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暴力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
2021-01-08杨欲朱薇刘凡生丁燕
杨欲,朱薇,刘凡生,丁燕
(皖南医学院 护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恋爱暴力现状概述
恋爱暴力是指发生在恋爱期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行为,手段包括殴打、捆绑、残害、拘禁、折磨、凌辱人格、精神摧残、遗弃以及性虐待等[1]。恋爱暴力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躯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可能现阶段人们对于暴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推搡、殴打等这些看得见的躯体伤害,就忽视了言语、辱骂等精神层面的诋毁也会对一个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2007年,中科院王向贤博士的一项相关调查研究表明,50%以上的大学生在恋爱期间会发生精神暴力,接近33%的会发生躯体暴力,10%以上发生重度躯体暴力,性胁迫也超过3%,而且女性实施的精神暴力要超过男性[2]。李源晖等在2017年在安徽省内6所高校28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恋爱暴力发生率较高,恋爱暴力率达69.8%,个体、家庭及学习环境因素对恋爱暴力发生均有影响[3]。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发生恋爱暴力的几率很大,发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从当前调查情况来看,精神暴力比躯体暴力、性暴力等较为常见,尤其是女性比男性在恋爱过程中更容易实施躯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在国外的研究调查中英国有88%的15岁以上的青少年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恋爱暴力[4]。一项针对加拿大女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79%的女大学生遭受过男友的精神虐待,28%的女大学生曾经被性胁迫[4]。
显然,根据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恋爱暴力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国内外的大学生群体中,而且趋势在逐步增强。除去躯体上的伤害能够愈合,那些对男女双方精神上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抑郁症、精神障碍的发生,更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无尽的自责与自卑,是一辈子的伤痛。
2 恋爱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社会调查与心理调查研究来看,影响大学生恋爱暴力行为的发生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个人、家庭、社会。
2.1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可分为两个方面——性别和性格。首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实施恋爱精神暴力是得到证实的。女性在恋爱过程中认为对男生偶尔实施一点“野蛮行为”会增加男性对她们的爱,或者认为这是博取男性关注度的一种行为,所以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倾向于两个极端,要么对自己的男性伴侣“痛下杀手”,来宣泄自己内心的委屈,要么采取“冷暴力”方式,企图换一种方式“逼迫”男性认错,或者是男性妥协。其实这些都无形之中给恋爱中的男性增加了很多压力。无论是哪种行为方式,在传统意义上,双方都将其定义为“耍小脾气”,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暴力行为,也都心甘情愿的接受[5]。其次,男性最常发生的是性胁迫。这可能也是自古以来的一种习惯,男性总是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希望以他的方式来得到他需要的,所以会多次使用这种暴力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高姿态。其实现实中也有一些女性为了反抗男性这些控制而被迫发生恋爱暴力,这也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不同和与男性力量的悬殊对比。
另外,恋爱中的男女双方性格也是发生恋爱暴力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情绪失调的大学生在恋爱冲突中更容易产生愤怒暴躁等过激情绪,从而增加恋人间的暴力行为[6]。其实也不难想象,现实生活中性格易怒的人都会和人发生一些小摩擦,更何况是在恋爱中,或多或少,在一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上都有些分歧,然后引发新的矛盾。某项研究结果显示,荷尔蒙是影响人们对外界产生控制欲和攻击性的重要维度,男生的荷尔蒙分泌量要高于女生。这就可以解释在大学生恋爱暴力中男生的性胁迫率明显高于女生的这一现象[7]。另有研究发现,情绪管理努力越差、性格越不好,在恋爱中发生暴力的几率越大。
2.2 家庭因素
有研究调查显示,童年时期有虐待经历的大学生遭受恋爱暴力的比例高于童年期没有被虐待经历的大学生[8]。在陈晶琦的研究调查中显示,经历过以下4项行为中至少1项的人更容易发生恋爱暴力,即:被用力徒手打、被用物品打、在其他人面前遭到羞辱、目睹父母打架或父母打兄弟姐妹[9]。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那么孩子也会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对他今后的成长道路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另外,如果父母在一些暴力行为上没有做好沟通和协调,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孩子觉得在一定情况下,只有使用暴力行为才能获得情感的寄托,也不认为他们的行为属于暴力行为,从而在不自觉地模仿中产生。所以在恋爱过程中,因为男女心理生理结构的不同,男生更容易发生躯体暴力,而女生倾向于对另一半进行“冷暴力”等精神暴力。
2.3 社会因素
抛开个人、家庭因素来说,社会对恋爱暴力行为的发生也占到很大一部分原因。首先,老一辈人经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之类的,这都无形之中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灌输一种暴力思维倾向,让他们不自觉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在恋爱中如果另一半犯了错误,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无助感,从而把小时候的经历重演。另外,男生在幼年时期普遍比女生要活跃顽皮很多,所以相对来说受到的“棍棒教育”要更多,产生更多的逆反心理。但是社会中并没有对此类行为现象产生足够多的重视,反而是觉得理所当然,孩子不听话就要管教,并没有意识到管教方法有无不妥。
另外,个人在社会的经济地位也会影响此类行为的发生。中南大博士何影的调查研究中说到,社会地位由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水平和工作性质等组成,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受到恋爱暴力的机会会越小[10]。这就涉及到恋爱双方的自尊和羞耻心问题了,如果在大学生情侣中,因为双方社会地位、消费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就会让处于青春期的男男女女们出现隔阂,久而久之面对周围人的舆论与风评,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各种暴力行为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3 预防恋爱暴力的措施
3.1 大学生个人层面
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要冷静思考,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同样,一味的冷战也解决不了问题。双方坐下来理智思考分析问题,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加彼此的交流与信任。男孩子应减少暴力倾向,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但也要控制自己,给予女生该有的安全感就够了。女孩子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要顾及男生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沟通交流,减少“冷暴力”对彼此带来的伤害。都通过合适的方法途径宣泄自己的情绪。其次,男女双方要树立健康正确的恋爱观、婚恋观,积极的恋爱观、婚恋观对大学生来说,是他们塑造完美性格、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前提条件[11]。爱,有时候不是伤害是成全与包容。爱是相互的,都要给予彼此足够多信任与理解,这样爱才会长久,男女双方才会在最好的年纪收获最美好的爱情。
3.2 家庭层面
这里就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将来的言行举止,所以父母在发生矛盾时要及时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拒绝暴力。而且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防止在孩子身上宣泄,时刻关注孩子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多关爱孩子的成长,拒绝“棍棒教育”。以平等的身份多于孩子沟通,为孩子培养一个遇事冷静沟通解决的好习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陪伴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强加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欲望。建立一个轻松欢快的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育。
3.3 学校层面
多开展恋爱知识教育,以讲座、演讲等方式针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为纯美的恋爱保驾护航。段水莲在她的教育路径选择研究中也说到要重视大学生恋爱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及对待恋爱暴力[12]。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多多开展大学恋爱课程教育,开展恋爱心理普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多角度解决大学生的恋爱暴力的衍生因素,比如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心理障碍等。对部分必要学生加强引导,避免出现由于工作就业压力而引发的恋爱暴力行为。同时学校设立专门的辅导组织,在心理上积极引导,从而减少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