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甘肃院前转运工作体会

2021-01-08李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复查传染病

李森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局部暴发和少数境外输入病例。但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且有可能较长时期存在,新冠肺炎在我国传播和扩散的风险也将持续存在。新冠肺炎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1-2]。传染病的防控原则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院前急救及转运作为第一时间接触患者的医疗人员,在疫情防控中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同时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刺突蛋白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入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2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约需4~6天。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3]。

2 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2.1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2.2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2.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4]。

3 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及院前分类

3.1 可疑接触患者

具备流行病学史任意一条的患者,均应归于此类。

3.2 具有可疑症状患者

新冠肺炎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大部分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因此凡是具备以上症状的之一的均应归于此类。

3.3 疑似患者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3.3.1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3.3.2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2)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3.4 确诊患者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5]。

3.5 出院后复查患者

解除隔离患者或确诊患者出院后一月之内需复查的病例应归于此类。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院前转运工作的流程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时来势凶猛,蔓延迅速,给武汉以及全国,甚至全球带来了大的灾难。疫情早期迅速导致医疗资源短时间内严重的短缺、紧张,广大人民群众的恐慌,对疫情的控制极其不利。而院前急救转运工作人员作为疫情的直接面对者,在疫情防控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责任。规范的院前转运工作流程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防疫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1 穿戴及脱摘防护物品流程。

4.1.1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

洗手或手消毒→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穿隔离衣→戴2层手套→戴护目镜→穿鞋套及长筒胶鞋。

4.1.2 脱摘防护物品流程

脱胶鞋及鞋套并消毒→洗手或手消毒→摘第一层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摘护目镜→洗手或手消毒→脱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摘口罩帽子→洗手或手消毒→摘第二层手套。

4.2 适当的院前转运值班制度

院前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疫情出现初始,即对院前转运值班做出适当的调整,成立两组新冠肺炎转运小组,每组由医生、护士及驾驶员组成,每组配备一辆负压转运车,转运小组食宿统一安排,值班两周后集中隔离,分别于一周及两周复查核酸抗体。转运小组主要针对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及出院后复查患者。

4.3 调度室

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120求救电话后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简单的询问:1)是否为出院后复查或确诊患者;2)是否有发热、干咳或乏力的症状;3)发病前两周是否有病例报告社区可疑接触史,或高风险区旅居史。对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及出院后复查患者优先派诊负压急救转运车。如果病情危重或暂无负压急救转运车可派普通急救转运车。提前告知院前出诊人员。

4.4 院前急救转运

院前急救转运人员需要直接接触患者,属于暴露风险最高的人员之一。在接到调度室派诊任务后,如为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及出院后复查患者,应该严格按照二级防护的标准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如为可疑接触患者或具有可疑症状患者,可由非新冠转运组出诊,出诊人员出诊前应该再次致电患者或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人数、症状、发病过程及旅居史。严格按照一级防护的标准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筛查,同时详细准确登记患者基本信息。

4.5 出诊任务结束后应该及时更换隔离衣、口罩及帽子,手卫生。上报登记出诊患者信息及送往医院。对救护车进行清洁消毒:1)空气:开窗通风。2)车厢及其物体表面: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紫外线灯照射40分钟[6]。

4.6 新冠肺炎转运组人员值班期间除出诊任务外,集中地点待命。普通转运组人员下班前进行手卫生并淋浴更衣。

在新冠肺炎期间,通过标准规范的院前转运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对于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控制疫情传播的闭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5 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类型多样,发展速度快、传播性强、波及范围广。致病菌多为细菌、衣原体病原体、病毒以及支原体。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传染病易暴发于秋冬季,儿童群体和老年群体易感。尤其在医院、菜市场等人员集中地容易出现大范围流行[7]。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由于疫情来源及特点、传播途径尚未明确,医疗资源突然短时紧缺,虽然我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举全国之力共抗疫情。但广大人民群众由于专业知识匮乏,难免出现内心恐慌。出诊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患者因为担心恐惧而隐瞒旅居史或症状,从而增加出诊人员的暴露风险,不利于疫情的防控。作为专业的医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在出诊工作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面的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和家属客服恐惧,正确面对疾病,了解疾病的防范措施及注意事项,配合筛查、诊断及治疗。

呼吸道传染病,无论是SARS病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潜伏性、传播过程具有瞬间性、生物差异性和实验室难再现性等特点,各种感控措施和方法主要还是基于经验。大多考虑传播是通过飞沫[8],因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疫情防控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佩戴口罩,对疑似及确诊患者进行闭环管理能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院前急救及转运工作承担着闭环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是防疫的重点。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复查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勘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