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德育格局构建与实践

2021-01-08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德育

崔 昊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坚持“德育为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1],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模式[2],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本文以某电力职业院校为例,探索“行企校”紧密融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职教新模式,构建“1+3+9+N”“金字塔型”大德育格局,以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院校高水平发展,提升育人质量,培养电力行业优秀工人队伍和大国工匠。

1 大德育格局构建

大德育格局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德育工作[3],持续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某电力职业院校(以下简称“学校”)构建以立德树人为主线、“1+3+9+N”为框架支撑的“金字塔型”大德育格局,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文化,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德育工作实施路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指一条主线,即以立德树人为主线。3指三大平台,即多元办学平台、特色培养平台、创新实践平台。9指九大体系,即集团办学体系、核心资源体系、教育培训体系支撑多元办学平台;校园文化体系、思政培养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支撑特色培养平台;团青赋能体系、实践育人体系、素质培育体系支撑创新实践平台。N指多项举措,即落实九大体系的举措。

1.1 大德育多元办学平台

1)集团办学体系。

建立以学校为统领、覆盖电力全业务领域和全营业区域、集中运营和专业化管理的集约化教育基地,为推动电力行业德育改革创新奠定了平台基础。学校高度重视与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全国电力高校合作交流基地,推广具有电力特色的德育职教模式。学校借助行业支持,基本建成具有影响力的集团级企业网络教育基地,为德育提供强大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

2)核心资源体系。

按照“现场同步、适度超前”的原则,采用VR和混合仿真等技术,建设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实训场、智能调度实训室等覆盖电网主要电压等级和专业工种的各类实训室(场)。

学校打造了专兼结合的“两栖型”师资队伍,建立了以高校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专家为骨干的兼职师资库。推行现代学徒制,组建以专业教师、企业骨干为主的成长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辅导,实现“学业指导”和“成长指导”同步进行。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做教学一体”、以“做”为主的情境教学,引导师生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职业任务。学校“真环境、真任务、真工艺、真产品、动手实操”的“四真一实”行动式教学模式,把生产现场搬进教室,把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血脉。

3)教育培训体系。

学校实施“教学与培训”“学生与学员”管理职能合一、资源共享,“德育教育与技能培育”一体推进,统筹专兼职师资培养使用,实现教育培训业务一体化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充分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

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建成6大专业群,实施“定向+订单”式培养,形成了大专生、定向生、五年一贯制学生分层培养、系统衔接的新型培养格局,以打造铁的纪律、培育职业素养、锻造工匠精神。

1.2 大德育特色培养平台

1)校园文化体系。

塑造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安全第一”为基础、以“三全四自”为支撑的校园文化。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让“德技双育、以德为先”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成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4]。

实施体感式安全培训和专业安全轮训,不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文化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考核,采取多种方式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理论、技能、自救他救等教育,形成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把育人工作贯穿教学服务全过程,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全体教职员工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全员育人的践行者;在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2)思政培养体系。

课程思政突出人文内涵建设。把德育内容融入课程,建设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的基础课程,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具有电力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体系[5]。

思政课程推行“三接四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链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衔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对接的“三接”途径,采用线上自学、课堂导学、现场悟学、践行习学的“四学”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主动学、积极学,实现知识入心、意识入脑、习惯入行,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行业思政凸显电力特色。结合电力行业技术技能特点,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师资配备、考评要求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将电力行业“铁的纪律”“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特色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实现了企业精神、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想引领与技能传授、文化传播有机统一。

3)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责任型“组织模式”。成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形成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详尽、计划完善的思政领导体系,以考、评、促、问等方式落实抓德育工作责任,推进德育工作开展。

建立系统型“家园模式”。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寝室”4级管理制度,将校园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建立发展型“关爱模式”。邀请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讲述优秀事迹,邀请电力行业先进典型讲述奋斗故事,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举办励志讲座,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事业发展之中。关心关爱困难学生,在做好校外带薪实习、校内服务助教基础上,加大能力素养培育力度,体现人本文化关怀关爱。

1.3 大德育创新实践平台

1)团青赋能体系。

聚焦“党领青春”,强化使命担当。实施党建带团建,塑造学习型、专业型、开放型、创新型、价值型共青团,加强政治建设引领力、服务大局战斗力、服务青年吸引力、自身建设凝聚力,实施党性教育进课堂,大力推动“青马工程”,学员中的“卓越大讲堂”、学生中的“思政大讲堂”等形成品牌,基层团支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

聚焦“阳光护航”,服务健康成长。成立心理健康服务共建基地,举办积极心理学青年论坛。实施关爱工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增强团员青年心理韧性,激发青年成长内生动力,为广大团员青年健康发展、岗位建功保驾护航。

聚焦“社团赋能”,满足成长需要。将参加社团活动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必修课程体系,开展社团实践课、技能大比武、专业社团交流展示等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形成课程化、项目化、自主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团建,建设青年宣传融媒体,打造宣传阵地。

2)实践育人体系。

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广泛开展“新时代、新作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学习时代楷模、践行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和文艺、书画、摄影、征文活动及周末素质拓展等校园文化活动。

打造“青春光明行”青年志愿服务品牌,以“党暖童心,‘电’亮童年”为主题,开展帮助贫困、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以“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组织开展党史宣讲“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唱响学史增信“好声音”、传播学史增信“正能量”。

组织“善小”主题才艺班级巡回展示、征文征画比赛、主题辩论赛、书画作品展览、“善在家庭”“善在校园”“善在社会”等系列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并在对“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

3)素养培育体系。

树立“身边的榜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制定师德建设“四个十条”,开展“学院楷模”“最美学院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评选并隆重表彰,通过多种途径对优秀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构建“成长的指引”。树立“养成式教育”工作理念,实施青年“托举工程”,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在成长中的点滴表现,制作《成长素养指引手册》,把经验固化为成果,分模块指引学生审视自己在综合素养领域的成长进步。开发成长评价系统,评价学生的成长动态过程,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共享。

实施“多元的启发”。在教学观念上,注重发掘学生特长,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精炼整合。在教学方法上,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课堂实时评价,加入知识活动评价,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2 实践成效

建立“三全育人”“金字塔型”德育教育体系,形成育人成果共享、育人责任共担的良性互动机制,使育人从“零星工程”转变为“系统工程”。确立“多维度集成、全要素发力”的德育教育布局,实现大德育一体化运营,打破过去仅在教学层面育人的片面做法,形成具有电力特色引领学生成长的德育工作总体布局。健全行业特色鲜明、培育路径清晰的德育教育模式,深化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实现德技双修。形成专业技能与道德品格双向互促的德育教育机制,坚持全方位、多视域、深层次、宽领域一体化开展德育教育,形成在人人德育、全员育人氛围下的专业技能与道德品格互促培养机制。

1)德育工作体系的成果。学校获得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1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荣获山东省“全省高校辅导员2020年度优秀工作案例”一、二、三等奖各1项;“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教师团队”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2)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大中型电力行业企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政治品格和职业素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实践力和进取心强,在生产一线“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3)定向培养得到企业认可。采用现代学徒制方式,建立了“职前职后全方位、校企地三方共促”人才留用机制,为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定向培养电力人才,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形成了培养责任双主体、培养计划双方案、培养施教双导师,培养地点双场所、培养效果双认证的“五双”人才培养特色。

3 结语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校将教育报国作为建校办学的精神之源,将立德树人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根本,将专业专注作为不懈追求的内在品质,将创新发展作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着力构建了“金字塔型”德育教育格局,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为学生品格塑造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