津液代谢失常,水液停聚化而成痰饮,易阻遏气机运行。外感寒邪,侵及中焦,脾胃被寒邪所困,功能失职,不能运化水湿,水湿积聚,寒饮凝结加速肿瘤形成。

2 症状表现

胃癌前病变阳虚饮停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阳虚症状[10]和饮停中焦[11]症状。脾胃阳虚,运化失常,则水湿不化,停水积饮,积于胃脘痰饮上逆,即发生厌食,腹胀,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疼痛加剧,得食或休息后痛减,口粘渴,喜热饮,泛吐清水,纳少,大便溏薄,四肢清冷,面色萎黄,神疲短气,或呕吐时作时止,或吐出宿谷不化,或呃逆声低无力而断续,或胃中有振水声,舌质淡,苔白,脉弱或迟缓。

3 治则治法

对于阳虚饮停胃癌前病变,可以采用温阳化饮的治法,运用温阳的中药温化痰饮。“痰饮”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1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侯》:“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 ,漉漉有声,谓之痰饮。”李中梓《医宗必读》:“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治疗原则:“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重视温补阳气。刘胜利[13]认为痰饮为阴邪,具有遇寒则聚,通阳则行,得温则化的特性。若阳气虚衰,气不化津,则致寒饮内停,阳虚并饮邪应予温化。痰饮是由阳气虚衰,气化不行,水液停聚而致,以脾肾阳虚为根本。李春波[14]在温阳散寒法治疗恶性肿瘤研究中,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化气,阴成形”思想,认为应重视肿瘤发病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阳虚寒凝而致形成有形实邪的基本病机,注重温阳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蒋倩[15]认为温阳散寒法能振奋阳气,提高人体机能,鼓动气血运行、促进津液代谢,从而发挥扶正抗癌作用。同时,能改善肿瘤患者的一般状况,为手术、放化疗的进行提供机会。(2)健脾与化饮并举。脾主运化水湿,是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脾为湿土,赖阳气以健运,当阳气虚弱或受遏,温运化气失职,水寒而聚为饮,当以温阳健脾。水、饮为阴寒之邪,停则阻遏阳气,令阳气郁遏,甚则伤人阳气,当以通阳利水。有研究表明,温阳化饮药对肿瘤细胞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促进凋亡作用[16]。另外可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及凋亡,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17]。总之,通过把握胃癌前病变阳虚饮停的病机,合理运用温阳化饮之法,充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病程进一步发展。

4 养生保健

疾病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成形。应重视“治未病”思想在防治胃癌前病变当中的应用,注重在未发病前预防疾病发生,强调整体,重视从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18]。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用中医整体观念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积极预防癌病的发生[19]。常用方法有心性养生、饮食养生、环境和起居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养生、沐浴养生、药物养生、针灸和推拿养生、气功养生等[20]。除以上养生方法,根据上述胃癌前病变的病机特点,针对患者脾胃阳虚的体质,可以确立温阳化饮为胃癌前病变阳虚饮停基本防治原则,茯苓甘草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胃阳虚饮停证的代表方剂,符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茯苓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组成),四味药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均为药食同源。茯苓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桂枝生姜能使消化腺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使消化道对水和电解质吸收增加,甘草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作用。四药合用,具有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之效,是治疗脾胃虚寒,阳虚饮停引起的胃脘隐痛、食欲减退、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弦滑等理想方剂。研究发现茯苓甘草汤具有促进胃肠运动作用和胃液体排空作用[21],还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幽门螺杆菌作用[22],本方对胃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作用机制和有效性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5 结语

胃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医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应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在胃癌癌前病变早期积极进行干预,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胃癌前病变早期,发挥中医药防治的特色和优势,临证应从整体出发,根据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从而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痰饮运化阳虚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浅析“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与肾性水肿相关性探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